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著名政治家】唐朝--张说

 liuhuirong 2017-02-22

                                     张说(yuè)(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与编修《三教珠英》,因不肯诬陷魏元忠,被流放钦州。后来,张说返回朝中,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加弘文馆学士。张说拜相后,因不肯党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尚书左丞,后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姚崇拜相后,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又贬岳州刺史,在苏颋进言下,改任荆州长史。张说在担任天兵军大使时,持节安抚同罗、拔曳固等部,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被召拜为兵部尚书。后又讨平康愿子叛乱,建议裁撤镇军,整顿府兵,升任中书令,加集贤院学士,并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进封右丞相。张说脾气暴躁,与同僚关系不睦,而且生性贪财,因此遭到弹劾,被免去中书令,后被迫致仕。不久,张说被起复,先为右丞相,又任左丞相。开元十八年(730年),张说病逝,时年六十四岁。追赠太师,谥号文贞。张说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张说的祖先原是 范阳(今河北 涿州)人,世代居于河东(今山西 永济),后迁至河南洛阳。

689年(永昌元年), 武则天在洛阳南门亲自举行 制科考试,命吏部尚书 李景谌考核策论,张说的应对排名第一。武则天认为近古以来没有 甲科,将张说定为乙等,授任太子校书,后任 左补阙。

699年(圣历二年),武则天命张说等学士四十七人编修《 三教珠英》,并由麟台监 张昌宗总领此事。但是,张昌宗不学无术,只是高谈阔论,赋诗聚会,张说与 徐坚出力最多。

700年(久视元年),武则天在三阳宫避暑,到了秋天还不回京。张说上疏进谏,并提出四条不能留下的理由,但是武则天没有理会。

702年(长安二年),《三教珠英》修成,张说改任 右史、 内供奉,兼知考功贡举事,后被提拔为 凤阁舍人。

703年(长安三年), 张易之与张昌宗诬陷宰相 魏元忠谋反,并让张说作证。张说在武则天面前,不但没作伪证,反而揭露张易之逼他诬陷魏元忠的真相。魏元忠因此得以免死,而张说却因忤旨被流放钦州(在今广西)。

回朝任职

705年(神龙元年), 唐中宗复位,张说被征拜为兵部 员外郎,后任 工部侍郎。不久,张说因母亲去世,离职守孝,但丧期未满,中宗便欲起复他为 黄门侍郎。当时,礼教衰薄,很多人都以能在丧期中被起复为荣耀,而张说却能坚守礼制,数次上表推辞,言语恳切,颇受有识之士的称赞。服丧期满后,张说复任工部侍郎,不久改为兵部侍郎,加 弘文馆学士。

710年(景云元年), 唐睿宗继位,张说改任 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同年秋,唐中宗之子谯王 李重福谋夺皇位失败,其党羽数百人被捕获。东都 留守审讯数月,迟迟不能定案,睿宗便派张说前去审理。张说只一个晚上便查清此案,将主谋张灵均、 郑愔等人捕获,弄清全部罪状,其余误捕下狱的一律宣布无罪释放。睿宗慰劳道:“知道你审理这个案子,不冤枉良善,不遗漏罪人。如果你不是忠正之人,怎能做到!”并命他与国子司业 褚无量一同担任皇太子李隆基的 侍读。

担任宰相

711年(景云二年),张说进封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并监修 国史。当时, 太平公主交结朝臣,干预朝政,图谋废掉太子。睿宗对侍臣道:“有术士上言,五天之内将会有急兵入宫,你们为我做好防备。”左右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张说则直言不讳道:“这是有小人想离间 东宫,陛下如果让太子 监国,定下君臣名份,小人自然胆怯,流言便会平息。”睿宗大喜,当日便命 李隆基监国。

712年(先天元年),李隆基继位,是为 唐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引荐 萧至忠、 崔湜为宰相。张说因不肯阿附太平公主,被罢去相位,贬为 尚书左丞、东都留守。张说知道太平公主等人心怀阴谋,于是派使者献给玄宗一把佩刀,暗示他要果断行事,以铲除太平公主。

713年(开元元年),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张说被征拜为 中书令,封 燕国公。不久,唐玄宗更改官职名称,张说被改封 紫微令。

