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告诉弟子,大地上长着各种各样的花,它们类别不同,香气各异,清馨的莲花一定不会把自己变成雍容华贵的牡丹,山坡上的蒲公英,也不必羡慕院子里妖艳的玫瑰。每一种花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也是这样,无论自己是什么,就坦然地接纳自己。这样才能绽放出独特的芳香。

1.莫把沉香当木碳
佛经里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年老的富翁,非常担心他庞大的家产将来被娇纵的儿子败坏。于是,他说服独生子去寻找宝物,在艰苦的奋斗中增长自己的勇气和才干。青年驾着大船远渡重洋,最后在一片热带雨林找到一种树木。这种树木高10余米,砍倒它,经过一年时间让其外皮朽烂,木心变黑,会散发无比的香气,而且放置水中会沉入水底。此木名叫香木。青年说:这真是无比的宝物呀!他把香木运到市场出售,可是无人问津。青年隔壁的摊位上有人在卖木炭,销量很大。开始的时候,青年意志坚强,不为所动。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青年渐渐丧失了信心,于是他把香木烧成木炭很快就卖完了。青年颇为自己的灵活多变而沾沾自喜。老父知道,这被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世界上最宝贵的树木——沉香,切下一点点,价值就超过一车的木炭。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容易放弃自我,艳羡他人。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禀赋,各有各的奇珍,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每个人都有别人所无可比拟的长处,但是我们却往往会作出——把沉香当作木炭一般贱卖了的蠢事。

2.不轻易否定自己
20世纪中叶,派克公司的钢笔成为钢笔市场的王者,地位无人撼动。此时,贝罗兄弟发明的“圆珠笔”在实用、方便、廉价三个主要方面超越了派克钢笔,于是派克公司逐步被逼到了破产的边缘。总经理马科利深思熟虑后宣布:大幅削减派克笔的产量;大幅提高派克笔的销售价格。由此,派克钢笔绕开了和圆珠笔的正面交锋,成为“笔中贵族”,不仅没有在圆珠笔的冲击下萎缩消亡,反而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崭新道路,成为闻名世界的品牌。
可见,当你山穷水尽的时候,不要总盯住前方的绝境怨天尤人,要学会抬头看天,低头看海,如果陆地上没有路了,那就飞到天上去另辟蹊径吧。

3.不苛求完美
刘墉曾回忆儿时,有一次去看病,见到医生正推着患小儿麻痹的女儿出去晒太阳。刘墉脱口说:“奇怪,怎么连医生的小孩也会得小儿麻痹?”母亲当时就给了他一巴掌。那医生却一点儿没生气,一边为他看病,一边说:“小弟弟,你要知道,疾病就像太阳,是很公平的。甚至应该说,医生整天接触患者,难免把病毒带回家,医生的家人更容易感染。但是,病人在医生家也好哇!像我的女儿病那么严重,如果我不是医生,不懂得照顾,恐怕她的情况更糟糕了。”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是无法逃避的,那就从正面看待它,认了、接了,不强求、不怨怼,甚至当做身外事,尽付笑谈中。所以,追求完美,是一种人生态度,而不是衡量尺度,完美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绝不是我们的目标,因为目标达成就会失去努力的动力,而且不同阶段的完美也应该有不同的定义吧,正像一句广告词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4.不为外物所左右
在《庄子·大宗师》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子祀和子舆是好朋友,有一天,子舆生病,子祀去探望他。见面时,子舆竟对子祀说:“伟大的造物者啊,竟把我变成驼背模样。背上生了五个疮口,而脸上因佝偻而低伏到肚脐,两肩隆起,高过头顶,脖颈骨则朝天突起。”子祀问他是不是讨厌这种病,子舆悠闲地说:“不,我为什么要讨厌它呢?假使我的左臂变成一只鸡,我便用它在夜里报晓;假使我的右臂变成弹弓,便用它去打斑鸠来烤了吃;假使我的尾椎骨变成车轮,我的精神变成了马,我便可以乘着它遨游,无需另备马车了。再说吧,得是时机,失是顺应,安于时机而顺应变化,哀乐自然不侵入心中来。”
子舆的样子不可谓不怪了,但是就是这样,他仍欣然接受了自己的病痛,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哭天抢地,反而笑对现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解脱吧。既然有些现实是不能够改变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接受它,否则,就要被外物所奴役所束缚,自然也就做不到“哀乐不侵入心中来”了。

5.不放过微弱光芒
很多人都认为:只有那些拥有高等学历的人才有特长。事实上,只要是人,都有特长,都有上帝赋予我们的强于他人的能力,只是有的人及时发现和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而有的人还没有看到自己的这种资源。
法国有一个贫困潦倒的年轻人,流浪到巴黎,找到父亲的好友,期望他能为自己找一个谋生的差事。父亲的好友问他有什么专长,比如说会数学、物理、历史、会计什么的。年轻人窘迫地低下头,羞愧地说:自己似乎一无所长。父亲的好友想了想说:“那你先写下你的地址,我总得给你找个活做啊。”年轻人不好意思地把自己的住址写下,刚想转身离去,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说:“年轻人,你怎么说你没有特长呢,你的名字写得多好啊!”“能写好自己的名字也叫特长?”年轻人不解地转过身疑惑地看着父亲的好友。“当然,字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一个人的内涵。”父亲的好友意味深长地说:“人要有自信心,找工作之前,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特长,并要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听了父亲好友的一席话,年轻人使劲地点点头,后来他结合自己的特长找了一所中学教授法文,度过了一段艰苦的岁月。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这位年轻人认识到了自己在文学方面的天赋和特长,并开始发挥这个特长,他就是后来写出享誉世界经典文学巨著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世间有很多平凡之辈,都拥有一些诸如“能把名字写好”这类小小的特长,但由于种种原因常常被自己忽略了。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哪怕那光芒极其微弱,也不要放过。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最好的礼物,就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就好像诗之于诗人,羊群之于牧童,亲手绣的罗帕之于女孩。”了解真我,能时时保持着真正的自己。把“心”稳住了,在生命的汪洋大海里,才能寻找到自己的位置。
绽放出自己独特的芳香,这也许是我们一辈子的功课,是改变现状的基础,也是我们对自己的责任。
本书摘自孙云晓、闫玉双著作《培养尊重好习惯》。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儿童工作智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