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天安排你们相遇,也得你勇敢一下才好完成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7-02-21

去年夏天的文。今天后台有人提出要。发一下。



写东西的好处之一,是总被人想象成万事通;于是同学或朋友,亲疏关系合适了,就愿意聊事给你听。

两年前的夏天,我回上海,有大学同学请吃饭。大学毕业后累别经年,时间没长到彼此不认识,也没短到无话可说;关系没亲密到有些话不敢说,恰恰好还能聊得起来。

跟我聊这个故事的这位,大概就这么想的吧。


“还记得某某吧?”这位男同学开门见山地,提了一个女同学的名字——我不算熟,因为并非同届生,但好歹记得名字。

为了方便区分,姑且叫他与她做哈密瓜和凤梨好了。

“记得啊。”我说。


凤梨和哈密瓜都是上海人。凤梨是大城市女孩子,在大学里,许多女孩子都还懵懂清纯时,已经在妆容和气度上惯有优势。哈密瓜在大学时则样貌普通:他本人扎扎实实并不难看,只是仪态做派,还没甩脱男生从高中带进大学的耿直,所以不算招女孩子喜欢。大概因为并非同届,大学里,我倒没看出来他俩有什么端倪——学生们的感情是比较容易看出来,毕竟恋爱中的少年男女,恨不能昭告天下呢。

“我们在大学里,确实没怎么样,也就是认识。”他说。

他俩相好,是去了加拿大的事。他俩都在大学毕业后,被父母发配去了加拿大某地广人稀、遍地老华人的所在,好镀金后回上海。哈密瓜遇到凤梨实属命运巧合,但又顺理成章:他们一起去看同一辆二手车,车主贪赶时间,让几位买主一起去看。他乡遇故知听着俗气,真遇到了,难免喜出望外。车被忘怀了。俩人一起去喝一杯吧。

“以前在大学里,你倒不会请女孩子喝酒。”我提醒他。哈密瓜笑了。

“出了国嘛,人就觉得自己长大了点。而且,你也晓得的,在大学里请女孩子喝酒,室友都会说是要追她;在国外,请喝酒很寻常嘛。”

“那是那是。”


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这么说未免夸张,但几杯酒下肚,他们之间,忽然就有了大学四年都没积累起来的情感。他乡遇故知,加上离开学校,看彼此眼光都不同了。出国之后,哈密瓜已经懂得把自己打扮得精精神神的了,而如上所述,曾经在大学里束缚着他的紧张,到此也去了。两人喝着喝着,就聊大了。

“你们不会……?”我问。哈密瓜看到我脸上露出的坏笑,急忙摇头。

“没有没有。”

“我都没说是什么你就否认……”

“你不就想说一夜情么……”哈密瓜耿直地说,然后,瘪了瘪嘴,“那天没有……是一个星期以后了。”

他们一个星期后同居了。留学生们一般会形容为异国寂寞,加拿大那么冷的国度又特别需要安慰,何况他乡遇故知嘛。社交网络上昭告天下之后,父母们打越洋电话来,问清楚“是上海宁”,也放心释疑,不复过问。同学们当然要奔走相告,当做传奇:“哎呀呀,真是缘分啊!”

“我听了都觉得有缘分。”我说。

“但后来就,就,就没那么缘分了。”哈密瓜说。


他俩都没什么恋爱经验。凤梨在大学时,常跟上海室友们一起玩儿,自有她的小姑娘朋友圈;哈密瓜在大学则规规矩矩的。异国他乡,同学故知,谈上恋爱了,开始自然觉得浪漫又甜蜜;时候一长,问题就来了。

“有的时候,就觉得,咳,谈个恋爱,可是也没恋爱的感觉呀。”


相爱可以因为一见钟情、一夜激情、他乡故知等因素,但相处却最消磨人。她的哪次心情抑郁,他没及时赶到;他哪天心事重重,赶上她语气重了点。双方既视彼此为唯一倾诉伴侣,便自然期望对方可以谅解自己的心情。一来二去,就消磨掉了。

