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字南城本麻姑仙坛记原石真本经眼记

 书法初步 2017-02-21


中国有长达上千年的科举制,与之相应的小楷字体以实用性强备受重视,尤其是历代名家之作,更被奉为读书人临摹学习的范本。在照相术出现之前,这些经典以勾摹传拓的形式化身千万。细数自宋以后,能够进入小楷“名人堂”的作品其实也就屈指可数的十几种,其中主力是钟王为代表的魏晋小楷,也包括几种唐人名家小楷,而署名颜真卿的有一件,即著名的小字麻姑仙坛记。

 

该记全名是《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众所周知,历代流传有大字、中字、小字三种,大字本出于鲁公亲笔最无争议,中字本见于宋留元刚辑刻《忠义堂法帖》,或谓宋人临写。这里重点讲述的是小字本。

 

小字本亦现于宋代,流传版本虽多,但按前人所言,大致不出两个体系,一是南城本,二是南宋刻越州石氏帖,据闻文征明《停云馆法帖》所用底本即是越州石氏本。限于见识,笔者所见今日流传的越州石氏本中并未有麻姑仙坛记。而明清以来,南城本的影响更广,版本地位和艺术水准也更高。关于南城本的来历,宋代赵明诚金石录记载 :“《有唐麻姑仙坛记》,颜鲁公撰并书,在抚州。又有一本,字绝小,世亦以为鲁公书,验其笔法殊不类。故正字陈无已谓:‘余尝见黄鲁直,言乃庆历中一学佛者所书。鲁直犹能道其姓名,无已不能记也。’小字本今隶于后,使览者详其真伪焉。”虽然黄庭坚所见的小字本是拓本还是墨迹未明,但由此可知,小字本出现不会晚于北宋。

 


明建昌府志


明正德《建昌府志》卷十一载鲁公碑条:“即麻姑山仙坛记,石方广尺许,颜真卿笔迹此其尤者,故人每珍之。”从石的尺寸来看,显然指的是小字本。

 

而清代的《南城县志》记载此碑的流传更翔,据传小字碑丢失后,“明初,一樵夫在山涧拾到,其碑刻字迹无恙,只断缺一角,被收藏在郡府。到弘治年间,封藩南城的益王朱佑槟广访宋拓命良工精刻,并收藏起来。明万历年间郡守季膺又在从姑山房得到明代著名学者罗汝芳所藏宋拓本,精心摹刻,收藏于府中。清代,此碑藏于建昌府盱江书院,翁方纲所见之《麻姑山仙坛记》即在盱江书院所见。”(引自周春林《翰墨千秋  重铸辉煌-重刻颜真卿大字《麻姑山仙坛记》记略》)

 

由于碑石小易翻刻,与其他著名小楷一样,小字麻姑翻本极夥,如何判别真本小字南城麻姑仙坛记?当代碑帖大家王壮弘所著《帖学举要》描述小字麻姑仙坛记南城真本早晚期拓本特征甚明,最重要的一条是南城真本石背面有卫夫人、褚遂良、李邕等七家小字,而它刻皆无。其次,南城本初拓仅左上角有斜裂纹,第二、三、四行下有石泐一处,全碑无中横裂。稍后拓从中开始断裂,但第五行“异色旌旗”旌字不损。晚拓非但旌损,色字也泐。

以王壮弘列出的标准,来检验众多传世小资麻姑拓本,不难找到南城真本。比对碑石损泐情况,便可理清拓制时间顺序。


现将笔者所知所见的南城本小字麻姑仙坛记原石真本列举如下。

 

国家图书馆丁敬藏本


第一种:国家图书馆藏丁敬旧藏题宋拓本,石已中裂,五行异色旌旗之色已泐,碑阴七家小字全。见于《国家图书馆藏珍稀碑帖》

 

第二种:陆之垓旧藏本,石已中裂,碑阴七家小字全,异色旌旗色已损。见于上海书店影印《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四种》第一种。

 


唐云大石斋旧藏本


第三种:唐云大石斋旧藏本,石已中裂,色旌皆未损,见于上海书店影印《颜真卿小麻姑仙坛记》两种之第二种。

 

第四种:孔广陶岳雪楼藏本,今在日本宁乐美术馆,石已中裂且裂痕扩大,色已损,见日印彩色珂罗本。

 

第五种:何绍基旧藏宋拓南城本麻姑仙坛记三种之第一本,石已中裂,色旌未损。文明书局影印,中国法帖全集收入,今在美国安思远处。

 

第六种:何绍基旧藏宋拓南城本麻姑仙坛记三种之第二本,石背七家小楷全,石已中裂,色已损。今在美国安思远处。

 

第七种:罗复堪藏本,石已中裂,旌已损,色未损。见于上海道明2012年春拍。

 

第八种:张廷济清仪阁藏本,石已中裂且裂痕扩大,色字已损经填描,民国神州国光社珂罗版影印。现在日本书道博物馆。

 


唐风楼藏本


第九种:唐风楼藏本,石未断,民国神州国光社珂罗版影印,与张廷济本合印。

 

张廷济藏本


第十种:张廷济藏另本,石已中裂且裂痕扩大,色已损,现藏上海图书馆,见仲威《善本碑帖过眼录》

 

第十一种:翁同和藏本,石已中裂, 现在上海图书馆,未有印本。

 

第十二种:郭若愚藏本,据张彦生《善本碑帖录》记,今在故宫,未断,有背面晋唐七家小字,未见印本。


按拓本早晚排序:

未断本:唐风楼本、郭若愚本

旌不损本:何绍基第一本、唐云本

色不损本:罗复堪本

色损中裂痕未扩大本:国图丁敬本、陆之垓本、何绍基第二本

扩裂本:张廷济藏两本、岳雪楼本

(翁同和本考据待补)

