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音乐史话 ——拜占庭音乐(三)

 阿里山图书馆 2017-02-21
在之前的每日音乐知识中,我们了解了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和国内著名的交响乐团以及节日特别推荐。接下来的公众号将继续为大家介绍一些新的内容,小编将从西方音乐的发展史依次为大家介绍,就请与小编一同进入每日音乐知识中了解更多新的知识吧!!
 

拜占庭音乐 
简介
拜占庭音乐起于公元4世纪初期康斯坦丁堡的建立,止于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陷落。这个政教高度合一的神权国家,音乐自然毫不例外地隶属于宗教礼仪的需要。尤其在查士丁尼即位之后,对异教进行严格控制,他对系统化、规范化的特殊偏爱,最终导致帝国首都的“正”教会、其礼拜仪式及礼仪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此同时,音乐的重要性也空前提高了,大量拜占庭圣咏(Byzantine Chant)与赞美诗(hymns)随之涌现,计谱方法与调式系统也逐步完善。
 
   
产生背景
拜占庭音乐创作理论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数的和谐关系为根基的和弦理论,带有浓厚的形而上特征,由此形成八种不同的调式。而在音乐实践上,由于早期基督教会主要由改宗的犹太教徒组成,犹太会堂中使用的祷歌(Kol Nidre)和赞美诗篇对拜占庭音乐的内在气质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气息悠长,节奏舒缓而凝重,信者虔诚的心灵意向在平静的旋律展开中清晰可辨:灵魂倾述现实此在的谦卑与堂皇上帝的无限荣耀,它赋予希腊音乐理论系统所匮乏的神性的血肉表达。
 
发展
拜占庭音乐在14世纪发展到顶峰,音乐的个人化风格倾向加强,产生了Johannes Koukouzeles(1280—1340)拜占庭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他引入kalophonic(希腊文,字义为“美声”)这一新的音乐创作手法,歌手所唱的不再是歌颂上帝的词句,而是如Te—ri—rem、Ne—ne—na之类毫无意义可言的音节,音乐不断地绵延,形成Kratime 这一新的赞美诗形式。Koukouzeles杰出的旋律创作才能与高妙的转调技巧使旋律的进行似乎能无至尽地延伸下去。根据象征神学的解释,Kratime相似于天堂里天使们无始无终的赞美诗,它无需言辞,因为神置身于神圣的黑暗之中,不能为人的理智所认识。这种绝对的纯音乐将拜占庭圣咏超凡出神的气质发挥到极致。厚重的男声合唱单调而低沉,它是对罪感和此世的有限性的深切体验和义无返顾的弃绝。毫无意义的歌词不断反复延展,它是虔信者谦卑的倾述,对灵性之光的无尽渴求,基督的神性面容在让人凝神屏息的旋律中徐徐现身,音乐自身同神秘的信仰融为一体,其尽情处,音乐自身悄然退场,只有光,永恒的神性之光,刻画出上帝的超验的踪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