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握行动的关键;

 曲海刚 2017-02-21


【原文】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

【译文】 虽然事物的变化无穷无尽,看似让人无法掌握,但它们都有各自的归宿,体现出各自固有的特性,也就是规律。它们或者属阴,或者归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或者松弛,或者紧张。所以,圣人善于观察事物的来龙去脉和先后顺序,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将其作为行动的关键。


万事万物无论如何千变万化,都有其固有的本质规律,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为我们所认识的。随着认识的逐渐加深,我们就可以把它们整理成知识,利用这些自然规律,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这是鬼谷子认识论的哲学思想之一。


“力学之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这个支点之所以能撬动偌大的地球,关键就在于它找到了其中的客观规律,即杠杆原理。支点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也就是所谓的突破口。



世人皆知驴犟,它不想走时,常常是怎么拉它都拉不动,一般的抽打根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其实,人们之所以很难制伏驴子,是因为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妙法。这个妙法,也是驴子的“死穴”,即在驴子肚皮中点至脊柱中点这条弧线的左侧方约五分之一处踢上一脚,驴子立刻会什么脾气都没有了,乖乖地任你摆布。


可见,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如果觉得棘手,就应该先停下来找一找事物的规律,寻找到突破口。这样一来,解决事情就会变得容易多了。


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洞察世事、传道授业、显亲扬名、建功立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始终遵循事物变化的规律行事。


刘邦得到天下后,一口分封了张良、萧何、曹参等二十多个大功臣,可还有众多的中小功臣白天黑夜争相在刘邦面前表功,希望得到分封。刘邦很是头疼,所以就把此事搁置起来。



但没想到,这种搁置造成了更大的危机。原来,还没有被行赏的众将领整日仰望权贵齐天的汉家皇帝,内心难以平衡。他们均认为自己在多年的楚汉相争中功劳不小,如今没有论功行赏,心里很是不服气,他们焦急地观察着朝廷动向。


这天,刘邦坐在洛阳南宫,放眼望去,见远处不少将领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沙地上,神情激动地低声交谈。他不解地问陪在身边的留侯张良:“那些人神神秘秘地在说什么?”


张良也不加掩饰,直截了当地回答:“陛下不知道吗?他们在谋反。”


“什么?”刘邦一脸惊讶,“天下刚太平安定,他们为何要造反?”


张良解释道:“陛下由布衣起兵,依靠他们才夺得天下。如今陛下做了天子,封赏的功臣都是同陛下关系密切、受陛下喜爱的人,杀掉的都是陛下平时切齿痛恨的仇人。他们既担心得不到您的封赏,又害怕您记恨他们平日的过失而杀了他们,所以聚在那儿准备造反呢。”


刘邦听张良说得好像有点道理,立刻担忧起来,急切地问道:“那现在我怎么办才能阻止他们造反呢?”


张良想了一阵子问:“陛下平日在众将中对谁特别憎恨、最讨厌?而且是群臣都知道的。”


刘邦说:“雍齿啊,他曾好几次背叛我投降他军,让我蒙受奇耻大辱,逼我陷入困境,还差点丧命,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我真恨不得杀了他,只是念他功劳显著,又和我是同乡好友,所以一直不忍心下手。”



张良认真地说:“那就先封雍齿,群臣见陛下连痛恨的雍齿都能封赏,就确信自己都能得到封赏了,军心也就安定了。”


刘邦虽有些怀疑,但为稳定朝纲,他采纳了张良的建议,马上摆酒设宴,召集群臣开怀畅饮,对自己所憎恨的雍齿论功行赏,封其为“什邡侯”。


酒宴结束后,大臣们个个欢天喜地,私底下纷纷议论:“陛下把平时最憎恨的雍齿都封为侯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消除了大家的疑心后,刘邦命令丞相和御史们加快论功封赏的步伐,对有功之臣加官晋爵。如此稳住了诸将的情绪,也稳定了当时的政局,为汉初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和群众基础。



事例中,还没有被行赏的众将领已急不可耐,其活动已对新皇朝构成了潜在威胁。如何妥善地对这批功臣进行嘉奖,并尽量减少后患,是汉王室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不计前嫌,对最憎恨的雍齿做了暂时的“让步”,却收到了消除所有人心中的疑虑的效果。这是因为,分封雍齿的做法抓住了行赏的关键。试想,如果没有抓住这个突破口,恐怕再分封十几人也难以达到赢得人心、稳定政局的目的。

兰师纵横

▲一言可以兴邦,一语可丧国,您是哪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