以上十一本,初拓未断仅两本,其余都是裂后拓本。即便裂后拓本,也已令好事家珍若拱璧,或海内名声焕赫,或跻身国家一级文物,足可见南城真本之贵重稀有。

 


新见本


近日,在沪上藏家处忽又得见一本,只存正面麻姑仙坛记,整纸未剪,拓墨极精且纸色陈古,民国重装,前有“望之”款旧签,或为清乾隆年间甲科进士陈拱辰。后有道光间万绍燮题跋一开,言此本得之勾山太仆后人陈申之,按勾山太仆即陈兆伦,字星斋,号勾山,钱塘人,雍正八年进士,乾隆元年举鸿博授检讨官至太仆寺卿,桐城派古文家方苞入室弟子,著有《清竹山房集》,诗文淳古高雅,颇有名望,在杭州今南山路河坊街处,曾筑勾山樵舍。帖心上另有查燕绪藏印,燕绪字翼甫,号檵亭,其先为浙江海宁袁花人,居于江苏苏州。咸丰庚申避乱迁徙至武昌,拜张裕钊为师,后被聘为纂修《湖北通志》。光绪十一年中举,后出使日本,二十年荐为知县迁同知,三十四年补松江府海防同知,辛亥革命后,弃官归隐。先祖查升、查慎行即以藏书知名,燕绪亦嗜好此道,与叶昌炽为莫逆之交,著《檵亭诗文集》、《群书异话》等。从藏印和题跋,可知此本自陈兆伦收藏后的大致流传顺序。



新见本题跋


细观此本,全石仅左上角有斜细裂纹一道,没有中裂,而核对诸本后,点画泐痕一一吻合,不独色旌等字未损,且它本损泐严重处,此册多完好,如首行麻姑的姑,女旁可见,仙坛之坛完好,三行末忽字可见,四行末羽字可见,他本此两字皆已泐,其余不待逐一详列。展卷屏息,确实是南城真本初拓,海内小字麻姑中,此本与唐风楼本、郭若愚本可并为甲观。若《南城县志》属实,此本拓制时间在明初樵夫发现碑石之际,而由此可见,其他动辄号称宋拓的已裂本,时间都在明初之后。由于陆之垓本后题跋最早为康熙间,南城本从中裂到色泐损的时间下限在明末清初。而再晚的拓本也未有见过,可能原石已在乱世佚失。



玉兰堂本


南城本在明代已有翻刻,前文所载益王翻刻本、季氏翻刻本不知是何样面目,而最著名的翻刻本首推玉兰堂本,王壮弘评此为最肖原本,翻刻极精,区别在首数行下原石自然泐痕,翻刻则是乱刀痕,以及左上角斜裂纹,原石线口带毛,挺劲有力,翻刻线口太光,曲而无力。玉兰堂是明代吴门大家文征明的藏书楼,今观影印出版的吴云藏玉兰堂本,有裂纹无断裂,所据底本也是南城初拓,故我辈眼福已可上追文衡山了。

 

陆之陔本 石背刻七家小字


题外:小字麻姑仙坛记是鲁公亲笔吗?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包括大字本、中字本和小字本三种的碑文内容并无差别,时间都是大历六年夏四月,从常识判断,颜鲁公不可能同时用三种字径书写。黄庭坚就明言小字本是庆历间学佛者书,我以为这个观点是可信的,应该就是宋人将大字本缩临后再加刊刻的,当中有个别字如“真”,“吴”写法与大字本有出入,绝大多数结体两本一致,如此误差作为临本不足为奇。另外检视南城本碑阴刻的七家小字,分别是卫铄稽首和南帖、褚遂良山河阻绝帖、虞世南大道帖、欧阳询比年帖、薛稷孙权帖、柳公权崇贤帖、李邕晴热帖后数行,而这几帖均同时见于淳化阁帖,只不过同样也是缩小后临摹上石。既然背面缩摹阁帖,那正面缩摹大字麻姑也显得合情合理。因淳化阁帖成于北宋淳化三年,故南城本刊刻时间不可能早于北宋。或有人会提出,小字南城本中不避宋人讳,如九行“敬”三十七、三十八行与四十三行的“玄”,笔者认为如果作为缩摹古碑,避讳不会过于严苛,即使在官方策划的淳化阁帖中也存在“敬”避与不避并存的情况,因此不足以否定小字本不是出于宋人之手。宋人有翻刻法帖的风气,也有缩刻法帖的现象,达官贵人多以此作为文房赏玩之物,如著名的玉枕兰亭,相传便是南宋贾似道命门客廖莹中将兰亭以灯影缩刻于灵璧石,南城本小字麻姑仙坛记的成因可能也是类似。而一旦大字麻姑被缩小成蝇头小楷后,竟产生了意外的美学效果,与主流魏晋小楷拉开距离,从而得到了社会的肯定,特别在明以后,小麻姑使颜体成为了小楷书体的重要一支,祝允明、王宠、傅山、何绍基等都曾直接取法小字麻姑,借此形成了富有个性的书法面貌。就像兰亭序是否王羲之亲笔,并不影响兰亭对后世书法产生深远作用,小字麻姑仙坛记是否颜真卿手书,也丝毫不会影响其在书法艺术史上的独特地位。

 

2013年10月 成稿于海上淳石斋

 

三年前旧文, 此初拓本已在去年朵云轩拍卖中易手,据闻被日本藏家得到。其间其他南城真本时有新发现,未及细录增加,择日当再修订。近于龙美术馆《金石齐寿》展中见到了陆之陔本全卷,印本不能传其精彩,特识之。


丙申元月 振宇附记


 

 

 本文为清一阁原创,转载请联系平台授权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