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晶见现场 | 广东三月竞价,为何发电厂纷纷看低本次竞价价格?

 hhlszdb 2017-02-22

广东三月电力市场集中撮合已经于今日上午11时落下帷幕。-189.45厘/千瓦时的出清价格让大家直呼 “市场不理性”。


但若回归出清价格原理(详见晶见今日第二篇推送),高达1毛9的降幅实际上是由发电侧和售电侧共同促成:

(发电侧最高成交申报价差-245.9厘+需求侧最低成交申报价差-133厘/千瓦时)/2= -189.45厘/千瓦时。


发电侧和用电侧各是以怎样的心态报出了这样的价格?3月22日9:00-11:00,晶见独家受邀全程参与了某发电企业的竞价分析现场。我们根据讨论与思考整理出了决定此次报价的三大线索:


问题一:售电公司会不会进一步探探底?

有二月的先例,三月不排除仍有“活雷锋”出来进一步把出清价格压低的售电公司,“压”出发电机组的边际成本。

如此一来,发电企业如何防范这个风险?其实,不管购电方如何探底,只要发电企业的报价至少坚持到燃料成本加上水耗油耗等变动成本之上,就是一种很好地风控,如果最后的出清价连我的变动成本都不能覆盖,最坏的情况就是不发。

所以,购电方的试探性报价并不会给发电企业带来无限的风险。


问题二:发电方会不会都报地板价导致价格失控?

发电方会不会都偷懒?报一个地板价,出清价不管是多少都跟。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但是概率极低。

对于发电成本最低的那批电厂,在统一出清的规则下,争取最大的发电量是最优选项,报地板价是最好选项——犯不着为了所有电厂的利益往上试探性报价,因为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很有可能损失这部分电量,即使侥幸中了,这个举动也是主要造福了竞争对手。

然而,成本较高的电厂必须作风险控制。如果最后的统一出清价覆盖不了其边际成本,除非这个电厂还在天然气或煤业集团承担着烧煤或烧气的重任,或者考核任务只有电量没有利润,一般必须作出风控。

大道至简,除非特殊需要,发电厂的报价必须在边际成本之上。


问题三:发电厂如何猜测竞争对手的报价?

由于大部分售电公司选择天花板价报价,集中竞价过程中竞争最激烈的反而是发电厂。

在分析其他所有竞争机组的报价心理中,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各台机组的边际发电成本。

本次交易参与的发电机组总共151台,总发电容量62996MW。根据晶见数据库中对每一台机组的成本测算(这个测算按照当下广东的煤价、天然气价格,然后考虑水耗、油耗、脱硫成本等变动成本),我们得出了以下发现:

可承受降价在0.15元以上的发电机组总共35台,合计容量26792MW3月份理论上限发电能力199.33亿;可承受降价在0.17元以上的发电机组有11台,合计容量14772MW3月份理论上限发电能力109.9亿。

因此,在发电企业竞价现场,虽然还要考虑基数电量、长协电量和机组上限,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可下探0.17元以下的发电机组的发电能力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本次需求电量,所以按照正常的报价逻辑,出清价应该在0.17元甚至更低。

以上分析过程采用的所有数据来自晶见数据库哦^_^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