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二子书(清)章炳麟

 名天 2017-02-21
  致□□二子书(清)章炳麟

  □□二子鉴[2]:简阅传文[3],知二子昔日,曾以“纪孔保皇”为职志[4]。人生少壮,苦不相若,而同病者亦相怜世[5]。鄙人自十四五时[6],览蒋氏《东华录》[7],已有逐满之志[8],丁酉[9],入时务报馆[10],联孙逸仙亦倡是说[11],窃幸吾道不孤,而尚不能不迷于对山之妄语[12]。《訄书》中《客帝》诸篇[13],即吾往岁之覆辙也。今将是书呈览,二子观之,当知生人智识程度本不相远,初进化时未有不经“纪孔保皇”二关者。以此互印何如[14]。章炳麟白。



  注释:
  [1]□□二子:即陶亚魂、柳人权,当时二人是章太炎、蔡元培等主办的上海爱国学社的学生。[2]鉴:本指镜,鉴可照物察形,引申为照、视察。旧书信的一种开头语。[3]简阅:略阅、略读。传文:指陶柳二人写的自传体作文:《陶亚魂本纪》、《柳人权本纪》。[4]纪孔保皇:即尊孔保皇,是康有为改良主义口号。职志:职责志向。[5]“人生”三句:人在青壮年的时候,生活经历很不相同,面明同样病痛的人也会互相同情。[6]鄙人:“我”的谦称。[7]蒋氏:即蒋良骐,清代历史学家,著《乐华录》(清朝从努尔哈赤到雍正五代皇帝的大事记)。[8]满:指清朝统治者。[9]丁酉:1897年。[10]时务报:梁启超主编,是戊戌变法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宣传变法维新的主要报刊。章太炎于1897年也加入该报,担任编辑,后因反对康有为建立孔教的荒廖主张,与梁启超等大闹矛盾,愤而离去。[11]孙逸仙:即孙中山。是说:指“驱逐鞑虏、建立民国”的主张。[12]“窃幸”二句:私自庆幸自己的主张并不孤单,但是当时还不能不迷惑于康有为的胡说。对山:原为明朝儒生康海的别号,这里指康有为,因康有为亦称康南海。[13]“《訄书》”二句:《訄(kāo考平声)书》:章太炎著,1900年初版。訄,戏言。覆辙,覆车,比喻失败的教训。连同下句的意思是:《訄书》里面的《客帝》等篇,就是我前几年走错了路的印迹。[14]互印:互相印证。希望陶、柳二人用《訄书》中的错误和他们自己的思想互相印证,从尊孔保皇的错误道路中吸取教训。



  章炳麟(1869—1936),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也是在经学、史学、音韵学、文字学方面造诣很深的学者。早年曾参加康有为的“强学会”,入梁启超主办的《时务报》社,戊戌政变后,摆脱了康梁改良主义影响,积极投入反清的革命活动。参加建立革命团体光复会,入同盟会,主办《民报》,宣传革命,多次被清王朝逮捕。辛亥革命失败后,他在政治上日趋倒退,陷入复古主义泥坑,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提倡读经复古。晚年,公开主张抗日,谴责国民党“怯于御敌而勇于内争”。
  章太炎为反对清朝统治,写过许多富有战斗性的诗文,如《訄书》、《序革命军》、《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所著有《章氏丛书》。
  1903年5月,章太炎在上海爱国学社任教时,出了个作文题:《×××本纪》,记学生写自传。“本纪”原是史书为皇帝立传的专用名词,现在用来官自传,是对帝王的蔑视。陶亚魂、柳人权在作文中叙述了他们从追随康有为尊孔保皇到参加革命的思想转变过程。章太炎看了以后深有感触,便给他们写了这封信。
  信中以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谈了自己“往岁之覆辙”,希望和陶、柳二人的经历互相印证,强调要从覆辙中吸取教训,冲破改良主义者设下的“纪孔保皇二关”,坚定地走向革命,这种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是很可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