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府双璧”之《木兰诗》

 江山携手 2017-02-22

“乐府双璧”之《木兰诗》

你知道花木兰吗?她就是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就是出自于北朝民歌《木兰辞》,《木兰辞》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和“叙事诗双壁”,可见这两部作品代表了乐府诗的最高成就。《木兰诗》有称为《木兰歌》、《木兰辞》,全文392字,被宋代郭茂倩收入了《乐府诗集》中。这首诗产生于后魏,因为后魏与柔然的战争和诗中的地名相符合,不过在流传的过程中,经过了隋唐等文人的加工了。

“乐府双璧”之《木兰诗》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建功受封,辞官还乡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端庄从容的风姿。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这首诗:

“乐府双璧”之《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布机声开篇,一问一答,道出了木兰的心事。叙事古朴、自然,繁而不乱。木兰本是一个勤劳质朴的普通农家少女,和父母姐弟们一起,过着辛勤、宁静的男耕女织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乡间这份宁静,也改变了木兰的生活。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乐府双璧”之《木兰诗》

这一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置办鞍马写到东、南、西、北四市,似乎是每一市买一件东西,其实这是不可能的。此句是互文修辞,意思是在集市买了马具等。这样写是让人看到出征前的繁忙准备,精心挑选,为木兰烘托行色。木兰勇敢的走向了战场,但在她果敢性格的另一面,仍保留着一个年轻女子特有的细腻的感情,在历经艰险的征途上,在黄河边、黑山头上,黄河流水,胡马嘶鸣,都曾勾起她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不过木兰又毕竟是一个具有英雄气概的女子,她以自己的刚强、勇敢和聪明智慧,与男子们一样承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经受了严酷的战争环境的考验。

“乐府双璧”之《木兰诗》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只六句,三十个字便概括了木兰十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在崇山峻岭之间,在荒漠广野之上,木兰一身戎装,白日里横刀跃马,舍生忘死地拼杀,夜间则陋俗荒野,忍受风雪严寒的侵袭,长期的征战生活,吧木兰锻炼成一个武艺高强的“壮士”,在无数次残酷的战争之后得以生还。

“乐府双璧”之《木兰诗》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不仅骁勇善战,更为可贵的是她在凯旋而归后并不居功邀赏,只愿早日回家与亲人团聚,过自食其力的耕织生活,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不慕荣利的美德在木兰这一女英雄的身上表现得如此突出,这不能不使天下劳动妇女为此扬眉吐气,不能不使天下男子为之击节赞叹。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乐府双璧”之《木兰诗》

这一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展现出浓郁的亲情。而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出了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写出了对女儿装的喜爱,写出了回家后的喜悦感。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以后亲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身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根据生物学家的解释,将雄兔子悬空提起时,它的前脚是不停的蹬的,也就是“脚扑朔”,而雌兔子是迷离双眼,显得胆怯的样子。这结尾四句的比喻,反问,对偶的运用,显得既质朴又风趣,它源于生活,且对木兰的伙伴有调侃的意味,也包含了木兰对女性伟大力量的自信与自豪,这韵味笼罩全篇,结尾是余韵未尽之感。

“乐府双璧”之《木兰诗》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产生于北朝,有它现实的基础。它不仅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变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战乱,渴望安定和平生活的意愿。北朝战争频繁,百姓多习武,所以尚武精神特别突出。北朝妇女也有习武的,在《力波小妹歌》、《魏书? 高祖纪》、《颜氏家训》等都证明这一生活,并不是虚构的,同时又寄托了人民的理想。因此木兰形象又带有传奇色彩。木兰的传奇壮举不但使他们的伙伴们非常惊诧,更重要的是使得男子居于统治地位的整个社会的惊诧,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

《木兰诗》表现了木兰优秀的品质和英雄气概,因此能广为流传,成为佳话。

如果您觉得值得收藏和转发,请您点击关注“蚂蚁上树”,与小蚂蚁一起畅游文化的海洋!您的关注是对小蚂蚁最大的支持!小蚂蚁会每日定时更新精彩内容,么么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