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上海地图,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座城市的铁路极富“层次感”,京沪、沪杭两条干线如主动脉一般分别从西北、西南两个方向汇入市区的“心脏地带”,而南何、北杨、何杨、金山、浦东、新闵、吴周等支线好似主动脉上分出的毛细血管伸向城市的各个角落。 上海的支线很有魅力(拍摄:祁茗薇) 南何支线从京沪铁路南翔站分出,终到何家湾站,全长23公里,南翔至金港巷区段为双线,金港巷至北郊为单线,1959年建成通车。北杨支线自北郊站迁出,终止于宝钢厂区,全长11公里,单线,1984年建成通车。何杨支线从何家湾站至杨浦站,全长10公里,单线,1960年建成通车。南何、北杨和何杨支线均为内燃线路,三条铁路“串联”,形成一个巨大的Y字形,如同一只弯曲的臂膀拥抱着上海城区,“指尖”则连通着维持城市运转的一座座工厂与仓库。
南何、北杨和何杨支线都是深藏于高楼广厦之间的铁路,两条细细的铁轨从鳞次栉比的屋舍的夹缝间挤过,不走近看几乎无法发现。做为典型的“城市铁路”,三条支线最具特色的一是密集的平交道口,这在《随行 |“地狱之门”——南何支线运转记其三》中有详尽的介绍,二便是沿途那些散落在闹市中的小站。
南何支线途径南翔、江桥镇、桃浦、北郊、何家湾等五站,北杨支线经北郊、张庙、杨行三站,何杨支线经何家湾、殷行、杨浦三站。南翔站是上海规模最大的特等编组站,江桥站是京沪线上的一个四等小站,南何支线只是通过金港巷大桥并从该站上方跨过京沪铁路和沪宁高铁,未进入江桥镇站。
金港巷大桥,南何支线在这里跨过京沪线和沪宁高铁,桥上为少见的靠右行驶(拍摄:张亦航)
金港巷线路所在江桥镇站北侧不到两公里的地方,南何支线在此由双线变为单线,有趣的是,南翔至金港巷段的双线铁路是靠右行驶的!这是因为南何支线的多数上行列车会进南翔二场,而全部下行列车都是从南翔三场发出的,通向三场的线路在二场的南面,为了进南翔站不交叉线路,就得靠右行驶。金港巷线路所紧邻着古浪路道口,这个道口和场中路、逸仙路道口一起同为南何支线规模最大的三个道口,且它们均为双线道口。
驶过金港巷线路所的“西瓜”(拍摄:张亦航) 金港巷线路所的站界牌(拍摄:陈铭逸) 金港巷线路所、北郊站、桃浦站都还保留着自动授受机(拍摄:陈铭逸) 南翔二场驼峰(拍摄:季云杉)
桃浦站位于城乡结合部,面朝大场镇,背临西姚宅村,此站在《随行 |小火车站的“喵站长”——南何支线运转记其二》一文中有所详述。杨浦站深入市区,和桃浦站一样都是货运站。此站是个尽头站,站场的南端直通货场,两场被控江路道口隔开,道口旁还设有一座人行天桥,当道口封闭的时候,行人仍可从桥面上走过,这种布局的道口上海仅此一个。货车的南门正对着上海公交内江路场,拍火车的时候顺便来这里看看无轨电车也很不错。
杨浦站(拍摄:张亦航) 杨浦站货场(拍摄:季云柯) 杨浦站交班的“西瓜” 和东风7G(拍摄:王立) 铁轨旁游荡的猫咪(拍摄:林萌) 站房墙上独特的标语(拍摄:林萌) 内江路场(拍摄:张亦航) 北杨支线其实可算作是宝钢集团的一条“超长专用线”,20世纪80年代这条铁路随着宝钢的开工一并建设。沿途的张庙、杨行两站也主要是为宝钢及其下辖的上钢一厂、五厂服务的。杨行为宝钢和上钢五厂专用线的车辆交接站,张庙最初是个小型编组站,还曾有连通上钢一厂的专用线,有趣的是,一厂还有一条专用线连通南何支线何家湾站,何家湾与张庙分列在一厂的东、西两侧,火车从厂内、厂外都能从张庙开到何家湾!宝钢和五厂的车也由调机拖到这里,张庙站有一个小驼峰,三个厂的车均在此编组。此站还有客技站的作用,上海这边暂时不用的客车车底,就存放在上海、上海南、光新路和张庙四站。近年来,钢铁产业不景气,宝钢产量锐减,上钢一厂和五厂则干脆停产,张庙不再进行列车编组了,驼峰随之废弃,往一厂的线路也拆除了。张庙和杨行还进行少量的货物装卸,宝钢、上钢一厂和上钢五厂拥有很多极具特色的机车,比如罕见的XK13型蒸汽机车以及遥控机车,在《铁影 | “钢城”与铁路——南何支线运转记其五》一文中有所详述。
