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鄙人欲谋一职丨古人的求职智慧

 岭下苏村 2017-02-22

《见字如面》里读到了李白的自荐信《与韩荆州书》,让我们了解到纵然大神如李白,为获人赏识也得花费心思。咳,而且还不被任用。

原来古人为了谋求一份好的工作,也是绞尽脑汁。

有志之士为避免“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悲哀,打算主动出击,最知名的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毛遂。有人认为,唐朝是我国自荐书的成型时期,时称“行卷”,意为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投诸名流、显宦或皇帝,以争得声誉或官职。而最早将自荐材料形成文本,并通过它来推荐自己,谋得职位者,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的东方朔。

东方朔:有谋不拼爹,莺迁之喜靠自信

在如今这个两男人相提并论似乎是要搞些什么大事的脑洞年代,东方朔一介布衣平民为何会得到汉武帝的赏识?

东方朔,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

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

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

刘彻的眼光是非常不错的,董仲舒、卫青、霍去病、李广、张骞……手下的人才一抓一大把也不是他生在了啥好时代,有才华的人就是比别的朝代多。

武帝即位之后招贤纳士,招聘消息一出,全国找工作的人们欢天喜地,竞争激烈。东方朔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除了刘彻“嗖嗖嗖”锐利的眼光,也离不开他本人的求职信。

他上书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武帝花了俩月才读完。

在自我推荐书中,他说: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翻译成大白话:

我挺惨的,但是我没有放弃希望,相当之争气!

虽然没有赶上义务教育的好时代,十二岁才读书,但我学习刻苦三年就饱读文史书籍,是不是挺厉害!

十五六岁就能文能武了,到我十九岁,又读了好多好多军事书籍,基本上战场的兵器都会用,还能当军师。

算下来,我可是文、武、兵都了解,无论您需要哪方面的我都能胜任。

我还有子路般的豪情壮志!

年轻气壮,身高、样貌,要啥有啥,你不了解我没关系,我举几个例子:

论勇猛我能和孟责这大力士并称,敏捷的程度和庆忌无差,还像鲍叔那般廉俭,和尾生一样坚守信约。

我这样牛X的人够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

(最后还是要谦虚点,毕竟是给人打工)我真是冒了死罪啊,再次向您表达我的尊敬。

据《汉书·东方朔传》记载,武帝读完东方朔的求职信后,赞叹不已,大称奇才,将这枚人才收入囊中。

朱庆馀:试问君知否,矜持与能力并存

朱庆馀,名可久,字庆馀,以字行,唐代诗人。

宝历二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

进京赶考的朱庆馀有幸与时任水部郎中的张籍邂逅,两人交谈甚欢,张水部觉得小朱蛮有才华,遂道:“小伙子,把你的作品拿出来瞧一瞧,我很欣赏你哇!”

小朱同志大概是受宠若惊没回过神,掏出26篇诗文恭敬地呈上后,耿直的小伙子就挥挥衣袖走了。

参加完考试后,小朱心里开始打鼓,张水部虽然对自己夸赞了一番,但这成绩没出来谁也说不准!他干脆摊开纸张写下《闺意献张水部》试探究竟。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画眉

小朱是个文化人,含蓄!直截了当地问张水部自己录取了没?这有失读书人的风度。

《楚辞》中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小朱写此诗也是运用的这一套路。

小朱比拟自己为刚娶进门的媳妇儿。咳,张水部是自个儿的丈夫。昨个洞房花烛夜小媳妇儿一宿没睡,内心忐忑,等待着天微亮给公公婆婆请个安。精心修完妆容还是没谱儿,小心地问自己的丈夫,“您说这眉毛画的能入公婆的眼么?”

张水部也是有意思的人,同样的套路作诗一首,回答了小朱的问题。

《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张籍,字文昌,唐代诗人,

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张水部夸赞小朱实在是个才人:

“小兄弟就像那明镜湖中走出的采菱小美人。不过还是不够自信,长得这么漂亮,还问我需不需要刮刮胡子让自己更招人喜欢,其实小兄弟比那些只注重表面功夫,写些华而不实的论调的人强太多,一曲优美的《采菱曲》价值万金,小朱写的文章棒棒的,金榜题名没有问题。”

白居易:只要能力赞,北上广公司任君挑

还是唐朝时期,香山居士成名之路也有点小挫折,被顾况戏谑了一番。

顾况何许人也?

是个人才。

顾况,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

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

《旧唐书》里说他“能为歌诗,性诙谐,虽王公之贵,与之交者必戏侮之。”此人比较毒舌,以此为幽默,甚至他老朋友李泌去世后他都不忘幽默一把,故作豁达一面,结果惨兮兮的……因“不哭而有调笑之言”被小人举报乃至贬谪。这是后话。

中唐皇甫湜盛赞顾况:“李白杜甫已死,非君将谁与哉?”与诗仙诗圣相提并论的顾况是当时长安城中写诗界的权威人士,小白无名小卒一枚,年纪尚小,拿着自己的书稿忐忑拜访。

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卷七记载了这一事件:

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小白一个新人,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渴望顾大爷提拔一番,让人知道长安城下有一名刚过了国考的小人物姓白,名居易,字乐天,号……嗯……还没封。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不想这顾大爷不是个善良的人,竟拿日后无数少男少女铭记在心的名字开玩笑!

居易这名字在大爷看来值得一哂,一线城市繁华之下尽是艰难,别说这“噌噌”上涨的房价,就连这大米粒都比二三线城市贵,怎会是你想居就能居的,来这改名叫居难吧?

幽默过后,顾大爷还是负责任地翻阅了小白的作品。

高潮来了!少男少女们的白居易诗歌初体验《赋得古原草送别》吸引的不仅是未来小学老师激情澎湃的演说,“孩子们,看看!学习这种精神啊!不抛弃不放弃,胜利是属于你们的。”也让顾况眼前一亮,深觉小白这孩子是个人才。改口道:“你这样的人才出国都不是问题。”

张固的《幽闲鼓吹》同样记载了“长安米贵”这一典故。“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有了顾况的赞誉,白居易年纪轻轻就红了,且买得起米。

宋朝的程大昌《演繁露·唐人行卷》,尤袤《全唐诗话·李播》均能看出唐朝盛行自荐。“说项”这一典故也发生在唐代,诗人项斯向名士杨敬之自荐,得到回信《赠项斯》。知名的还有唐代诗人崔颢投献《古意》给户部郎中李邕。

自荐这种形式在两宋以前比较流行,之后科举制成为最主要的选才方式,且一直延续到1905年。文人在理学的影响下,大多数也不齿于靠推荐或者恩荫入仕,这种个性飞扬的自荐信就少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