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方】内蒙古自治区落实“十个全覆盖” 开启“互联网 ”智慧民生服务

 THY7655 2017-02-23

随着人社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向群众特别是农村牧区的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内蒙古人社厅创造性地推进“十个全覆盖”互联互通惠民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以社保卡综合应用和“内蒙古12333”民生服务平台应用为基础,将民生服务送到百姓的家门口、手心里,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了高效服务“零距离”。

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卡综合服务点”。在嘎查村,依托“十个全覆盖”便民连锁超市,大力推进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卡综合服务点”建设,积极布放智能pos终端,着力解决农村牧区使用社保卡不便的问题。目前,全区已建成6654个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卡综合服务点”。参保农牧民可以通过服务点,查询养老待遇发放明细,就近办理养老金转账和取现等业务,还可以使用社保卡在超市购物消费,实现持卡农牧民“社保查询不出村、选档缴费不出村、资格认证不出村、待遇领取不出村、持卡消费不出村”。

城乡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在城乡社区,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配备社保卡读卡器、身份证阅读器、人体生物特征采集设备、自助服务一体机等设备,统一经办和服务规范,提供“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将人社业务服务点“搬”进社区,辖区老百姓、企业足不出社区,可就近查询养老、医疗保险账户发放和消费明细等,办理参保登记、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及信息采集、缴费核定等多项业务,实现了“平台在社区、经办在家门、服务在基层”。目前,已在全区91个旗县区建成1049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

“内蒙古12333”手机客户端。面向城乡居民,开通了“内蒙古12333”手机客户端,为群众提供社会保障服务、民生钱包金融服务和便民生活服务。群众通过手机客户端,可以查询和办理人社政策法规、社会保险、求职招聘、低保优抚、培训考试、认证服务等7类服务,并通过社保卡的金融功能,实现在线支付、金融账户管理和手机电子钱包应用。目前,手机客户端用户已超过35万。同时依托“内蒙古12333”手机应用,建成民生商城,进一步发挥社保卡金融功能优势,全面推广“一人、一卡、一账户、一钱包”的服务模式。

“内蒙古12333”门户网。推进“内蒙古12333”门户网建设,以实现“阳光政务”和“便民服务”为目标,开通了政务服务、个人服务、企业服务、社保卡和求职招聘等频道,实现“一次注册、全网通行”和“一次注册、终身服务”。近年来,内蒙古人社厅大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贯通了自治区到嘎查村的五级信息网络,以大集中的方式建成社保卡、人力资源、社会保险三大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了省级全业务数据大集中和平台一体化,为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服务渠道,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形成覆盖全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民生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2016年底,内蒙古人社厅将在全区实现民生服务平台全覆盖,实现服务质量、服务效能、服务水平的新提高。同时,大力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创新,积极探索社保卡在政府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