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相信

 泰荣林黑皮 2017-02-21

“我相信”这三个字你有多久没有坚定地说过了?在这个不靠谱的时代,杯弓蛇影正在成为一种习惯,那种名叫信任的快感和美好真的已经睽违好久了。如今在繁荣的物质基础上端坐着的,是一个狐疑的灵魂。不敢相信,因为总是被忽悠;不能相信,因为总是被辜负。然而,曾经,朋友是可以信任的,敌人是可以信任的,甚至,死囚也是可以信任的——




东汉末年,长江之南,一个少年正在以一种横厉无前的姿态扫荡着江东六郡,他叫孙策,小霸王,在他短暂而瑰丽的征服生涯中,从未有过失败,但有过意外。神亭,攻击目标刘繇。当孙策率领着麾下12员猛将做例行的侦查时,意外发生了。一生惯于突袭别人的小霸王遭到了突袭——两个人的突袭。看着斜刺里杀出来的那两个人,孙策感到的不是恐惧而是好奇,两个人就敢于阻击十三个能征惯战的猛人,有胆色。孙策决定亲自出马掂一掂攻击者的分量。然后,好奇变成了敬畏。这个在三国时以武勇闻名天下的强者居然在与来犯者的单挑中占不到丝毫便宜。于是一场激战从马上打到了马下,两人从手持武器打到了徒手,最终小霸王掣了对方的手戟,而来犯者则夺去了他的兜鍪,平手。

此时双方的后援陆续赶到了,单挑即将变成群殴。撤吧,小霸王在率军缓缓撤退的路上牢牢地记住了那个名字——太史慈。

大约一年后,刘繇被击溃,然后孙策在战俘名单上看到了那个他难以忘却的名字——太史慈。战俘被带到了胜利者面前,孙策亲自上前为太史慈松绑,然后饶有兴趣地问了一个问题,如果在神亭我被你抓了,会怎么样呢?这是一个带有胜利者的得意和调皮的问题,得到的却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答案,太史慈回答:“未可知也”。这世上有一种人,即使在别人的屋檐下也会高高昂着头。孙策显然很欣赏这种硬朗的高傲,他决定让敌人成为战友,于是他很真诚地说了一句话——未来的路,我们一起走吧。太史慈被这种诚恳打动了,他点了点头。《三国志》上说孙策“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果然。

太史慈想为新领导做点什么,于是他向孙策提议,让我去收降刘繇的旧部吧。小霸王的回答很干脆,你需要去几天?六十日。那你去吧。望着太史慈远去的背影,江东众将满腹狐疑,他们甚至断言太史慈不会回来了。对此,孙策只是微微一笑,子义(太史慈的字)勇烈之士,他离开了我,还能去投奔谁呢?我相信他。

这种相信里面饱含着一种人格的高贵,六十天后,高贵得到了应有的回应——太史慈带着人马准时回来了。信任至此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我相信那一刻的孙郎是幸福的。若干年后的李世民也感受到了相同的幸福。如果说,有时候信任就像一场赌局,那么唐太宗手上拿到的是不可能赢的一手牌。不过历史有很多“见证奇迹的时刻”,这一局,这一段是其中之一。

贞观六年的12月,大唐的基业开始长青,帝国一片欣欣向荣。闲不住的帝国主人李世民在处理完军国大事后,开始梳理大唐的监狱。当他看到死囚的名单时,突然恻隐之心大动,让他们回家过一个团圆年吧。最后一个。于是太宗下令,全国的死囚全部出狱回家过年,来年秋天到长安报到,然后,受死。死刑犯们走了,他们如一粒微尘消失在帝国1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迅速无影无踪。朝臣中没几个人相信死囚们会回来,其实唐太宗也不确定,那时所谓的国家机器已经无法依靠,唯一的指望是人心。八个月后,人心给出了答案——第二年秋天,三百九十名死囚全部来到了长安,一个都不少。他们不是来赴宴,而是来赴死。如果人性真的有光辉的话,那个秋天应该是大唐历史上最闪亮的日子。李世民对这种闪亮人格给予了最温暖的奖励——全部赦免。

那是个怎样的朝代啊!

由于这件事太过奇幻,太过圆满,于是招致了后世疑窦丛生的猜测。其中最具杀伤力、最凶险的猜测来自于两个人,两个我深为尊敬的大家——北宋欧阳修,清初王夫之。

关于这事,欧阳修写过一篇流布甚广的文章,名为《纵囚论》,在那篇简短但锋芒毕露的文章里,欧阳修用了一个很凶的词——上下交相贼。在他的眼里,皇帝和囚犯之间的信任与感召,其实是彼此心术熟稔后的勾结利用。皇帝早知道囚犯会回来,囚犯们早知道回来会被赦免。真的吗?四百多年前的人的心思你咋知道?

他只是不信,这世上有这等惊喜和圆满。必有隐情,必定相贼。

如果你把每一次令人惊喜的相遇都解读成别有用心的埋伏的话,那么,你赢了。

在欧阳修的文章里,有一个他含糊过去的漏洞,一个BUG。数百年后,王夫之苦心孤诣地补上了。

那个漏洞是这样的,既然是“上下交相贼”,那需要双方有着极高的默契。但三百九十名智商参差不齐的囚犯是如何做到整齐划一的回归的呢?万一,有几个不识趣的,看不透唐太宗心中之贼的囚犯不回归,那岂不是大煞风景?解释不通,那就悄悄地滑过去吧。《纵囚论》里没说,但《读通鉴论》里说了。王夫之想了想,还真想通了,难为他了——

一定是太宗在释放囚犯前嘱咐了有司,让他们转达给那些死囚,来年秋天只要回来,我就赦免你们。一定是这样。至少,我猜是这样。

所谓“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者(鲁迅先生语),此也;所谓捕风捉影者,此也;所谓深文巧诋者,此也;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者,此也。

前文说了,欧阳修和王夫之两位前贤的文章人品都是我大为钦迟的,但在这件事上,我们不同路。

就像生活,你可以坚持你的狐疑,而我,选择相信。




授权转载的内容,请注明内容来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