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丛林中的城堡-香山路洋房

 街心舞苑 2017-02-21

上海是魔都,也是一座钢筋水泥的丛林,城市化的进程,一边是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一边是一些老房子的黯然退场,我们喜欢上海的日新月异,却又痛心海派文化和精神的流失,就像我们爱吐槽魔都,却又从心中深爱这一片属于我们的上海,这种矛盾的情绪,如果一定要去解释的话,也许爱恨交加才是深爱吧。。。


城市丛林中的老房子是我们深爱上海的理由,无论它是以何种方式存在,也必然给我们带来相应的情绪和思考,中国不缺乏拥有洋房建筑的城市,武汉,青岛,天津,福州....,但只有上海的洋房建筑最令人向往,无论是上海成就了这些洋房,还是这些洋房成就了精致优雅的海派文化,都已不重要,留给我们的,只需要好好去珍惜。。。


之后写过安福路255号,没落的贵族,一座我很喜欢很喜欢的洋房;而今天要写的,是另一处我非常喜欢非常喜欢的洋房:香山路6号。


其实喜欢的这两个洋房虽然不同属一区,也不属于一种风格,但是还是能找到一些相似的标签:一流的地段,独特的风格,大气的建筑,没落的现状,令人叹惋令人痛心的情绪。。。


香山路6号,法国文艺复兴式花园住宅。砖木结构,20世纪20年代建造。南立面对称,中部为连续券柱廊,顶层退为平台;檐部饰西班牙式檐饰,杯形栏杆上饰雕刻望柱;四坡瓦屋面,两侧深挑檐,檐下有木支托。







虽然我喜欢英国乡村和西班牙建筑恬然安静的生活情趣,但也很喜欢诸如安妮女王时期风格,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的华美大气。


在上海留存的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的老洋房相比英国乡村,西班牙风格的洋房而言,不算是特别多,但无一不是精品,这一特殊的建筑风格,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曾经的主人非富则贵,我们可以简单例举几个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的老洋房。


汾阳路79号 法国公董局总董住宅




汾阳路150号 盘滕住宅  白崇禧故居




和上述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的洋房一样,香山路6号曾经显赫一时,是奥古斯丁寓所,也曾经是龚品梅(天主教第三位中国籍枢机)住宅。




《上海名楼名宅》上有所记载





门口的优秀保护建筑铭牌和《上海名楼名宅》关于建筑风格有所出入,一说法国一说西班牙,有意思的是《上海名楼名宅》里有相当一些熟知的洋房和我们之前所了解的信息有所出入,包括风格,建筑年限,曾经居住的人士等,考证考据也是一件颇有意思的事情。


看到香山路6号的时候,我情不自禁的联想到两套洋房,一套是淮海中路1431号法国领事馆巴塞住宅。巴塞住宅也是存在争议,一说是西班牙风格,一说意大利风格。


淮海中路1431号法国领事馆巴塞住宅





香山路6号奥古斯丁寓所


对比一下,不难发现,一样的南立面左右对称,一样的三段式,一样的四坡瓦屋面两侧深挑檐檐下有木支托。


还联想到的另外一套是延庆路130号。











延庆路130号







香山路6号 


也对比一下,一样的左右对称,一样的三段式,曾经一样的柠黄色可惜延庆路涂成了水泥灰建筑黯然失色,一样的浮雕人像,不同的是香山路的头像雕饰在二层连续券廊柱式的中间,精致真的掩藏在你稍不留神会错过,欣然发现又会激赏不已的细节之中。细节的雕琢真的是建筑的灵魂。


就是这样一座城堡一样,宫殿一样的老洋房,破落的掩映在野蛮生长的丛林之中。












昔日的花园,也早已当然无存,和很多散落为民居的老洋房一样,一 一变成可能是上海城中心最昂贵的菜园了。。。













此番景象,是坐在马勒别墅,汾阳花园,思南公馆享受老洋房下优雅精致的人们所难以想象的,几步之遥,境遇天差地别,门牌号一个数字差别的香山路7号孙中山故居就建筑而言比此间逊色太多,人们常说同人不同命,有时候想想,老洋房亦然。













一边是春天里植物生命的鲜活,一边是建筑残败不堪的景象,复杂矛盾的情绪就如这匍匐满地的植物般在心底蔓延开来。。。









这样漂亮的阳台,比起武康路210号,更像罗密欧阳台,此种景象无法和浪漫联系,只剩下悲凉的情绪。阳台落地窗上方两侧,更像是欧洲贵族的盾牌或是家徽的模样。木支托历经百年完好无损,曾经的设计师,营造商孜孜以求的是打造百年传世名宅,他们真正做到了!


















开始在门口看见一位老先生,问了一句老先生:我可以拍照吗?老先生说可以,另外一位师傅更是热心的告诉我这样的彩窗上海已是不多见了,看房子本身就像一场场奇遇,习惯了很多人的不理解和拒绝;也收获很多热心的人士不但热情的带你参观,并告诉你一串串不为人知的故事,以感恩之心真心感谢这些素不相识却能友好相待的美好,始终相信,以诚感人者,人以诚而应。。。










不便进去打扰居住在里面人们的生活,但可以从多年以前尔冬强先生拍摄的《最后一瞥——上海西洋建筑》里依稀看到一些内部的装饰。


08年,这里曾出售过,2.5亿,同时期在售的延安中路严同春住宅现在已经变成了解放日报社加以修缮,不知道这里什么时候建筑可以焕发新的生命?是希望建筑被收购重新修葺一新(却可能从此围墙高起大门紧锁再也难以一见),还是希望维持现状时不时可以来看下心爱的建筑(建筑却会因为年久失修而逐年衰败),面对这个选择,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