“说起来都是小事情。”哈密瓜说。

人在国外,遇到课业啦、生活琐事啦、朋友圈交际啦,难免行错踏空,心情起伏。华人留学生圈,大多又不是省油的灯。

“我妈后来骂我说,上海小囡拧起来都这样。”哈密瓜苦笑。

“别客气,哪里的年轻人都是这样。”我安慰道。

于是分手了,搬出去了,又闹得很不愉快:找房子、搬家具,每一点烦心事,都是对方招惹的。当然要骂骂咧咧了。

“就这样,分掉了。”哈密瓜对我说。“现在也过去了,都还好。就是觉得,心里憋屈。”

我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好默默摇头又点头,给了几句聊胜于无、正常人都会说、当事人也都懂、只是操作起来不易的心情建议,就过去了。


这件事过了也就过了。于我而言,不过听了个故事。哈密瓜也只是我微信上朋友圈彼此点赞的朋友,够不上两肋插刀的交情。偶尔聊过,他倾诉了,我听过了,也就过去了。

转过年来,又一年半。2016年初时,哈密瓜跟我说话了。

“老张老张,有事拜托你!”

然后他一口气刷了几十条语音,大致意思如下:

他与凤梨又相遇了……本来嘛,在上海遇到,概率并不低;彼此如果不乐意见面,可能低个头就过去了;但那天,偏在某拥挤的甜品店,他俩都是一个人来的,被拼到一桌了;距离分手已经五年了,双方都多少成熟了些,所以见了彼此,都有些恍如隔世之感。


“你们没有吃完甜点又同居了吧?”我知道这么说不应该,但实在忍不住要逗他一句。

哈密瓜说,他说认真的。他们吃了这次甜点,聊了,彼此留了微信(分手时,还不流行微信呢);之后,彼此若有意若无意地,又喝了一次茶。理由当然是“几年没见了,也了解一下彼此的生活”。

然后?嗯,比分手前要好得多。


五年后再接触,哈密瓜颇觉得,彼此都成熟些了。谈吐、仪态、做派都脱了学生气。相处时也比以前愉快许多。

“也可能是回到上海了,食物比较顺口。”我插嘴。

总而言之,哈密瓜觉得,这是又一次命运的邂逅。是命给他一个机会,再次与她相遇。他以前不信命的,认识她之后信了;跟她分手后不信了,现在又信了;所以,“老张你会写,你给我写一段,我发给她”。

“你问过她是不是单身了吗?”我问。

“这还用说。是她主动告诉我她还单身,我才敢表白的。”

“好好。”


我给哈密瓜写了一段。我劝哈密瓜不要多谈命运的邂逅之类,大家都不是学生了,未必吃那一套。我给他写了一段,以这段话结尾:

“人爱彼此的优点,然后在长久相处中忍耐对方的缺点。许多人分开,是因为不确定对方能改掉自己的缺点。命运给我们一次机会,在我们年少时看到对方不如意的地方,然后,给我们时间,改掉这一切。所以这次重逢,是命运给我们一次机会,看到彼此的成长。这五年没有白白过去,因为我们来得及从这五年的成长,判断以后我们的时光。”


“不要直接发。”我叮嘱哈密瓜,“按照大致意思,当面念给她听就好了。”

“你真能掰扯!这事要成了,回上海我要请你喝谢媒酒!”哈密瓜说。


许多时候,命运也许无暇给每个人安排巧合。所以许多我们以为是命运暗示的细节,只是自作多情。但自作多情未必是坏事。一旦你相信了命中注定,就会下意识地默认这份感情,然后去试图完善并改正自己。最后,当这段感情完成时,就从无意变有意地,完成了一段命中注定。所以这种事,信比不信要好。命运安排得再好,也得你自己去捉住。


当然,人是无法猜测命运的。只是当命运契机来临时,把握住就是了。我有时候,都仿佛感受得到命运在急,“我也只能帮你们到这里了”——我明白这个道理,是两天之后:哈密瓜在微信上,给我发了一个V字胜利手势。

一段故事,又重新开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