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我要杀死你!”- 孩子说狠话,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tuzididie 2017-02-22


文 I 小马君


“我再也不喜欢你了!”

“我恨你!!”

“我要变成吸血鬼把你杀死!!!”

……


听到从孩子口中说出的这一连串逐步升级的“狠话”,家长们真是又生气又寒心——我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没有辛劳也有苦劳吧,你居然跟我说这样的话?孩子们的狠话实在是太伤人,太拱火,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这些“无心”之语最后升级成了一场真正的“恶斗”,所以今天来教大家到底怎么面对“孩子说狠话”这个问题 。


首先,都说别跟孩子一般见识,孩子的狠话大部分真的是无心的,只是一种他用来表达愤怒的方式,揪着关键词不放“你说说,你要怎么杀我?”,就是你大人的不对了。其次,孩子说狠话当然有错,所以我们得教育,可教育不是让他立即道歉,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延时冷处理才是解决“说狠话”的法宝。最后,别让孩子的示好冲昏了头脑,每一次狠话发生都是一次绝佳的教育机会,咱们可别让它白来一趟。


''最讨厌你!恨死你了!你走!''



这个假期我正好亲眼目睹了家里发生的一件事,就用它做例子,跟大家说说怎么具体怎么做。


我外甥7岁多,是个特别要强要面儿的孩子。我们吃完饭的时候,他一个人特别顽皮地在餐厅里到处窜,后来直接趴在了两个比较脏的椅子上。


爸爸妈妈没跟着一起来,孩子的外婆就上前制止,“你看看衣服都弄脏了,快点回来吃饭,乖听话。”


孩子说:“没有弄脏!”


外婆又说:“我眼睁睁看着你趴在这么脏的椅子上,还要狡辩。快点过来吃饭,一桌子的人都在等你呢。”


这时候孩子开始有些生气了,大声地回道,“我没有!外婆我讨厌你!你走!”


外婆听了这话也生气了,回应道,“好!不喜欢就不喜欢。”然后回到桌子上,摇摇头和我们诉苦,“你看看现在的孩子,一点都说不得。”


过了一会儿孩子走到桌边,继续大声说,“外婆!我最讨厌你!我再也不要你了!”


大庭广众之下,外婆很难堪,嗓门也大了起来,“怎么可以这么说话呢!你再这样我给你妈打电话!”


这时候孩子极力反击,“你打!现在就打!” 虽然嘴上很硬,但他还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用身体挡住外婆拨电话。


外婆说, “你说的?我现在就打!”饭桌上的其他大人们赶紧打圆场,“算了算了,别和孩子较劲了。快点和外婆说声对不起,赶紧回来吃饭吧。” 


但孩子一点儿不领情,还在继续放话,“不要!外婆我恨死你了!”连续的狠话最终点燃了外婆的怒火,直接一个电话打给了他妈妈,“你来管管你儿子,所有人说都不听。” 


当孩子看到外婆真的打电话了,也直接怒气爆表了,怒吼了一声“我不是故意把衣服要把衣服蹭脏的”,就冲了出去。


省略掉后面的描述,反正最终两人照例又和好了,孩子继续粘着外婆抱着她,外婆也“放软档”,说“刚刚外婆可能错怪你了,但是你可以这样说话嘛?好了,快回来吃饭吧。”


类似热火朝天的场景,可能大家都不陌生,甚至很多人也经历过吧。我特别能理解孩子外婆的心情,我们放弃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孩子,结果他们不光不领情,反倒净说些让人心寒的话。教育发生在随时随地,所以如果遇到孩子说狠话,我们除了伤心还能干什么呢?


别把孩子的话当真,但请正视他们的感受


我们平时经常说“别跟孩子一般见识”,可现实生活中,成人总是会揪住他们说的话不放,但却忽略了他们在话语之后真实的感受。


孩子说狠话特别常见,我们在幼儿园当老师的时候也经常被伤到。当时我很疑惑地问教授,为什么孩子这么自私?教授告诉我一句话,“Do not take it personally (不要把这些话当成对你的评价).”而且他还教了我一个万能句式来应对这些狠话,“I am sorry you feel that way(非常遗憾你这么想). ” 


与孩子接触多了你就会发现,他们其实并不太明白自己一句话能有那么大的杀伤力。比如我外甥,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话可能会伤害到外婆,他之所以说那些狠话只是要单纯地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愤怒与不满。面对这样的情况,成人首先需要根据情况来选择对策,不管怎样,都建议不要急着让孩子认错。


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气得不行了,最好的办法是离开,气头上是最不适合和孩子讲道理的。即使冷静如你,觉得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也不建议马上和孩子讲道理,和他约定另外一个时间讨论,给他充分的时间来帮他释放掉愤怒。你可以这样说,“我非常遗憾你这么想,看到你现在很生气,听你这么说话我也很伤心,我们都摸一摸自己的心跳,等感觉平静的时候再找个地方聊这件事。” 


