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遵化境内的“无人区”(上)

 汉沽老潘 2017-02-21

遵化境内的“无人区”(上)

 (2014-04-18 08:17:33)
标签: 

转载

分类: 长城抗战

    日本侵略者当年在中国造孽屠戮,最著名的是“南京大屠杀”和“千里无人区”,人们大多都知道“南京大屠杀”,了解长城线上“千里无人区”的恐怕就不多了!尽管有关专著已出版。我这里仅记述遵化境内约五十华里的“无人区”状况,其中日本鬼子亡我种族的狼子野心已见一斑!

 

遵化境内的“无人区”

                                             程水星

 

抗日战争后期,尤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被中国军民的持久战紧紧拖住,进退维谷;在华北占领区,尤其在伪满州国边界区域,被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开展的敌后游击战,搞得焦头烂额。为了确保侵华大本营,以日本关东军为主,一度有伪满州军和伪蒙疆政府以及驻华北的日军配合,在今辽宁、河北、内蒙、天津、北京5个地区,25个县属的长城沿线,东起山海关以西的九门口,西至赤城县独石口以东的老丈坝,制造了东西长约85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250公里,总面积约达5万平方公里的“无人区”①1942年秋季,开始进入最高潮。本文记述的是当年长城脚下千里“无人区”中遵化地段的情况。

遵化境内的“无人区”,因为有日军的傀儡——伪满州国康德皇帝(溥仪)的祖坟,所以,除伪满州国“特区”马兰峪清东陵后龙10多公里地域外,往东约20公里,至迁安县(今属迁西县)的建昌营,计有17个行政村;向西约30公里,到与蓟县搭界的黄花山,计9各个村,都被划入“无住禁作”(不准居住禁止耕作)地带②(在八路军主要活动区域,如:以鲁家峪为中心的5个村、以娘娘庄为中心的12个村、鸡鸣村两个村和高拔岭,也被划成独立的小型“无人区”③

一、       日军制造“无人区”的目的

1931年“九 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次年即建立了伪满州国,强行把热河(今承德地区)也划在伪满州国的“版图”之内。1933年打进山海关之后,强迫国民党政府签署了《塘沽协定》,又把长城沿线并不属于热河的大片区域,也圈入伪满州国“疆域”。日本侵略者处心积虑地打造了伪满州国,除了在外交上以“承认满州国主权独立”为前提条件外,也开始全面而深远地经营这块侵占全中国的战略基地,甚至做了即使不能全面占领,也能以长城为界长期割据,进行殖民统治的打算。为了确保伪满州国“西南边境线”,日军采取了一系列“固边政策”,制造“无人区”既是其最野蛮、最原始也最残暴的手段之一。

1938年,冀东发起抗日武装大暴动后,深入敌后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的抗日活动如火如荼,令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深感忧虑,专门制定了华北治安战计划。然而,连续推行四次“治安强化运动”,都以失败而告终。平西(今北京西部地区)抗日根据地在不断扩大,仅冀东八路军就创建了三个抗日根据地,主力部队迅速发展到两个团。对伪满州国“西南边境线”和冀东通往华中主战场的大陆交通线,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到1942年秋季,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官冈村宁茨,在推行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的同时,开始在伪满州国“西南边境线”外围,疯狂地制造“无人区”。

日军制造“无人区”的动机,从伪蒙疆宣化省的《布告》中便见端倪:

“查近来平北地区之一部,竟有跳梁之共党不时出没……为挽救垣域内居住之良民脱离匪患,于匪跋扈区指定“无住地带”,令彼等良民移住无匪区域,而使敌匪欲穿无衣,欲食无粮,欲住无屋,杜绝其活动之根源,使其穷困达于极点,俾陷于自行歼灭之境……”

由此可见,日军制造“无人区”的企图,就是想通过阻隔抗日军民的血肉联系,而使八路军不能“侵犯”伪满州国,确保侵华大本营的安全。

二、       日军制造“无人区”的残暴手段

日军制造“无人区”的第一步,是抓民夫在长城南约五公里地域,挖一条深三米、宽四米的“防共壕”,不能挖沟的山体上垒高墙;壕沟北沿夹上一尺厚、一人多高的树枝寨子(鹿砦),鹿砦里边还散圈乱放约三米宽的铁丝网。遵化境内从东到西五十多公里的“防共壕”,共建了27个据点或炮楼,由两个中队日军和四个团伪军驻防④。沿沟树木和农作物全部砍倒,发现有人,两炮楼即用交叉火力射击封锁。

日军制造“无人区”的第二步,是张贴布告搞“集家并村”,划入“无人区”的居民限期迁出,然后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清剿。

先是抢光所有牲畜和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以山村寨主沟为例:第一次集家时,日伪军就抢走牛羊200多头、驴36头,其它如:锅、缸、盆、碗等炊具,衣、被、炕席、桌、椅、板凳等生活家具,锨、镐、锄、耙、斧、锯等所有生产工具,用170盘驮子整整运了6天⑤。然后填死水井,一家一家地烧毁房屋。

再是杀光所有滞留人员。被划入“无人区”的农民,在鬼子的刺刀逼迫下,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拉家带口地投亲靠友;无可投奔的人家,有的流离失所沦为乞丐,有的被赶进“集团部落”。如:盆楼峪的廖振富,眼看家园被毁,一家人抱头大哭,因为不愿进“人圈”,夫妻俩拉着小的,扶着老的,走上了逃荒之路,因为人多不好要饭,只好分成两路,一失散就再也没能团聚。冷嘴头的张森、张斌哥俩,口熬肚攒的到30多岁,才盖了三间草房,正要成个家过日子,不想赶上日军“集家并村”,实在割舍不下新家,没在限期内搬出,被日军发现,当即开枪打死,然后割下耳朵穿在铁丝上,带回去领奖。

然后是烧光所有房屋。日军在大肆抢掠和杀戮的同时,为了不让迁出“无人区”的人们返回居住,就放火烧毁所有房屋。以以小区域“无人区”鲁家峪为例:从1942年到1943年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先后被烧杀五次,3900多间民房全都烧落了架。寨主沟因有人留守坚壁的抗日物资,烧了再盖,盖了又烧,连五根椽子搭的马架也不放过,总共被“讨伐”的日伪军烧了19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