贬出京师

张说与 同州刺史 姚崇关系不和睦。玄宗打算任命姚崇为相,张说便指使御史大夫 赵彦昭弹劾姚崇。玄宗不予理睬,张说又让殿中监 姜皎提议,任命姚崇为河东 总管,以阻止姚崇入朝拜相。玄宗明知是张说的计谋,仍任命姚崇为 兵部尚书、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

姚崇任相后,张说非常害怕,私自到岐王 李范府中申述诚意,结果被姚崇告发。张说被贬为 相州刺史,充任河北道按察使。不久,张说又被他事牵连,再贬为 岳州刺史。

716年(开元四年), 苏颋担任宰相。张说与苏颋之父 苏瑰是故交,便撰写一篇《五君咏》,在苏瑰忌日时献给苏颋,其中一则是记载苏瑰的故事。苏颋非常感动,向玄宗进言,改任张说为 荆州长史。不久,张说改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 都督。

平定叛胡

719年(开元七年),张说任检校并州大都督 长史兼 天兵军大使,代理 御史大夫,同时在军中修撰国史。

720年(开元八年),朔方大使 王晙诛杀 突厥降户阿布思等千余人,引起并州的 同罗、拔曳固等部族的恐惧。为了平息事端,张说只率二十人,持节安抚各部,晚上还住在他们帐中。副使李宪得知后派人传信,劝他不要涉险,张说却丝毫不惧。诸部落深受感动,得以安心。

721年(开元九年),突厥降将 康待宾反叛,自称 叶护,攻陷兰池六州。唐玄宗命王晙率兵讨伐,又命张说参与军机。当时,康待宾暗中勾结 党项,攻破银城、连谷,还占据粮仓。张说率一万人出 合河关(今山西 兴县)袭击,大破康待宾,并乘胜追击。当逃到骆驼堰时,党项反戈,叛军溃散。张说招抚党项流散人员,使他们各安其业。副使史献认为党项反复无常,建议把他们全部诛杀。张说道:“如果把他们全杀了,是违背了天道。”于是奏请设置 麟州,安顿党项。同年,张说被召拜为 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

722年(开元十年),张说担任 朔方节度大使,并巡视边防五城。当时,康待宾余党康愿子举兵造反,自立为可汗,并劫掠牧马,西渡黄河出塞。张说率兵追讨,在木盘山擒获康愿子,俘虏三千人,又将居住在河曲六州的降户五万余人强行迁往中原的许、汝、唐、邓、仙、豫等州。

起初,唐朝边境有镇兵六十多万,张说以“时无强寇,不假师众”为由,奏请裁军二十万,让他们回乡种地。唐玄宗对此犹豫不决,张说道:“边军虽多,但各将帅都只管拥兵自卫,役使兵丁营私。真能制敌,不在兵多。以陛下之英明威武,四夷都能臣伏,不用担心裁减人员会招来寇贼。臣请以臣全家百口人做担保。”玄宗这才答应。

当时,诸卫府兵贫弱,大都在轮班休假时逃跑了。张说建议招募壮士,修改条令,减少劳役,不到十天,便选得精兵十三万,分别补给各卫,增强京师的守卫。这就是后来的 彍骑卫队。

复居宰辅

同年,唐玄宗从洛阳返回 长安,途中打算前往并州。张说道:“ 汾阴脽上有汉朝所立的 后土祠,这里的祭祀大礼长期废弛;陛下应当趁巡幸之机重修此礼,以便为农事祈求丰年。”玄宗接受他的建议。

723年(开元十一年),唐玄宗回京,升张说为中书令。不久,玄宗设立 丽正书院,招纳 秘书监徐坚太常博士 贺知章、监察御史 赵冬曦等文学之士,让他们著书立说、讲论文史,并任命张说为修书使,主持其事。

724年(开元十二年),张说倡议玄宗到 泰山举行封禅之事,并与徐坚等人草拟 封禅时的礼仪程序,对不合时宜的旧仪程加以改正。725年(开元十三年),玄宗将丽正书院改为 集贤殿书院,任命张说为 集贤院学士,知院事。

