分享

脑补人类演化(五)海德堡人阶段——用火为什么那么难?

 取经驿站 2017-02-21
匠人和直立人的出现是人类演化史上的第一道曙光,然而那却是极地的阳光,不温不火,持久绵长,凝固在其后的130万年当中,因为那些人的脑容量、身体结构、石头工具等都没怎么改变。直到50万年前,一个新的物种突然雄起于非洲大陆,不久扩展到欧洲和西亚,其代表就是海德堡人。以脑容量为标准,海德堡人相当令人瞩目:
南方古猿,480毫升
匠人,760毫升
晚期直立人,930毫升
海德堡人,1170毫升
尼安德特人,1320毫升
现代人,1370毫升
海德堡人承上启下,比匠人又有了55%的增长。脑壳的剧幅增长仍然要引发两个问题,如何发生的?怎么维持?照书上说法,当环境因素没有施加选择性适应压力时,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一定是环境又改变了,无非是冰期来临或者火山爆发,突变的气候导致环境恶化,只好提高智商以开拓存活手段。其实对于游猎的直立人来说,环境变化远不如他们行动快,一定有某种环境以外的因素促使少部分人转变,只是书上讲的并不清楚,反正天降的大任又落在非洲这一小搓古人身上。后面仙工将专章针对脑容量因何增长做自行脑补,现在姑且继续观看非洲古人的演出。
大脑壳并不全然是好事,对妇女同志们的生育压力就太大,对爷们儿来说,怎么搞到充足的营养品也令人挠头,不过这一次十分幸运,营养品问题获得轻松解决。脑壳大了智商就高,高到一定程度就能控制火,煮过的荤素食物更易于消化,营养吸收效率高,无须额外觅食就能应付大脑壳带来的新增能量要求。这一轮脑容剧增所带来的危机,基本上依靠用火安然度过。用火除了弄出好吃的,还带来很多好处,这就深入发掘一下。

观察非洲草原上的掠食者,三个物种最具代表性,狮、豹和斑鬣狗。狮子无疑是老大,它们却结群生活。狮子群主体是雌性,不排除有个别外来户,主要还是姐妹或母女,因此数量很少,只有十几个,以亲缘关系结成的连队只能达到这个规模。即便是这样的群体,也不过是十几万年前才演化成形,可以想见之前的狮子群数量更少。同样处于食物链顶端,豹子是另一个极端,坚决不结伙,不管公的母的,都独来独往。斑鬣狗也以捕猎过活,但个头偏小,跑的也不快,在狮子豹子乱窜的草原上只好霸气内敛,乖乖结群生活。它们的连队规模通常达80到100,有时能到200。
在个体没有特别优势的情况下,当然是结群生活才能在草原上立足。古人猿原先是素食主义者,更怂,只好勉强拿斑鬣狗来作为对比。同样是结伙打劫,斑鬣狗为什么没有培育出社会大脑,至今仍在热带草原上晃悠?斑鬣狗的叫喊声很复杂多变,捕猎技巧也有独到之处,所以不能说它们没有社会大脑,只是没有古人类那么极端。跟斑鬣狗比,古人类有几项优势:
  1. 身为灵长类,智商本来就高。
  2. 出于偶然原因,他们直立行走,空余出的上肢发展成胳膊和手,而不是像暴龙那样任由上肢萎缩成残疾状。
  3. 躯干直立,利于控制胸腔和喉咙,为将来练习语言打下基础。
  4. 手能使用工具,也能制造工具。
  5. 用手能控制火。手被烧到和灵敏的口唇鼻子被烧到,所造成的刺激可是大不一样。手只要不疼了还可以再试,口鼻可无论如何不愿再冒那险,就凭这一点,斑鬣狗就不愿意接近火,也就没机会大幅推进社会大脑。
  6. 火除了带来熟食和温暖,还带来光明,人们围火而坐,正是演练语言、八卦、故事和宗教仪式的好机会,从而提高认知能力。可以说是火将人类和其他动物彻底隔离开的。
操控外部环境是动物的共同目标,旱獭用爪子挖洞,斑鬣狗用强有力的嘴巴撕扯和搬运食物,猪用鼻子拱地,大象的鼻子能做很精细的工作,人类继承了灵长类的上肢优势,将手发展到极致,使大脑获得最可意的运动器官。同样过着群体生活,人类通过运用手,使其社会大脑与劳动及火结缘,从而踏上快速演进的道路,而斑鬣狗和狼等动物的社会大脑受限于身体,始终无法突破群体规模以及智商的瓶颈,只要它们不发展出手这样灵活而又吃苦耐劳的运动器官,估计永远也没有机会演化成高智慧生物。

