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曦的小世界2017-02-16阅读原文 正德十三年戊寅十月,文徵明偶过王守兄弟小楼,见瓶中有菊花一枝,便纪以短诗,并作水墨菊花画。 嘉靖九年庚寅四月,文徵明于虎丘雨窗重提为朝爵去年所作猗兰小景。 嘉靖十五年丙申三月十六日,春雨连绵,斋居无事,笔墨在前,随意写墨兰满卷。 …… (摘自相关文献) 在画家文徵明漫长而平静的一生中 这样的片段,是俯拾皆是的时光 赤壁图 品茶图 山水诗画册 湘君湘夫人图 白玉兰图卷 以上除《山水诗画册》外,皆为局部 二十八星宿里,有一宿叫作“壁”。在天上,它靠在室宿的东边,像是一面墙,于是也叫东壁。唐代有一句诗,说“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是把壁宿看作了天上的图书馆。 这个星宿是文徵明原本的名字,文壁。名字暗示着他出生的时节。他出生在十一月,出生那一天,月亮暗换,入了壁宿,所以用了“壁”来起名。他是射手座。 他生在吴中,小时候并不是显得十分聪明的小孩儿,像是发育迟缓的样子,八岁多了,话还依旧说不清楚。好在父亲文林并不很在意,觉得儿子其实伶俐,性情也耿直,并没有什么大碍。 果然,文徵明的聪明劲头在少年时显露了出来,他在学堂里读书,“日记数千百言”。父亲往来鸿儒,都是名臣文仕,文徵明就和各种各样的老师学诗文,学书画。 消夏小景图 局部 这些老师里,也有画家沈周。沈周和文林是知己好友,对文徵明很爱重,倾以相授,两个人是老师和学生,也是半生知己。 老师沈周,好友唐寅,晚辈仇英,同他一起被后来的人称作吴门四家。在吴门的圈子里,文徵明可能是活得最久长的一位。和他同年出生的唐寅去世时,他的人生却好像才刚刚开始,他在那一年被举荐入朝,去了燕京,在这之前,他曾经考过九次试,九次皆不中。 在京为官,却逢朝廷内部一场重大的政治斗争,他没有让自己卷入其中,但各种残酷,也一一看在了眼里。他知道自己的性情是没法在官场里和光同尘的,哪怕像所有传统的知识分子一样,有兼济天下的愿望,也仍然把辞了官,回了家乡苏州。 大概是欲求淡了,在这以后,文徵明进入了他艺术的高产年岁。日常里,不过就是在洞庭诸山里走走,太湖上泛泛舟,写诗,写字,画画,喝茶。 浒溪草堂图 局部 他的一生,几乎没有大悲大喜与大起大落,他不像唐寅那样,遭遇过什么重大的政治事件和人生磨难。一直以来,他都相对自由地读书问道、习画练字、山水悠游、诗酒唱和,基本是与自己的爱好和趣味一同生活的。他的诗文书画都是这样,没有那么多的磅礴情绪,只是书写着心里的清流,以及那些波澜不惊的生活里深长的情致。 文徵明虽然不至清贫,但一直也不是富可挥霍,归乡后,在父亲生前所建的停云馆东边筑起了一间小小的“玉磬山房”,在庭院里种了两棵梧桐,“日徘徊啸咏其中”,不是大天地,也每天都有小滋味。闲暇时候也逛逛园子,苏州拙政园里如今还有他手植的紫藤,400多年了,年年四月都如期而开。 吴中是清嘉之地,湖山烟云,菰芦虾菜,一切都阜美,吴门画家真是幸运,理想中的山水就是自己的处身之地。正因为他的画里山水都是耳目所睹,所以这样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山水诗画册 局部 晚明以来,文人画家都疏狂恣放起来,近乎竞相模仿的风气。与文徵明相交甚好的唐寅、祝允明等人,都是在生活里任诞惯了的。 文徵明不像他们那样不拘礼法,但也不是陈腐的人,也敏感多思,感情丰富。只是他性格温和,和社会规范发生直接正面冲突这样的事情,实在不是他愿意去做的。和他的画一模一样,在他有所克制的表达下,丰富的,但也清淡。 偶适溪楼帖 局部 九十岁那年的元旦,文徵明写了一首诗,首句是“劳生九十漫随缘”。