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学期,你敢充分信任、授权给老师吗

 培根阅读 2017-02-23
民小编说

  年级组长忙得无处抽身,班主任的积极性不高,教研组活动也开始走向名存实亡。

  靠别人调动起来的积极性,真的有效吗?真的能持久吗?充分信任、充分授权,应该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今天小编继续为您推荐解决以上难题的路径,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年级组长没人愿意当怎么办?

  我们将年级组升格为副校级学部。学校成立高一、高二、高三3个学部,设3名副校级校长助理,将校长助理和学部主任捆绑成一个岗位,聘期3年,公开招聘。

  所谓“捆绑”,即如果你不再担任学部主任,则校长助理一职自动卸任。此方案一经推出,立刻在教师中获得积极响应,一些拥有丰富年级组管理经验的中层干部和教师踊跃报名,令校长头疼的年级组长人选问题就此化解。

  多年来,年级组管理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过于倚重年级组长的个人能力和水平,而忽视了团队的力量。如今,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时代已经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团队的力量。只有优秀的团队,才能培养出尽心尽责、能力非凡的多元化优秀人才,才能酝酿出勤勉、诚信、团结、高效、自律的管理队伍,使团队朝着更高远的目标不断迈进。

  我们加强学部管理团队建设力度,实施“学部主任组阁”,即将一个年级视作一所分校,由副校级学部主任全权负责学部事务,组建学部管理团队,以团队的力量管理学部。在学部主任组阁制下,学部主任自行聘请1名学部常务副主任、1名教学副主任、1名政教副主任;每个学部成立学部党支部,配备党支部书记1名,分管该年级的党务和后勤工作,形成“五人学部管理团队”。

  各学部独立运作,自主管理,教学线、政教线与后勤服务线自成体系,常务副主任以联系、协调、督查学部工作为其职责;教学副主任负责本学部教务工作,包括备课组管理;政教副主任负责本学部德育管理工作;党支部书记除负责党务工作外,还要协调解决本学部后勤保障问题。原则上,学部主任拥有本学部人事权,可聘请班主任、各学科备课组长以及各学科任课教师。学部各项工作只要不违背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规章,不涉及其他年级,均由学部自行解决,解决后上报相关处室备案。

  学部主任组阁赋予学部主任充分的自主管理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管理年级,充分释放管理者及其团队的智慧和潜能。该项机制运行以来,团队管理高效运作,学部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尤其是在应对新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和选考的课时调整、教师调配等方面,显示出优越的适时性和灵活性,化解了令人担心的新高考教务管理方面的诸多棘手问题。


  “首席导师组阁”化解“班主任没人当”难题

  我们取消“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实行“完全导师制”和“首席导师组阁制”。

  “完全导师制”即全体教师都担任导师、参与育人。我们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导师负责10名左右学生,也有人称之为“全员育人导师制”。

  完全导师制要求全体教师关注每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教育过程,包括学习、生活、德育等各个环节。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观念,在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

  只有人人参与管理,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完全导师制把1名教师对40名学生甚至更多的学生,变成了1名教师对10名学生,原本让班主任不堪重负的工业化管理的担子变成了由导师团队共同分担,这种减法对于教育教学效果增长的作用不可估量。

  “首席导师组阁”是由学部主任为每一个班级聘请1名首席导师,再由首席导师在本班任课教师中聘请3-4名导师,组成导师管理团队。选聘导师的范围包括所有学科教师,以往没有机会担任班主任的学科教师,如技术、音体美学科教师等都在其中。

  “完全导师制”要求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3-5个异质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设1名导师,小组之间可在德智体等多方面展开竞争。首席导师有权决定本班需聘导师的数量以及聘请谁担任导师,并负责协调、管理、评价导师的工作,主持每周导师工作例会,采集并分析各学习小组的数据及时传达给各导师。导师对首席导师负责,首席导师可兼任导师也可不兼任。学生出现问题,非紧急情况由所负责的导师自行解决,首席导师一般不直接参与。