杨行站规模很大(拍摄:白囡) 杨行站调头的“西瓜”(拍摄:张亦航) 张庙和杨行共用一台调机(拍摄:张亦航)
蕰藻浜大桥旁的棚户区(拍摄:林萌) 张庙站,目前这里已经没有多少客车车底了(拍摄:张亦航) 殷行站的特别之处是这里设有上海铁路局上海车辆段的洗罐站,因而这里的罐车特别多。殷行站北面有一条线路连接轨道交通8号线的车库,南何支线上偶尔会看到被“西瓜”或东风7G拖拽的地铁列车,目的地就是这里。此站还有通向海运局油库、上粮五库以及已经废弃的水产公司、杨浦电缆厂等几条专用线,上粮五库与殷行站隔了一条军工路及一个平交道口,专用线两侧植满了参天的白杨和梧桐,一道秋季,黄叶飘飞,盖住了路基,只留下几道光亮的铁轨,颇有韵味,被誉为“上海铁路最美的角落”。
驶过殷行站的“西瓜”(拍摄:季云杉) “油龙”从洗罐站旁边驶过(拍摄:张亦航)
虽然同在支线上,但北郊和何家湾却是名副其实的“大站”,北郊是货运站,有近二十股道,还有一个驼峰,铁轨间荒草丛生,郁郁葱葱。乍看上去站场并不大,还有些杂乱,但北郊却是名副其实的特等站!上海大部分货车都在此装卸,吞吐量惊人。何家湾站规模比北郊还要大,但货运量不及北郊,所以“仅为”一等站,此站设有“大机段”,停有一大批铁路工程车辆。何家湾站还有通向上钢一厂、张华浜港、军工路港的几条专用线,军工路港有两台唐山厂出产的东风5抗震型内燃机车,关于这两台传奇机车,在《铁影 |最后的老东风5——南何支线运转记其四》中有所详述。 北郊站(拍摄:张亦航) 北郊站规模不小(拍摄:齐铭威)
驶入张华浜港调车的东风7G,旁边上钢一厂的专用线已经废弃(拍摄:耿寒星) 张华浜港成堆的集装箱(拍摄:齐铭威) 牵引南何、北杨和何杨支线列车所用的机车,上海这边俗称“龙头”,是相对固定的四台车。目前这三条铁路上运行的机车有“西瓜”和东风7G,早些年还用过东风7C、ND3和KD7。每天早上8:00和晚上18:00左右,每台“龙头”都会固定在某一站交接班,比如有大约半年光景,东风4B7727号车在桃浦,东风4B3356号车在北郊,东风7G0011号车在何家湾,东风4B3356在杨浦交接班。和小运转机车一样,三条支线沿途各站的调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是固定的,且最近几年都用东风7G——5147号车是桃浦站调机,0069号车是北郊站调机,0040号车是殷行调机,0037号车是杨浦调机,何家湾有0072和5146两台调机,张庙和杨行共用0073号车这一台调机,这些调机都在何家湾站加油。2015年,随着货运的萎缩,桃浦、杨行、张庙和殷行四站的调机也被取消了。由于独特的交接班制度,这三条支线的行车也较有规律,北郊至南翔间通常是连续四个上行车,然后连续四个下行车,再来四个上行车,周而复始,不过有时候会“跑乱掉”。
近几年,铁路货运越来越不景气,钢铁也渐成夕阳产业,上钢一厂和五厂都已停产,宝钢产量也大不如前,军工路港、张华浜港等一批黄浦江内的港口据说也要逐步搬迁,“以此为生”的南何、北杨和何杨支线车流量也少了很多。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穿行于楼丛间的铁路终将老去,美丽而宁谧的小站,深陷居民区的铁轨,站在道口前惬意的等待“隆隆”驰过“西瓜”,这一切终将成为美好的记忆,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2016年12月1日于上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