说的是他一生随缘,无论作画,还是为官,都没有刻意去追求过什么。也是九十岁这年,是刚过了雨水的那一天,他正为御史严杰的母亲写墓志,写到一半的时候,搁下了笔,端然坐正,就去世了。 以下的图片,是文徵明画作里的一些局部 这些画里,除了宏观的宇宙天地 那些微末点画间的洞天,同样值得慢慢体会 点击图片放大,能看到更多细节 我们也在文章最末 附上了这些局部的原幅作品 如果你喜欢,看过后可以回头一一对应 怡悦倦眼,看图愉快 赤 壁 图 可横拉浏览图片 “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苏轼 《赤壁赋》 浒 溪 草 堂 图 可横拉浏览图片 文徵明在六十六岁时,画下《浒溪草堂图》,典型的细笔青绿山水,一片平淡天真的江南景色,设色特别温润,节奏也从容自如,典雅却也很可爱。文徵明作品里,这样古典冷静的笔调很大部分来源于他对生平最倾慕的画家赵孟頫作品的长期揣摩。 兰 亭 修 禊 图 可横拉浏览图片 可横拉浏览图片 1524年的春天,文徵明在玉兰堂里,画下了《兰亭修禊图》,还抄写了《兰亭序》的全文。好友曾潜自号兰亭,这是文徵明为他画的别号图。画里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而王羲之端坐亭中,面对着身处其间的雅集者,在属于自己的时空情境里书写着这场春日里的雅集。 品 茶 图 可横拉浏览图片 “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 ——《长物志》文震亨 (文震亨,文徵明曾孙) 千 岩 竞 秀 图 可横拉浏览图片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是顾恺之在他人问起会稽一带山川之美时,所作出的回答。 桃 源 问 津 图 可横拉浏览图片 可横拉浏览图片 《桃源问津图》画完的时候,文徵明八十五岁了,这幅绘制了很长时间的画在二月既望这天完成。对于文徵明来说,用数月、数年来完成一件作品,其实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这幅画在丹青和水墨之间,多少体现着后世所谓的“粗文”风格,然而文徵明的粗放,自始至终都会恰到好处地,约束在一种清淡秀雅中。 文 徵 明 的 字 可横拉浏览图片 可横拉浏览图片 确实是字如其人,文徵明的书画同他的本人的气度是完全一致的。他为人端庄谨慎,温和儒雅,他的书法也是这样。他是技术派,认为书法的好坏,首先要合乎法度,不可任笔漫书。他欣赏的是书法里值得品味和推敲的“精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书法以小楷和小行书见长,日日精进,许多名作都是七十岁以后写下的,这样一笔一划间的秩序带来的平静陪伴了他的一生。 叆 叇 叆叇,本来形容的是烟云缭绕,然而在过去也指眼镜。把眼镜命名为叆叇,是因为眼镜阿拉伯文“alunwainat”的音译。明代时,田艺蘅在《留青日札》的“叆叇”条里就提到这物件,说“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倍明。”所以当时的吴中画家们,不少人就已经用这叆叇对付老花眼了。文徵明近九十岁时,仍然日久不辍地写着蝇头小楷,可能也是因为有叆叇的缘故吧。 以下为文徵明部分作品 可右旋转手机观看 关于文徵明更多的画儿 日后有机会,也会陆续分享 因为真的好喜欢他啊 - E N D - 撰文 _ Lstudio 编辑 _ Lstudio 内容为 Lstudio 原创,皆为过心爱惜之物 合作转载等事宜,可以联系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