同年,玄宗封禅泰山,临行前任命张说为 右丞相兼中书令, 源乾曜为左丞相兼 侍中,又命张说撰写《封禅坛颂》,准备刻在泰山之上。封禅时,张说将跟随上山的执事官,都安排为自己亲信之人,并且越级升为五品,而对随行的兵士,只加功勋,不给赏赐。因此,朝野内外都埋怨张说专权。

被迫致仕

726年(开元十四年),玄宗打算重用 河南尹崔隐甫,结果在张说的干涉下,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张说虽有才智,但脾气暴躁,生性贪财,对同僚常当面驳斥,甚至呵斥谩骂。他与 御史中丞宇文融不和,因此对宇文融所提出的建议,大多加以压制。不久, 崔隐甫、 宇文融和御史中丞 李林甫一起上书唐玄宗,弹劾张说勾引术士占星、徇私舞弊、收受贿赂。唐玄宗便命源乾曜与崔隐甫、刑部尚书 韦抗、大理少卿明珪等人一起在 御史台审讯张说,结果罪状大多属实。

张说的哥哥左 庶子张光在朝堂上割掉耳朵,为张说鸣冤,玄宗遂命 高力士探视张说。高力士回来后,对玄宗道:“张说头发散乱,满脸污垢,坐在稻草垫子上,用瓦盆吃饭,惊慌恐惧地等候处分。”又述说张说对国家的功劳。玄宗于是赦免张说,仅罢免其中书令之职。

张说被罢政事后,就在集贤院专修国史,又要求免去右丞相一职。唐玄宗不许,并且在遇到军国大事时,仍旧派人去询问他的意见。崔隐甫等人怕玄宗还会起复张说,对他百般诋毁。727年(开元十五年),唐玄宗勒令张说 致仕退休。

晚年生活

728年(开元十六年), 唐玄宗命张说兼任集贤殿学士。

729年(开元十七年),张说被任命为 尚书右丞相、集贤院学士,不久,接替源乾曜为尚书 左丞相。不久,张说又因修撰《谒陵仪注》有功,加封 开府仪同三司

730年(开元十八年),张说患病,唐玄宗每天都派 中使前去看望,并亲自为他书写药方。同年十二月,张说病逝,终年六十四岁。唐玄宗在 光顺门为他举哀,亲自撰写 神道碑文,并罢元旦朝会,追赠 太师,赐谥文贞。


【轶事典故】

不惧灭族

武则天晚年,张昌宗构陷魏元忠与高戬谋反,并许给张说高官厚禄,让他作证。

武则天询问张说,张说还未答话,魏元忠道:“你想和张昌宗一起陷害我吗?”张说怒道:“你身为宰相,怎会说出这种陋巷小人的言语!”这时,张昌宗在一旁急忙催促张说,让他赶快作证。张说道:“陛下看到了,张昌宗在陛下面前,还这么逼迫我,何况在外面呢!我没有听说过魏元忠要造反,是张昌宗逼我做伪证。”张易之急忙大声道:“张说与魏元忠是共同谋反!”武则天追问详情,张易之回答道:“张说曾经说魏元忠是当今的 伊尹周公。伊尹流放 太甲, 周公作了周朝的 摄政,这不是想谋反又是什么?”

张说辩解道:“张易之兄弟是孤陋寡闻的小人,只是听说过有关伊尹、周公的只言片语,又哪里懂得伊尹、周公的德行!当时魏元忠刚刚担任宰相,我以 郎官的身份前往祝贺,他对客人说:‘无功受宠,不胜惭愧,不胜惶恐。’我确实是对他说过:‘您承担伊尹、周公的职责,拿三品的俸禄,有什么可惭愧的呢!’那伊尹和周公都是大忠臣,自古到今一直受到人们的仰慕。陛下任用宰相,不让他们效法伊尹和周公,那要让他们效法谁呢?我难道不知道依附张昌宗就能立刻获取宰相高位、靠近魏元忠就会马上被满门抄斩的道理呢?只是我害怕日后魏元忠的冤魂向我索命,因而不敢诬陷他罢了。”武则天却道:“张说是个反覆无常的小人,应当与魏元忠一同下狱治罪。”

