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献 | 170222期 交叉模式训练在脑瘫早期康复治疗中应用体会

 ZQGRTSG199 2017-02-22

交叉模式训练在脑瘫早期康复治疗中应用体会

        脑瘫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该病不仅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损害,也给家庭带来了经济和精神压力。因此,必须引起重视,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患儿最大功能的恢复。交叉模式又呈俯爬模式,是康复训练中用以降低肌张力、抑制异常姿势及反射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在脑瘫早期康复治疗中,应用交叉模式训练后,对患儿运功功能的影响。对我院在 2015 年 6 月到 2016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64 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文献作者:刘莎莎,郭洪科,张冬青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中心医院 康复科

文献出处: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第16卷第61期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64 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32 例。

入选标准:

第一,肌张力增高或肌张力不稳定。

第二,ATNR、TLR 或侧弯反射阳性。

第三,存在前臂旋前、拇指内收、扶站尖足等异常姿势。

第四、符合脑瘫患儿的诊断标准。

      在 32 例对照组中,男性 17 例,女性 15例,平均年龄(6.28±2.43)个月,TMQ平均(69.37±9.21)分。在 32 例 观 察 组 中,男 性 19 例,女 性 13 例,平 均 年 龄(6.25±2.42)个月,TMQ 平均(69.34±9.23)分。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对照组

      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水疗、中医针灸等。

观察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交叉模式训练。首先,让患儿保持俯卧位,在床上交叉被动运动。安排 4 名治疗师操作。在患儿上肢、臀部、大腿、下肢,分别由一名治疗师控制。让患儿有节奏的转动头颅,使其自由泳样运动,然后对上肢、手掌进行按压、按摩。下肢行踏步体操动作,足背屈膝,手心向上 。每天两次,每次 400 节。每节的时间为 1-2 分钟。

3

统计学方法

       将上述统计数据录入到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中,其中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 χ2 检验或 t 检验;对比以 P<0.05 表示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给予上述治疗后,给予相应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的运动功能均得到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 1 所示。


5

讨论

       本文选取 64 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儿给予交叉模式训练后,取得了显著的康复效果。脑瘫患儿存在运动障碍,肌张力增高,并伴有异常姿势。在这种情况下,患儿的主动运动能力差。因此,为了促进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首先要消除异常姿势以及原始发射。与此同时,应用交叉模式训练后,在打破原始反应、异常姿势上,效果很明显,能够在建立运功功能中起到促进作用。该康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原理。

第一,根据运动学原理,让患儿保持俯卧位,反复爬行,使其运动更加协调、自主,进而保持姿势的稳定性。通过反复的训练,促进了患儿运功与姿势的发育。

第二,采用交叉自由泳样运动,促进了四肢末梢的正常运动,自觉纠正异常姿势以及运动,最终建立了正常的运动功能。

第三,患儿头部、颈部协调运动,促进了各部分肌肉的协同运作,消除了异常运动模式。

第四,使用交叉模式训练办法,有助于增强外部刺激,让患儿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加强记忆与再学习。

第五,提高了机体协调性。患者在爬行的过程中,能够感知到空间的变换,然后利用头部、肢体去适应。同时,也适应的过程中,也加强了主动控制身体的能力。

第六,采用机体交叉运功,加快了血液循环的速度,使细胞得以快速代谢,进而降低肌张力,避免了关节痉挛。

最后,应用交叉训练模式后,对本体感受器进行刺激,使患儿从被动爬行变为主动爬行。

      国外研究表明,新生儿的大脑还不成熟,可塑性比较强。即使神经元结构受到创伤后,但是在功能上依然可以代偿 。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2000万新生儿出生,窒息发生率占5%-10%,体重偏低的占0.5%-1.2%。由于现在围产期及新生儿医学技术的提高,许多早产儿及低体重儿抢救过来,因此部分新生儿存在不同程度的伤残。与正常婴儿相比,高危儿在智能发育迟缓、运功功能异常,脑瘫发病率更高。

      然而,加强早期干预后,大部分患儿均可恢复健康,占到90%以上。此时,患儿脑损伤处于初期,运动功能、异常姿势均未固化,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与代偿能力,所以,对于脑瘫患儿要早发现,早干预。

      本组研究中,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交叉模式训练后,比对照组的运动功能更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看出,在脑瘫早期康复治疗中,给予交叉模式训练方法,非常关键。

      综上所述,在脑瘫患儿早期康复治疗中,应用交叉模式训练后,有效的控制了患儿的不良姿势,促进了运功功能的恢复,治疗效果明显。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6

参考文献

编        辑:胡立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