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学校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及防控
2017-02-21 | 阅:  转:  |  分享 
  
学校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及防控措施郑州市31.103中学政教处(校医室)水痘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起病较急,可有发热、
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经2
-3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次于颜面、头部,
四肢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等处。水痘流行病学:水痘传染性强。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后5
天都有传染性。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也可接触污染的用物间接待
染。本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主要为2~10岁的儿童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
0%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水痘水痘传染性很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与之接触的儿童约90%发病。而
且从发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也就是说如
果健康的儿童与患水痘的儿童经常一起玩耍、说话、密切接触都可感染而发病。所以一旦患了水痘应注意隔离,在完全治好以前不应去幼儿园或上学
。麻疹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为7~21天左右。发热,一般逐渐升高,小儿也可骤发高热伴惊厥者;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流
涕、眼结合膜充血、畏光、眼睑浮肿、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于发热第3~4日开始出现皮疹,伴发热增高,症状加重,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
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2~5日出齐。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压之退色;典型病
例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Koplik’sspots)麻疹急性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最后1-2天至出疹后5天内都具有传
染性。患者的口、鼻、咽、眼的分泌物均含有病毒,并随飞沫排出体外,故呼吸道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四季均有可发病,以冬春季最多6个月至5
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广泛采用减毒麻疹疫苗作预防注射,其发病率已显著下降。风疹临床症状:症状很象麻疹,但比麻疹轻,表现有
咳嗽、流涕、喷嚏、咽痛、食欲不振,耳后及枕后淋巴结常常肿大,体温一般不太高,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1~2天后面部出现浅红色稍稍凸起的
斑丘疹,一天之内迅速蔓延至躯干和四肢,皮疹大小不等,可密集融合成片。3~4天后,皮疹迅速消退,而且不留色素沉着,其他症状也随之消失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
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挤压腮腺始终无脓
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全程约10~14天。控制措施隔离传染源。
做好病例筛查和既往病例追访工作。对于麻疹病例,有肺炎等并发症者隔离至疹后14天,无并发症至疹后5天;风疹病例,有并发症者隔离至疹后
10天,无并发症至疹后5天;流腮隔离期是发病后21天;水痘病例应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坚决杜绝带病上课。待隔离期后,到地段医院保
健科开据复课证明,方可入学。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嘱学校负责人,所有教室进行开窗通风、湿式扫除、对于学生经常接触的部位用消
毒液擦拭,有条件的学校可在医院指导下进行紫外线灯空气消毒。建立晨午检记录,缺勤记录,消毒记录,传染病登记记录。控制措施保护易
感人群。在全校(园)范围内,组织学生进行麻风腮疫苗和水痘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全校(园)进行查卡查证工作,没有的及时进行补卡补证,幼儿园、小学、初中要求儿童、学生卡证交学校统一管理。
献花(0)
+1
(本文系1378362082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