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龙风俗--岁时风俗

 misskalen 2017-02-23

 

安龙风俗--岁时风俗

 

    县境汉族岁时节气主要有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中秋等。《兴义府志》云:“如元旦、上元、端午、冬至、除夕诸节,皆祭神祭祖。中元节自朔日始,朝暮祭祖,夜焚褚衣,谓之‘烧包’,十五日送灯于暮。清明祭墓,以纸钱挂墓上,谓之‘挂青’,世家则合族祭墓,男妇皆跌坐墓侧,分左右席地,谓之‘上大坟’。若丧服未阙,必于社日前祭扫,谚曰‘新坟不过社’,表哀也。七月谷熟,用新米作饭,具酒馔祀祖,谓之‘荐新’。十月朔又祭新墓。”“自正月初十日始,城中有龙灯、花灯及唱灯之戏。元宵,城中观灯遨游,漏下三四鼓不绝,谓之‘游百病’,言元宵之游,百病除也。二月初行春傩以逐疫。三月初将祈灵于东岳之神,首士鸣钲告众,三月二十日散花,二十一日行大傩于东岳庙,谓之‘出会’。或以小木采楼顶之于首,曰‘顶案’,或作乞丐状,或作罪人状,以酬神愿,喧阗盈途,至二十八日止。旧俗顶案者,或作昏迷状,至民家伪作神语,怒击毁物,令酬愿,谓之‘发案’。守郡,弗禁行傩,严禁‘发案’。城乡皆以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祀土地神,六月初六曝书,立夏食炒米。

    一、春节

安龙人民对春节极为重视,节前便忙于准备过年食品,如杀年猪,腌制腊肉、香肠、血豆腐,打粑粑,煮甜酒,舂糯米面,包粽粑,准备蔬菜等;同时,洗衣服帐被,为老人、小孩购制新衣服等。腊月二十四日送灶神,打扫室内卫生,扫扬尘,洗家具,春节气氛开始出现。

    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当天清晨即着手准备年夜饭,全家忙碌,杀鸡宰鸭,烹制各种菜肴。在外的亲人多赶回家团聚。吃年夜饭前,各家明烛点香放鞭炮,摆宴祭祀祖宗。然后,合家老小围桌吃年夜饭,饭后沐浴更衣,家长发“压岁钱”,并以吉语祝福勉励后辈。是夜,贴年画、春联,鞭炮声不绝于耳。旧时还兴守岁,老少围炉而坐,谈笑、讲故事,意即与祖宗同度良宵。今守岁旧制已不兴,多数人家聚在一起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或老少围炉而坐打麻将,到次日零时新年钟声响起,各家齐放鞭炮,孩子们燃放焰火、礼花,五彩缤纷,一片欢乐。

    大年初一,忌串门、洒扫、挑水、煮生食。到半夜杀公鸡以敬财神,曰“打牙祭”。通宵点大烛,焚香烧纸鸣鞭炮,送财神柴火、银水元宝,你来我往,川流不息,见面则以“恭喜发财”之类的吉语相祝,并打发来者利市一封,请吃牙祭,直到初二黎明才开始拜年请春客。商人最重视打牙祭。初二、初三拜年,街头巷尾,到处是花灯锣鼓、鞭炮烟火,放气球,打秋千,玩把戏,捏面人,热闹至极;入夜猜灯谜,有龙灯挨户恭贺新年索取红封。清道光诗人张国华《竹枝词》云“衣裳楚楚拜年忙,佳客相逢揖画堂;大抵入门呼叩喜,主人笑说请槟榔”。

    自正月初九举行龙灯会,直到十五元宵节。张国华《竹枝词》云:“唱灯才过又龙灯,男妇欢声动四邻;负儿携女游百病,满城都是月中人。”初九日拜八大庙。十一日起东西南北方各拜一日,挨户恭贺。家家门前悬挂灯具,有荷花灯、彩灯、鱼灯、排灯、走马灯等。玩抖抖鱼和彩龙最为热闹,锣鼓、大号齐鸣,鞭炮烟花放个不停,城郊农民亦涌进城来观看,人山人海,气氛热烈。元宵节又称“过了年”,本地不重视吃元宵,是日必到祖坟“亮灯”,晚饭后合家来到祖坟前,用纸糊灯笼插于门前、路边或菜地。是夜,房前屋后、四周山野灯火闪烁,星罗棋布。

    改革开放以来,县境人民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男女老少春节着新装,年饭菜肴丰盛,打牙祭风盛。大年初一便百无禁忌,商店开门营业,亲友往来拜年,外出务工的人们,乘着春节期间,联络联络旧时感情,打点打点行装,准备重新外出务工行程。晚上多团聚看电视,或围坐一起打麻将,有的则参加县内组织的文体活动。节日期间,县里一般要组织舞龙、玩狮等队伍,到机关单位或沿街表演。春节的传统活动多数恢复,或有所改进。近年来,因元宵“亮灯”易造成森林火灾,县里倡导无火祭扫,元宵“亮灯”渐被禁止、淘汰。

    二、庙会

据1992年版《安龙县志》载,旧时,农历三月十一至十五日举行东岳庙会。庙会期间,庙中灯火昼夜辉煌,香烟缭绕,钟鼓声不绝于耳,城乡居民至庙中还愿者络绎不绝。其中,以还“案愿”规模大、耗费多,有的人家还案愿后贫困如洗,十余年间不能恢复元气。会期,各路客商云集县城,交易频繁,客店人满,会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解放以后,县境已没有庙会。

    三、清明 端午

清明节前后两三天,家家都要扫墓祭祀,有的要垒坟、立碑,扫墓完毕后要在坟上插上白纸做的坟飘,叫“挂青”。有的人家还要把饮食拿到坟地里去野餐,之前须供奉亡灵,焚香烛纸钱,鸣放鞭炮。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组织干部职工师生到烈士陵园扫墓,敬献花圈,举行悼念活动。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清晨,满街都是草药摊和卖蒲、艾的,每家都要买一束蒲艾悬挂门首,意为驱邪。民间传说此日草药药性最高,许多人纷纷选购,家家煮尖角粽子,以红糖卤加芝麻等佐食;或以肉包饺皮(即馄饨),或加工精面条、肉包子,中晚餐食用。有的人家在室内外洒雄黄酒驱虫防蛇,有的人家熬草药水沐浴,也有饮用雄黄酒、挂香包的。因雄黄含砷,毒性较大,于人身不利,今已无人饮用。

    四、七月半 中秋

    七月半即中元节,俗称“鬼节”。以前,农历七月十一日起便在堂中设桌,挂祖宗牌、置香炉,早晚祭祀;十四日夜焚香烧纸泼水饭,烧金银箔做的钱锭、纸人纸衣纸轿纸电器,书上祖宗姓名,称为“烧包”。用土碗一个盛上蜡,将剪纸贴于碗边成莲花状,由道士念诵后燃蜡置于河上,任其漂流,称为“放河灯”。儿童们燃香数支插于接有木柄的小瓜或茄子上,成群结队玩耍,叫“玩茄子龙”。如今,县境已无人放河灯。

   县人称中秋节为“八月十五”。旧时,各家店铺悬挂走马灯招徕顾客,夜食月饼和梨子、香蕉、地瓜等水果,亲朋相互赠送月饼、水果等礼物。是夜如晴朗,月至中天后,许多人家在院内露天设桌,品尝点心水果赏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