猴子也有手,为什么不见它们用火?(要是哪天动物学家在野外观察到一群猴子围火而坐,叽叽咕咕,估计要惊骇至昏厥)找个马后炮的答案很容易,在于智商呗,猴子的认知能力没有高到敢于接近火的地步,只好望火兴叹了。
直立人的确用过火,世界各地都发掘到他们用火的证据,但是很零散,基本上一不小心弄灭了,就再没办法点燃。最早的用火遗迹是160万年前的,那时人类已到匠人阶段,认知能力处于三度意向性。这星星之火亮了又灭,要成燎原之势,还要再过一百多万年。说来不能怨古人笨,操控火实在是种高技术工作。就算有幸引来一束火,让它持续燃烧需要几个条件:
  1. 有专人添柴,那么这个人就不能出去觅食,而由别人供养。别人凭什么不吃掉现成的食物,而给他/她带回去,一定要有明确的意向促使他们这么做;那人忍饥挨饿守在火边,也需要有信心推动,这些都需要所有人具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和对事态的理解能力。
  2. 要有人砍柴。出外找吃的是直接了当的想法,出去砍柴却很需要脑筋多转几个弯,没有足够的推理和理解能力,根本想不到这一层。
  3. 砍柴、添柴以及供养都应连续不断,谁来分配任务,如何交接班,都需要组织协调。在语言还不完善,甚至根本就没语言的情况下,单靠眼神、手势和哼哼哈哈来实现,难度不小。
  4. 为看护火,有人夜里要少睡觉,又是违反本能的事情,需要足够的意识和意志。
  5. 跟任何工程一样,考虑得再仔细也有出意外的时候,要是火熄掉了怎么办?对古人来说,一堆火的熄灭不亚于天踏下来,从此重回黑暗中摸索,人类演化的脚步在这批人身上就此冻结。钻燧取火?不说百万年前,单是对50万年前的海德堡人,有没有掌握自主生火的能力,我很怀疑,反正即便各项条件都准备好了,我也没有信心生出火来。一个替代方案是向临近群落借火,可是没有语言,如何让他们明白意图,同样很费事。
对古人来说,费事就意味着费时间,要掌握用火,就得花时间逐步积累经验。现代人嫌一万年太久,古人却花一百多万年来跟火战斗(160万至40万年前),最后总算解决了这道难题。而真正将火琢磨透,还是科学革命之后的事情,结论是:“噢,火原来就是高温气体嘛!”
掌握用火技术带来的好处相当多,再次总结一下:
提高食物的吸收效率。根茎类煮熟前接近石头,煮熟后成了面团,要是猩猩们会这一招,不知道少花多少磨牙的力气。肉类生吃时不比嚼蜡愉快多少,烤熟后顿成极品美味,营养吸收也从50%提高到80%。火的确很神奇。
用火明显提高群体的协作能力。
火能取暖,利于在高纬度区域生存。
火能照明,扩大活动时间,用来制作工具,缝补衣服,做鞋子。
围在火塘边的聚餐很令人愉快,既增加群体凝聚力,又减少梳理时间。
此外围火而坐不能只是傻笑,总得说点儿什么,但是语言还没讲利索怎么办?赶紧学,所以火边也是培养语言的好地方。
学会用火很不简单,需要头脑意向性和语言等条件的支持,条件原先并不具备,只好任由一团团火燃起又熄灭。等到各项条件逐步演进成熟,火终于常燃不熄,而这团火反过来照亮意识,对语言的兴起及紧密的群体生活起到极大促进作用,于是物种演化步入快车道。之前直立行走了四五百万年,粗糙工具又制作了一百多万年,演化进度极慢。自从学会用火,语言日益发达,意识复杂度也噌噌往上窜,意向性由三度上到四度、五度,把其他物种远远抛到后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