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孙弘:一个城府极深的政客,一只不爱争辩的老狐狸

 刚开始7ezvf36d 2017-02-22

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汉武帝任命公孙弘为丞相,封为平津侯。至此,公孙弘终于成为西汉开国以来,由一介布衣而封侯拜相的第一人。但据史书记载,公孙弘在四十岁之前,其实还只是一个在海边以养猪为生的普通人,六十岁时,他才正式出道,成为汉武帝的臣子。那么,四十岁前还在养猪,六十岁时才出道的公孙弘,是如何成为西汉第一布衣侯相的呢?

公孙弘:一个城府极深的政客,一只不爱争辩的老狐狸

公孙弘是齐地菑川薛县人,年轻时当过薛县的监狱官,后来因罪被免官。公孙弘是个大孝子,但家里穷,无以为生,只好在海边养猪,直到四十多岁,已过不惑之年的公孙弘才开始学习、研究《春秋》等儒家典籍。

建元元年(前140),刚刚即位的汉武帝招选贤良之士,公孙弘以贤良之身被征召入京,当了博士。这一年,公孙弘已是六十岁的人,他奉命出使匈奴,回来后向汉武帝报告情况,结果不合汉武帝的心意,惹得年轻气盛的汉武帝大发雷霆,认为公孙弘无能。公孙弘因此出师不利,被免官归家。

十年之后,即公元前130年(元光五年),汉武帝再次下诏书招选贤良之士。有意思的是,已经年过七旬的公孙弘,竟然再次被推荐入京。

当时,被推荐进京参加对策考试的有一百多人,太常奏报考试成绩,把公孙弘对策文章列为下等。对策呈上,汉武帝却将公孙弘的对策成绩提升为第一名,并再次任命他为博士。

这一次,公孙弘终于牢牢地抓住了机遇,在官场上节节高升。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公孙弘:一个城府极深的政客,一只不爱争辩的老狐狸

1、能言但不好辩

公孙弘知识渊博,能说会道,每当在朝堂上讨论问题时,他总能把事情的端绪条陈缕析、列举陈述,但他却从不轻易下结论、做判断,而是让汉武帝自己抉择,更不肯在朝廷之上当面与汉武帝争辩。因此,汉武帝认为公孙弘不但善于辩论,熟悉文书法令和具体的官府公务,还善于用儒术加以文饰,为人谨慎厚道,对他非常欣赏,一年之中就把公孙弘提升为左内史。

元朔三年(前126),公孙弘升任为御史大夫。这时,汉朝正在开通西南夷,东边设置沧海郡,北边修建朔方城。公孙弘屡次上书劝谏,认为这些做法是以中原疲惫不堪为代价,而去经营那些无用的地方,希望停止这些事情。

汉武帝于是让朱买臣等以设置朔方郡的有利情况,向公孙弘提出十个问题,以此来诘难他。结果公孙弘一个也答不上来,道歉说:“我是山东鄙陋之人,不知筑朔郡有这些好处,希望停做通西南夷和置沧海郡的事,集中力量经营朔方城。”

在这件事情中,我们不知道朱买臣等人所提出的是什么问题,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公孙弘作为一代名臣,不可能连一个问题都答不上来。他之所以“答不上来”,恐怕是已经洞察了汉武帝的心思,无意与朱买臣等做无谓的口舌之争。

公孙弘:一个城府极深的政客,一只不爱争辩的老狐狸

2、善于察言观色,不出风头

公孙弘与西汉另一位名臣汲黯经常请求单独见汉武帝,而每回见汉武帝时,总是先由汲黯提出问题,再由公孙弘进一步补充。汉武帝因此听得十分高兴,所提的建议大都加以采纳。而公孙弘也因此越来越得到汉武帝的亲近和重用。

有一回,公孙弘与公卿事前商定对某一问题的处置意见,但到了汉武帝面前,他却完全背弃了原来的约定,而去迎合汉武帝的心意。汲黯很生气,当即在朝堂上批评公孙弘说:“齐人大多欺诈而不忠诚老实;他开始和我们一道商定此条建议,现在却全都背弃了,这是不忠!”

汉武帝就此责问公孙弘,公孙弘也不争辩,只是谢罪说:“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汉武帝认为公孙弘说得对,从此,汉武帝对公孙弘更加优待,他身边的亲信经常诋毁公孙弘,汉武帝都置之不理。

公孙弘:一个城府极深的政客,一只不爱争辩的老狐狸

3、生活简朴,为人谦让

公孙弘生活简朴,即便当了御史大夫,仍然用麻布做被子,一顿饭不摆设两种肉菜。

汲黯却认为公孙弘这是在作秀,是沽名钓誉,犯有欺君之罪。他对汉武帝说:“公孙弘高居三公之位,朝廷给他的俸禄很多;但他用布做被子,这是骗人的把戏。”

汉武帝就此询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确有其事。说到九卿当中与我关系好的,没有人超过汲黯了,可是今天他在朝廷之上质问我,确实切中我的问题。我以三公的显赫富贵,而制作布被,与小官吏没有区别,这确实是矫饰做作,想借此沽名钓誉,正象汲黯所说的那样。况且,如果没有汲黯的忠直,陛下怎么能听到这些话!”

汉武帝因此认为公孙弘谦让,越发地尊重他。

公孙弘:一个城府极深的政客,一只不爱争辩的老狐狸

4、城府极深,不当老好人

有人说,商场如战场。其实,古代的官场更加像战场。那些能在官场摸爬滚打、呼风唤雨的人物,往往都是城府极深的人,没有几个是老好人。因为在古代官场上,为官者稍有不慎,即便往日如何受到帝王宠信,隔天就有可能人头不保。

公孙弘为人外表宽厚,实则很有心机,城府极深。凡是曾与他不合的人,不论关系远近,表面上他虽装作友善,最后还要予以报复。

董仲舒为人清廉正直,认为公孙弘阿谀奉承,引起公孙弘的嫉恨。恰好胶西王刘端骄横放纵,多次违犯法令,公孙弘于是就故意推荐董仲舒去胶西任国相。

汲黯经常诋毁儒生,当面触犯公孙弘。公孙弘想找借口将其杀死,于是便向汉武帝建议说:“右内史管界居住着很多显贵的大臣、皇室子弟,难于治理,不是平素有威望的大臣不能胜任,请让汲黯改任右内史。”

公孙弘:一个城府极深的政客,一只不爱争辩的老狐狸

另外,主父偃全家被杀,也是由于公孙弘的一句话。当时,主父偃受命彻查齐厉王与姐姐纪翁主私通的事,齐王畏罪自杀。汉武帝获悉齐王自杀,勃然大怒,认为是主父偃迫使齐王自杀,于是把主父偃逮捕下狱。

但其实汉武帝原本是不想杀主父偃的,后来汉武帝之所以把主父偃全家都杀了,就是因为公孙弘对汉武帝说:“齐王自杀,没有后代继承,封国被废,改设为郡,领地归属朝廷。这件灭人之国的恶事,主父偃是罪魁。陛下如果不杀主父偃,就没法向天下人交代。”

从这句话中,我们大概可以看出,公孙弘找人背黑锅、落井下石的本事也是十分高明的。

元朔五年(前124),汉武帝任命公孙弘为丞相,封为平津侯。元狩二年(前121),公孙弘在丞相任上去世,他的儿子公孙度继承了平津侯的爵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