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学习】浅谈诗词对仗的合掌问题

 銀花 2017-02-21


 

  在结构诗词的对仗句时,应注意不要发生合掌问题。诗词家们说,合掌是对仗的大忌! 什么叫合掌?商务印书馆编的《辞海》对合掌的注释:“诗文中对偶相同者,谓之合掌。”再说得清楚一点,就是一联之中如果上下二句意思完全相同或者基本相同,或者对仗的方式相同,或者用了同义的实词,都称之为“合掌”。如果翻一下唐、宋、元、清、今诗歌,即使名人的诗作,有时也有合掌 的情况。 具体地说,合掌毛病有下列两点。

一、对仗句中,出句和对句的主要内容相同或相近。 通过以下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唐.王藉。 王藉在《若耶溪》诗中两句都以描写声音的字来衬托“安静”的诗境,其中“噪”对“鸣”、“逾静”对“更幽”,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相对,视为合掌。这类现象往往出现在“正对”的情况下。
2) “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唐.郎士元 诗句中上下句的后三个字“不可听”与“岂堪闻”句意相近,所以也是合掌。
3)“犯斗邀牛女,乘槎访帝孙”。林黛玉、史湘云 红楼梦中史湘云和林黛玉的诗句,为什么说合掌呢?因为牛女就是织女,而“织女,天帝孙也。”牛女与帝孙是一个人的意思,所以这个诗句合掌了。
4)“继往开来鸣玉振,承前启后响金声”。 今人徐先生在贺湖北诗词学会成立的七律。这一联对仗句中的“继往开来”与“承前启后”是近义词,所以视为合掌。 (5)“八角楼中思领袖,黄洋界上亿前贤。”中的领袖与前贤同指毛主席,而且词义相近,属合掌。 以上5个例句,上下句的意思重复,符合合掌的定义,应视为犯了合掌的毛病。

二、有时虽然对仗句的出句和对句内容不相同,但所用的名词、动词、或介词、形容词却词义相同也属合掌。

1)“马色分朝景,鸡闻逐晓风。”唐玄宗 唐玄宗所用的“朝”与“晓”意思相同,视为合掌。
2)唐诗中“黄云同入塞,白首独还家。”,“入塞”和“还家”意思相近也属合掌。
3)“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流”、“走”属合掌。
4)“花开为雨润,果落因风谣。”,“为”、“因”也属合掌。
5)“蚕屋朝寒闭,田家昼而闲。”宋人.耿湋。 耿湋《赠山家翁》此写出村居景象,“朝”、“昼”都是实词,都是表示白天的意思,词义相同,所以合掌。

再举几个不算合掌的例子

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 杜诗《客至》中“缘”与“为”是同义词,王力先生在评论这一联时认为:“因为它们是虚词(介词),不是实词,所以不算合掌
2)“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 杜甫的七律《小寒食舟中作》颔联中的“如”和“似”是同义词,也不应视为合掌。虽然,“如”和“似”在这里是当作动词来使用的,意思是“像”,但在一首诗中,上下二句意思相差甚远,偶然用一对同义词也没有给读者形成重复的感觉,不算合掌。
3)“乘兴描梅蕊,挥毫赏牡丹”。 是从“昨日描梅蕊,今朝绘牡丹。”,“昨日”和“今朝”,“描”和“绘”也意思相同,句式呆板,属合掌之嫌。改为:“乘兴描梅蕊,挥毫赏牡丹”,岂不是还好一些呢?
4)“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元,萨天锡。 萨天锡诗《送欣笑隐住龙翔寺》云:“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按说是合掌的句子,但,虞伯生见之,谓曰:“诗固好,但'闻’、'听’字意重。”萨以事至临川谒虞,语及前诗,伯生曰:“此易事。唐人诗有云“林下老僧来看雨”。宜改作“地湿厌看天竺雨”,音调更差胜。”萨叹服,拜为“一字师。”原诗是合掌的,改了一字,避免了合掌。
5)“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毛泽东。 是毛泽东七律《冬云》里的颈联,英雄和豪杰是同义名词,虎豹和熊罴是近义名词,同时这一联的上下句意思很接近,很多文章都视为合掌。但是,由于下句是反对,不符合合掌的条件,所以笔者认为这一联不是合掌的。

如何避免合掌?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中说:“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1)尽可能采用“反对”,造成出句,对句意义相反。尽量少用正对,正对容易出现合掌。“正对”要求上下联互相补充,稍不注意,语意重复。
2)注意避免同意词的使用,如“青丝”、“白发”。实践证明,“同意词似工实拙”!
3)注意颔、颈联的各有侧重。若前者主写景,则后者主抒情。两联侧重点明确之后,对于避免合掌大有裨益。
4)尽量拉开出句和对句的时空、种类等的距离。如对句着眼空间,出句则着眼时间。对句和出句的一静一动、一山一川、一明一暗、一天一地、一中一外、一古一今、一文一武、一植物一动物等。
5)在一句中,尽可能选用不相类似的事物,以动词撮合,使不类为类《谈艺录》。
6)想象力的培养。正面避不开,则采取迂回战术。同时储备更多的词汇使用。

合掌,就是对仗一联中上下句对应词语在词义上没有什么变化,像左右手合在一起,造成内容重复,是律诗中的大忌,这是应当避免的。在唐朝还不算太严格。然而,从宋代起,特别是到了明清就更严格起来,合掌的含义,从一联扩大到两联,从一联的词义扩大到两联词性、结构和节奏句型等,清规戒律越来越多,中两联对仗上的要求更趋苛刻,甚至中两联每句后三字都要求句式不能相同,否则就是颈联和颔联合掌了。到现在持这种观点的人依然还有不少,自然也引起了诗友们对合掌认识上的混乱。 还有一点请注意,如果是一首律诗,只有八句,字数有限,倘对仗句出现合掌,岂不少表现不少内容。律诗真可谓意若贯珠,言若合璧。宜充分酝酿再下笔。可以说,句省而意境宽,字少而表达精为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