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翁亭记》与百姓民生

 江山携手 2017-02-23

宋朝时期,有一批官吏,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有遭到贬谪,让人生中有了一段别样的经历。身体和心理的历练中,造就了他们文学上的突出成就。

《醉翁亭记》与百姓民生

我们不说范仲淹被贬邓州,收到滕子京的《洞庭秋月图》,借题发挥,写就了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世名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为民不惜奉献从青春和生命;我们也不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成就了一大批诸如“两赋一词”这样的雄文名作,展示了他对苦难的达观、超脱的人生态度,苏轼的黄州生活,是在苦厄中放射出的熠熠光芒,我们单说另一个被贬滁州的欧阳修,他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他支持新政,也主张革新诗文,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开创了平易流畅的一代文风,成为北宋公认的文坛宗师。仅仅一篇《醉翁亭记》就让人爱不释手,思绪万千。

《醉翁亭记》与百姓民生

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下了他的名篇《醉翁亭记》。今天的醉翁亭上有副对联“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可以看出此文之深远影响。此文一出,欧阳修在北宋文坛的“领袖”地位当更是牢固。

欧阳修是幸运的,这次被贬出朝廷,使得他有了亲近老百姓的机会,在亲民的生活中,使其得到了更好的历练,使其境界得到了更好的升华。

与百姓同行:“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滁州的人出游,太守是领队。

与百姓同吃:“临溪而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就地取材的山野食品,一样吃的甜甜蜜蜜。

《醉翁亭记》与百姓民生

与百姓同乐“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那些人并没有因为太守在其旁,而有丝毫拘束,该吃吃,该喝喝。

与百姓同醉“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自己也没有什么架子,你们玩吧,我喝醉了哈,躺在椅子上睡觉,没有命令丫鬟侍女什么的来伺候自己。

想像中的欧阳修,应该说是平易近人的好官。在身遭贬谪的时候,能够与民同乐,抛掉个人的恩恩怨怨,在滁州奉献自己的才干,励精图治,赢得了全州百姓的和乐生活,真是不容易。

文章后面有一句话“醉能同其乐”有人说,欧阳修当年就是在与民同乐的过程中来排遣自己内心的郁闷。这一点,一直让人迷惑,我们在解读教材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认为一个被贬的官僚,内心一定就是痛苦呢?实际上通读全文,很难找到欧阳修痛苦的句子。文章中的醉也好,乐也好,都应该是作者当时内心欢乐的表现,为什么就一定要低估一个古代文学家的思想境界,一定要认为当时的欧阳修带着滁州人出游是苦中作乐,是排解自己内心的郁闷?作者在文中说的“乐其乐”似乎也不应该解读为派遣自己内心郁闷之乐,而应该解读为看到滁州百姓生活幸福之乐,是自己奉献才干获得滁州百姓生活安宁之乐。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到应该认为,“与民同乐”是作者的为官之道,是作者的美好追求和信仰。而不是排解自己内心郁闷的那种随遇而安的快乐。

《醉翁亭记》与百姓民生

或许正是因为作者“与民同乐”,让他的思想观点更加“接地气”,所以他在滁州有了良好的政声、政绩。这或许应该算作是中国古代一名官吏的联系群众,关心普通百姓疾苦的一个典范吧。

如今我们一直在强调社会治理,联系群众要做到“心中有民”,怎样才能够落实这一点呢?也许欧阳修的做法,能够给人以启示!我们到群众中去,要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围在一个火炉旁,家长里短,说亮心底的话。与群众“零距离”。

读读《醉翁亭记》,让我们在群众中间,乐其乐,是不是能够更好的实现关注民生呢?

如果您觉得值得收藏和转发,请您点击关注“蚂蚁上树”,与小蚂蚁一起畅游文化的海洋!您的关注是对小蚂蚁最大的支持!小蚂蚁会每日定时更新精彩内容,么么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