  “完全导师制”对班级管理也实现了团队管理,大大减轻了班级管理的个人负担。从班主任到首席导师,从任课教师到学生团队导师,定位的变革、职能的转换、新颖的管理方式,重新点燃了教师心中对班主任这份“苦差事”的热情,吸引了众多任课教师的积极参与。

  其实教师都知道,当不当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有着天壤之别。导师团队依靠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并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专长,使班级管理更为高效,学生个性化教育得以实现。同时,也充分保护了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技术、音体美学科等小学科教师。

  在推行过程中,班级管理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特别受欢迎,他们所在的管理团队的凝聚力更强;而那些平时工作懒散、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得不到聘请被边缘化的趋势,又迫使他们改变工作状态以赢回尊重。


  传统教研名存实亡,学科主任组阁和教研组长组阁为哪般?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同年级班级的增多和任课教师数量的加大,学校教研组组织教师教研变得越来越困难。

  在以年级组为核心的管理体制下,特别是在年级组升格为更强势的学部制管理后,学部必将更加重视备课组的管理与建设,并要求备课组以本学部为中心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如果再仅仅依靠教研组来管理学校教学与研究,显然不现实。就现状而言,语、数、英等大组教师数已近30人,理、化组教师也已超过20人,学校教研组每月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想要组织高效的教学研究活动已显得力不从心。

  与此同时,备课组的作用及意义正在加强,对教师的帮助更实在。备课组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更多地在发挥学校教研组的教学研究角色。实际上,学校教研组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已开始走向名存实亡。

  然而,一个年级的备课组又难以承担学校教研组的教研工作。其“备课组”名称决定了它只能以“集体备课”为中心,开展与备课和课堂教学相关的活动,教师的轮换和变数也使教师自身难以建立对备课组的归属感。备课组长不会关注“备课”以外的教研事务。

  教研组与备课组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把语、数、英等超过20人的教研组直接升格为学科教研室,把物理、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合并为理技教研室,把化学和生物合并为生化教研室,把政史地合并为文史教研室,把音体美合并为体艺教研室;教研组长升级为教研室主任,各年级备课组升级为教研组,备课组长为教研组长,聘期3年。同时,将学科教研室主任与其所在年级的教研组长实施捆绑,以确保学科主任的工作既能统领全局又可接地气。

  学科教研室主任下设两名副主任,也与两个年级的教研组长进行捆绑。学科主任负责学校层面本学科的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工作;各教研组长则负责本学部的教研工作和教研组建设。学科主任有权向另外两个学部主任举荐教研组长人选并共同确定最终人选。学部教研组长则负责组建本学部的教学研究骨干团队,每周组织常规教研活动。

  学科主任组阁使得逐渐被边缘化的教研组长在职级上有所提升,并被明确赋予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职能,获得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资源,使之重新焕发出活力。组阁制则有助于团结教研组的力量,发挥各教研组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学科建设思想,同时较好地解决了年级之间的传承问题。

  长期以来,备课组长和班主任工作一样,压力大、工作累,教师往往“敬而远之”,令负责推选的教务主任头疼。有时只好通过“做工作”方式强迫教师承担,甚至让没有什么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担任。教研组长组阁在提升备课组长职级地位、拓展工作职能范围的基础上,又赋予组长组阁权,可以自己确定若干教师参与教研组管理和建设,组建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核心团队,扎实开展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活动。此举一并解决了组长无人愿当、集体备课活动低效等难题。


  充分信任、充分授权,应该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实行“完全组阁制”,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管理主体,为每一位教师提供适合的平台,创造了获得认同的机会,教师的主体意识自然而然被激发出来,对工作的热情,对学校的认同,在学校工作的幸福指数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正是现代学校管理者希望看到的教职工工作状态。

  “完全组阁制”的管理机制下,校长简政放权,工作重点也转型升级,可跳出烦琐的学校日常事务,站到更高的角度思考学校整体发展,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前行,有更多的时间整合校内外资源,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更为科学的考核与评价。


  文章来源 | 节选自《人民教育》杂志2017年第02期,原标题为《谁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