后来,武则天又一次召见张说追问此事,张说的回答仍然与上次一样。最终,魏元忠被贬为高要尉,高戬、张说都被流放岭南。

品评文章

张说和徐坚同在集贤院当学士十多年,爱好一致,感情相投。当时和他们共事的学士们,已经衰落的很多,独有他二人还留在集贤院。有一次,张说把当年的学士名字一一写出来,和徐坚一起观看。

徐坚问道:“他们当年都是各有专长,各领风骚啊,请问文章方面,谁先谁后?”张说道:“ 李峤、 崔融、 薛稷、 宋之问的文章,都是良金美玉,无可挑剔。 富嘉谟的文章,严峻峭拔,雄奇豪放,别具一格,但他这种言论,若是用在议论朝政的地方,必然引起大乱子。 阎朝隐的文章,浓妆艳抹,词藻华丽,轻歌曼舞,读后令读者愉悦,虽然有些风流儒雅,但是有点过于幽默诙谐。”

徐坚又问:“现在的后起之秀,谁的文章好?”张说说:“ 韩休的文章,有如美酒佳肴,词语典雅,但缺少韵味。 许景先的文章,虽然肌肤丰满,华丽可爱,但缺少风骨。 张九龄的文章,有如淡妆素裹,应时实用,但缺少润饰。 王翰的文章,像华美的玉器,灿烂珍贵,但多有瑕疵。若能去其所短,扬其所长,也是一时之秀啊!”

玉燕投怀

相传张说的母亲曾梦到一只玉燕自东南飞来,投入怀中,因而有孕,生下张说。后来,人们便以“ 玉燕投怀”作为降生贵子的祝颂语。

泰山的由来

唐玄宗封禅泰山时,张说为封禅使。按照惯例,封禅之后, 三公以下所有官员都要迁升一级。张说却利用职权,把本是九品小官的女婿郑镒提升至五品,并赐绯色朝服。玄宗大宴群臣,看到郑镒,问他为什么升的这么快。郑镒无言以对,戏子黄幡绰道:“这都是泰山的功劳啊!”后来,人们就把岳父称为 泰山。

死姚崇算计活张说

相传姚崇临死前,嘱咐自己的儿子道:“张说对我怨恨很深,将来可能会毁我名声,报复你们。我死之后,他出于礼节,必来吊丧。你们可将我收藏的珍宝器皿全部陈列出来,他最喜爱这类东西。如果他看都不看这些东西,那你们可能会有灭顶之灾;如果他看了这些东西,你们就将他喜欢的送给他,并请他为我撰写碑文。得到他所撰碑文后,你们马上誊写,呈报皇上,并准备好石碑,立即雕刻。他考虑事情通常比我迟钝,几天之后一定会后悔。倘若他要以修改为托词收回碑文,你们就说已报请皇上批准,并将雕刻好了的碑拿给他看。”

姚崇死后,张说果然前来吊丧,见到所陈列的珍宝器皿,看了又看。姚崇的儿子遵照他生前的吩咐,将张说喜欢的珍宝器皿全送给了他,并顺利得到了张说撰写的碑文。碑文叙述姚崇的生平,褒扬姚崇的政绩,据说是当时最好的墓志。

几天后,张说果然派人来取碑文稿本,说文辞不够周密,需要修改。姚崇的儿子领来人去看已刻好的碑文,告诉他碑文已通过了皇帝审阅。张说为此懊恼万分:“死去的姚崇还能算计活着的张说,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他!”


【人物评价】

总评

张说曾三任宰弼,擅长文学,一生掌文学之任三十多年,有助成文治之功,也颇有武略,可谓文武兼资。他明于政体,改革不合时宜的政治和军事制度。故史家称赞他“发明典章,开元文物彬彬,说居力多”,是推动“ 开元之治”的一位重要人物。

历代评价

李隆基:① 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燕国公张说,道合忠孝,文成典礼,当朝师表, 一代词宗。有公辅之材,怀大臣之节。储宫侍讲,早申翼赞,台座訏谟,备陈匡益。入则式是百辟,出则赋政四方,嘉绩简於朕心,茂功著於王室。赉予良弼,光辅中兴,乃眷专车,是称枢密。 ② 故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丞相、集贤院学士知院事、 上柱国、燕国公张说,辰象降灵,云龙合契。元和体其冲粹,妙有释其至赜。挹而莫测,仰之弥高。精义探系表之微,英辞鼓天下之动。昔侍春诵,绸缪岁华。含舂容之声,叩而尽应;蕴泉源之智,启而斯沃。授命兴国,则天衢以通;济用和民,则朝政惟允。司钧总六官之纪,端揆为万邦之式。方弘风纬俗,返本于上古之初;而迈德振仁,不臻于中寿之福。