这样的延时冷处理是我觉得对狠话最好的解决方案。等孩子有心思听你说的时候,你再来和他谈,“刚刚外婆知道你特别生气,外婆也有不对的地方,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你,这点外婆要向你道歉。但是你的话真的让我特别难受,我哪里做的不对你可以指出来,但是如果这样说话会很伤人。如果别人这么说你,你也会不高兴吧。下次你可以直接说,外婆你错怪我了,我不是故意要把衣服蹭脏的,我很生气!而不需要用伤人的话来表达。” 只有这样与孩子平等的交流,才能让他们最直接地感受到自己的狠话带来的结果,同时成人也需要勇于承认事件中犯的错误,让孩子看到正确的沟通态度。


当然这里也想和所有人分享一个秘密,其实孩子不会随便对什么人说狠话,如果他对你说了,一定程度上说明你俩的关系还不错。这话好像不好听,但却是事实。有句话叫我们总是把最坏的一面留给最亲的人,孩子愿意与你发脾气,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出于对你的信任,他知道对你再任性你也不会抛弃他。如果成人能这样看问题,也不会那么计较“狠话”本身的意思,狠话也构不成多大的威力了。


育儿观念不一致尝尝导致孩子''说狠话 ''


外甥说狠话,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不一致”的待遇。其实这是由中国特殊的育儿结构造成的。很多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带,而两代人对于孩子哪些问题该管哪些问题不该管存在很大的分歧。


在这件事情上,外婆觉得不能把衣服蹭脏所以要管,但如果妈妈在场,可能这就不算个事儿,这样到了孩子那里就出现了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他可能真的很委屈,觉得我昨天这么做什么事情也没有,今天却被劈头盖脸的说了一顿,气得要命。


所以还是那句话,大家应该多坐在一起谈谈两代人的育儿想法。也许当今社会,长辈们保守老套的育儿方式确实有些过时,但就百分百全无道理吗?而你真的愿意拿出足够的耐心,来与长辈们沟通,多赞美他们,肯定他们的付出,而不是一味指责吗?


一个教育系的前辈告诉我,“就算家长们有再多观念上的不同,有一点是不变的,都是想让孩子受更好的教育。只要这个底层基础不变,多用共情的方式沟通,最后都是可以改变的。”这也是我想对很多80后和90后家长说的。


 ''让警察来抓你''是对付狠话最low的招数 


面对孩子的狠话,我觉得其中最错误的介入方式是,“你再这样,我就打电话告诉你妈妈!” 哪怕孩子最后道歉了,其实他什么也没学会。孩子停止说狠话并不是因为觉得自己说出这样刻薄的话伤害了别人,而是因为害怕妈妈知道而不这样做。这样孩子心中完全不会有内疚感。


这样说的另外一个坏处是丢失了建立外婆权威性的机会。外婆的潜台词是:我管不住你了, 你让你妈去管吧。 如果长辈觉得场面失控了,最好的方式就是沉默。不需要孩子说一句回一句,而是板着脸的沉默。孩子捕捉表情比语言更敏锐,他看到你突然不说话了心理会有感觉的。


类似的错误还有很多,比如“你再这样,我打110叫警察来抓你!”这些都是用恐吓的手段,让孩子因为害怕而减少行为,但他们却从始至终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给别人的情感造成了什么后果。


别让孩子的快速示好冲昏了头脑


外甥的故事最后看似还是比较圆满的,但是我估计下一次他还是会说狠话,而且会用一模一样的办法去讨好外婆。老人特别好哄的,孩子一个抱抱一个亲亲就能轻松搞定。所以很多时候,这些小伎俩完美地掩盖了孩子行为背后双方需要反思的地方。


比如孩子需要理解自己的刻薄是会伤到别人的,自己愤怒的情绪需要换一种方式表达。成人也会因这一抱而忘掉了自己的错误。自己是不是过于武断地去判断孩子的行为?自己是否没有和小辈沟通过教育的一致性?自己是否过多地关注孩子的语言而忽略了语言背后的情感?最要命的是长辈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你看,孩子向我示好认错了,果然“请妈出山”非常给力,下次再用!


因此,我建议外婆可以拒绝孩子的示好,而是和他说,“可能你的气已经消了,外婆还是挺生气的。我们先吃饭,吃完饭我们再讨论一下刚刚这件事情。” 


孩子说狠话这一话题我基本盘点完了,最后想再多说几句:也许上面说的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在事情发生时,我们往往还是会丧失理智,特别在意孩子愤怒的表现和难听的字眼,你有没有想过,这可能是“面子”在作祟。


在中国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长辈们往往把自己面子放在了孩子发展之前。还拿我外甥的例子,外婆生气无可厚非,但从整个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外婆始终在重复一句潜台词,“我是你外婆,你得听我话。”“乖,听话”成了一种证明自己带孩子能力的重要指标。如果这个时候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小孩拆台,那简直想马上找个地缝钻下去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小辈大吼大叫就没错,只是想让大家意识到,如果真的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孩子的一些行为,那么首先需要放得下面子。长辈和小辈都需要学会从他人的视角看问题,不然那些所谓的“我是为你好”都是空话,孩子最终会变为长辈们人际交往中的牺牲品。


文章来源于常青藤爸爸公众号,一切版权归原著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