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巧 | 通过摘抄促进对书的消化

 赵主dqza7mieb8 2017-02-22


编者按


读书笔记是消化知识的过程,也是书写读书体会的过程。一本书放在那里,不管它有多精彩,其实都与我们无关,只有我们读到它,读懂了它,与它有了共鸣,有了思想的碰撞,它才能真正成为“我读过”的书。读书笔记是与书交流过的证据之一。齐宏伟老师在分享自己的读书经验时,也提到了这一点:“随时阅读,动动笔墨”(?小约翰读书经验谈”)。这一期给大家介绍一种“摘抄+评论”的读书笔记方式,简单实用,你可以试一试。


通过摘抄促进对书的消化

作者:奥野宣之


摘抄是很费时间的,但即使如此,我还是希望你能尝试一次。不试试的话,你是无法体会摘抄带来的惊喜的。摘抄之后也需要趁着印象还鲜明的时候写下自己的感想。这种“摘抄+评论”的读书笔记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基本形式。当然,我们不可能有精力把所有读过的书都做成这种形式的读书笔记,也需要根据对作品的重视程度灵活改变笔记的写法。


摘抄的好处和窍门


摘抄的第一个好处是,可以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第二个好处是可以加深理解。

作家井上厦在《书的命运》中提到,他会在看报纸或书时把有疑问的内容全都摘抄到一本名叫“摘抄本”的大号笔记本里。为了方便参考,还会写上出处和页码。“这样的笔记本,我一年能写完五六本。神奇的是,如果附上编号,你甚至能知道这段内容在哪一本书的哪部分。正是因为写过,你才能记住。所以,虽然只是把文章按原样抄写一遍,但这是效果最好的记忆法。”

也许你会觉得没必要抄写,可不可以只写要点?要知道,想总结出完美再现作者意图的要点是很困难的。试一试就知道,总结要点比抄写原文还需要动脑,更容易让人产生疲劳心理,所以还是抄写原文的好。摘抄不需要多加考虑,只需要抄写原文就够了。而且,因为作业量=字数,很容易估算摘抄所需要的时间。

而且,如果只写要点,日后重读读书笔记的时候就会感到迷茫,“这到底是引用原文还是我自己的感想呢”。

在摘抄的过程你,你会更容易发现作者经过反复思考、藏在文章里的机锋。这种发现正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积累。

最后让我来介绍几个可以让摘抄变得更顺利的小窍门。首先,抄写时要尽量减少视点的移动。如果书和笔记本的距离太远,很容易在视线转移的过程中逐渐忘记自己要写的内容。还有,为了防止写串行,可以在想要抄写的内容上贴好便利贴再抄写。或是直接把笔记本叠在书上,让书离笔记本更近一点。还可以用大号的别针或镇纸等固定要书籍,这样即使不小心把书合上了也不用担心。

寻找最具代表性的句子


只有让自己感动的段落才值得摘抄,比如遇到以下的情况时:


“第一次看到这种描述,可以把那种感觉表现得那么好。”
“原来还有这种看法!”
“这里的说明让人信服。”
“这种表达太酷了!”
“虽然不太懂什么意思,但还是觉得挺棒的。”

重点是,一定要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至于其他的内容,不管是客观来讲很重要的段落,还是作者想要强调的部分,只要没有共鸣,都不要摘抄,毕竟那些内容只要看看目录和前言就懂了,其他人会在博客或亚马逊书评里替你总结好的。带着主观的心情去读书,是学者和编者都没有的、只属于普通读者的特权,应该放心享受才是。

另一方面,选择摘抄段落时,不是找让人觉得“理应如此”的文字,而是觉得“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的内容。

读过一本书以后,对书中内容感同身受固然让人心情愉悦,但这也代表这次读书没有给你带来新东西。相反,如果一篇文章颠覆了你之前的想法,使你的认识发生动摇,在抄写和重读的过程中仍然会让人信服或是感觉震撼,这种文章才是值得摘抄的。




如果要摘抄的文章太多了,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经过严选文章来减少摘抄量。如果文章实在太长,就选择其中一个段落摘抄。找出代表这篇文章的关键句或者抽出关键词,削减不需要的部分。几个月后重读时再看到经过提炼的摘抄段落,虽然一瞬间看不太懂,但是几秒钟后就会反应过来,这样的摘抄效果是最理想的。

筛选关键句的工序本身也是一种重读。筛选关键句,就是在文章中找到所有语句围绕的中心句,而找到最能代表这次读书体验的语句是最理想的状态。举个例子,同样是比喻,把一件事比喻成下棋和打棒球在人心中引起的共鸣是不同的,这就全靠你的主观选择了。

抄写太长的文章太麻烦,但又找不出合适的关键句的时候,可以把小标题抄下来。小标题是作者或编者倾注了相当多的心血提炼出的语句,常常可以将其当作最具代表性的语句摘抄下来。

还有,如果在一本书上做了很多标记,那么在写读书笔记之前还是暂时将其放置一段时间吧。即使是读完后认为受益匪浅的书,过一段时间以后也会变得“不过如此”,需要摘抄的内容也会随之减少。正因如此,放置一段时间后仍然经得起考验的文章,才真有价值。


激发思想的火花


在摘抄的文字后面,最好再写上自己的评论。也许你会问,既然都已经摘抄过了,就没必要特地把自己的感想和思考也写上吧?你可能觉得如果写上自己的评论,好不容易提炼出来的书中精髓会被自己的文字干扰,影响阅读的心情。但我觉得这一点无所谓,自己当下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摘抄这一段文章的原因和自己当时的想法才是日后值得参考的贵重资料。

而且, 把作者的话和自己的话放在一起,也是感受“落差”的好机会。自己的评论可能只有“真棒”之类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语句,但也可以通过这件事来正视自己的不成熟,从而养成不管是什么想法都立即写下来的习惯。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存好读书过程中获得的思考,防止与好想法失之交臂。所以不管是多简陋的一句话,都应该转化成语言,踏踏实实地落实到纸上。

好主意不会凭空出现。不论是什么想法,都一定是对某种刺激做出的回应。所以,只有看到一个名为“好书”的好球飞过来,我们才能打出那个名为“好主意”的绝妙击球。

这样看来,读书时获得的感想正是原创思考的源泉。

叔本华在《论读书》(?叔本华论读书”)中写道:“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虽然我们不必做得这么决绝,但读书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让自己“搭上了思想的便车”。

既然已经被书带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上,那么接下来的路多少也要依靠自己的思考来完成。具体来说,就是用读书笔记来做摘抄、写评论。这样的一本读书笔记,是以书为媒,创造出了属于自己思想的舞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