苏颋:银青光禄大夫检校中书令上柱国燕国公张说,含和育粹,特表人师,悬解精通,见期王佐。立言布文武之用,定策励忠公之典,才冠代而不有,功至大而若虚。

刘肃:张说独排太平之党,请太子监国,平定祸乱,迄为宗臣,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为文思精,老而益壮,尤工大手笔,善用所长;引文儒之士,以佐王化。得僧一行,赞明阴阳律历,以敬授人时。封太山,祠睢上,举阙礼,谒五陵,开集贤,置学士,功业恢博,无以加矣。尚然诺,于君臣、朋友之际,大义甚笃。

刘昫:① 始玄宗在东宫,说已蒙礼遇。及太平用事,储位颇危,说独排其党,请太子监国,深谋密画,竟清内难,遂为开元宗臣。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为文俊丽,用思精密,朝廷大手笔,皆特承中旨撰述,天下词人,咸讽诵之。尤长于碑文、墓志,当代无能及者。喜延纳后进,善用己长,引文儒之士,佐佑王化,当承平岁久,志在粉饰盛时。其封泰山,祠脽上,谒五陵,开集贤,修太宗之政,皆说为倡首。而又敦气义,重然诺,于君臣朋友之际,大义甚笃。② 郭代公、张燕公解逢掖而登将坛,驱貔虎之师,断獯戎之臂,暨居衡轴,克致隆平,可谓武纬文经,惟申与甫而已。惜乎均、垍务速,失节贼廷。自武德已来,称贤相者,房、杜、姚、宋四公,皆遭无赖子弟污圮先业,非独燕国之不幸也。

欧阳修:① 说于玄宗最有德,及太平用事,纳忠惓惓,又图封禅,发明典章,开元文物彬彬,说力居多。中为奸人排摈,几不免,自古功名始终亦几希,何独说哉!至子以利遽败其家。② 说敦气节,立然诺,喜推藉后进,于君臣朋友大义甚笃。帝在东宫,所与秘谋密计甚众,后卒为宗臣。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帝好文辞,有所为必使视草。善用人之长,多引天下知名士,以佐佑王化,粉泽典章,成一王法。天子尊尚经术,开馆置学士,脩太宗之政,皆说倡之。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世所不逮。既谪岳州,而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助云。常典集贤图书之任,间虽致仕一岁,亦修史于家。

辛文房:说敦气节,重然诺。为文精壮,长于碑志。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诗法特妙,晚谪岳阳,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之助。

归有光:张燕公于玄宗,最为有德。及太平用事,纳忠惓惓,所与秘谋密计甚众。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善用人之长,引天下知名士,以佐佑王化,粉泽典章,成一王法。天子尊尚儒术,开置学士,修太宗之政,皆公有以倡之。开元文物彬彬,公之力居多,故天下称其文。姚元之尤长吏道,决事无淹思。三为宰相,常兼兵部,屯戍斥堠,士马储械,无不谙记。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他宰相畏威谦惮,惟独元之佐裁决,以得专任。承权戚干政之后,纪纲大坏,而能先有司罢冗职,修制度,择百官各当其才,故天下称其通。虽然,元之虽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然天资权谲,计出张说于相州,罢魏知古为尚书,而东都坏庙之对,几于佞矣。故燕、许并称,其文章真为无媿,而姚、宋齐名,君子不容无优劣也。


【个人作品】

张说著有文集三十卷、《今上实录》二十卷(与唐颍合撰)、《洪崖先生传》一卷,并参与编修《三教珠英》。

《 全唐文》收录有其文211篇,分为13卷(卷221-卷233);《 全唐诗》收录有其诗293首,分为5卷(卷85-卷89)。


【史籍记载】

《 旧唐书·卷九十七·列传第四十七》

《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五十》

《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唐纪二十三》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唐纪二十六》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二·唐纪二十八》《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三·唐纪二十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