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该拿你怎么办 我的身体?

 为什么73 2017-02-23

该拿你怎么办 我的身体?

原创 2017-02-23 Steven 方寸山


疾病

是一个所有人一生绕也绕不开

不得不面对的话题


每当生病

身体感到不适

你是不是总感觉很无助

还会胡思乱想



这一切其实源于

对疾病的恐惧

而恐惧的来源

则是对于疾病的无知和不了解

当人对一样事物不了解的时候

就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

失去判断力

这也是市面上大量粗制滥造的

养生节目和艾灸馆子横行

误人子弟的原因


今天和大家分享两个有趣的案例

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

能够正视疾病

能够思考清楚自己的身体和生活

到底谁做主




第一个案例年代稍微有些久远,大概是3、4年前吧。

一名45岁上下的大姐,患有严重的血崩

每逢月经的开始几日必定会阴道大量出血,怎么止也止不住,最严重时甚至休克,要去医院输血才能平安渡过

辗转多家医院也不见好转,最后中山医院的专家还是建议她切除子宫

因为他们说切了子宫,就不会来月经了,这样也出现不会月经前出血的情况了。。。

这真是。。。

好一个简单粗暴的办法。。。


虽然患者已经45了,也已经有了孩子。

但是切除子宫这样一个大手术还是让她犹豫再三。

毕竟没了子宫这样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和生殖器官,对女性生理和心理上的损害还是巨大的


说来也巧,患者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花少这里治疗。

花少建议患者先不要急着去做手术,先尝试保守治疗。(就是喝汤药啦~

在花少这里治疗了一两个月,症状的确有所缓解

这也给患者增加了中医治疗的信心,于是一直在花少这里调理身体。

过了几年身体自然绝经,出血症状也随之消失

而中山医院的专家听后一直缠着患者要见花少一面。


而这位患者我去年也见过一面。

她是一位女企业家,经常全国各地跑,来时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精气神皆是不错,完全看不出曾经有严重的疾病的样子。




呃……好几年了,哪还记得啊。
没有养成认真记录医案的习惯啊。。。


除了懒这个主要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我一直觉得中医在面对每一个病人的时候,都是一个全新的病例。


有很多患者喜欢询问我,你治疗过某某病没有?
我一般的回答都是“没有”。
哪怕你问我治过感冒吗,也许我的回答也是“没有”。


那么我们学习医案的意义在哪里呢?


我想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治疗的思路上面。
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用中医理论把他们穿成一线,合理解释这些现象?
这个病案的辨证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治疗手段、辨证结论与外在的现象是否高度一致?
具体的治疗技术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可惜现在大多数中医爱好者甚至从医者,过于关注医案中的具体治疗方法,终其一生也仅仅是在搜集经验而已。



花少说

/不记得了





无独有偶,家里有位亲戚,也正好是40岁上下,最近两个月月事一直没来。

于是便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粘连和子宫肌瘤

那西医自然二话不说做切除手术,切除了一部分粘连严重的子宫,刮掉了部分肌瘤,就算完成了治疗

然而,术后月经似乎也没有恢复正常。。。

而且还多出了腰酸,睡眠易醒的情况。。。原本气色不错的她,下眼睑处也长出了黑斑



就拿这个案例来说,患者本是肝血虚寒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继而月经迟迟不下。

月经的问题经过时间的酝酿便形成了子宫内膜的病变。

肝血虚寒是因,子宫肌瘤是果。

切除肌瘤看似解决了当前的问题,但是形成病变的因没有解决,再次发生病变也是迟早的事。


如果换做中医的治疗思路,必定是从整体上去辩证论治。

而治疗的目标就是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月经能够恢复正常,身体也会觉得舒服,不会有腰酸,失眠等困扰。

只是有一点,从拍片检查上来看,粘连和子宫肌瘤可能并不能马上完全消除。

那咱们就得来来说

为什么要治病?

因为身体不舒服了啊!

那治病的目的是不是让身体变得舒服

和正常的时候一样?

我们要明白

各种的检查指标

只是辅助医生判断病症的一种手段

而不是最终的目的


——从患者的角度来说——

为了让指标变得正常而进行各种折腾

到头来给身体留下各种隐患或者不适

甚至给生活带来不便

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呢?


——从医生的角度来说——

应该是将指标作为参考

找出指标为何不正常的原因

并且针对原因改善身体状况

而不应该简单粗暴地以指标作为治疗准绳

有时候指标正常了

并不代表身体健康了



不论西医中医,都是在选择不同的方式解释人体的现象。

所谓指标,也是在一种理论下人为设定的,是为本理论服务的。

只是西医的很多数据没有放到人体整体中去设定,这就产生了问题。。。




花少说

/指标



讲到这里

又想和大家分享

一个案例


我的老爸之前检查时候发现血糖有些偏高,空腹7.8,糖化血糖7左右。

其实这在我看来就不叫事儿,但是老人家们你们懂的。。。

于是便开始服用降糖药控制血糖,这一吃血糖是下来了,指标降到5左右。

但是吃了两三天,他告诉我腿脚发软,没力气了

我一听,那就把脉,看舌苔,判断是脾胃有点虚

嘱咐他服小建中汤,要知道小建中汤里可是加饴糖的。

然而,究竟这个方式对不对好不好,看疗效!

托祖师爷的福,喝了两天小建中,我爸反映:

——腿不发软了,有力气了

——更神奇的是血糖反而下降到4左右了


好吧,在中医看来,这并不神奇。

归根结底,这血糖指标变化还是脾胃功能的问题。

脾胃功能强,便能将摄入的糖分吸收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能量,那血糖值自然就低了。

若是脾胃虚弱,糖分不能被身体有效的吸收转化,那些不能被吸收的糖分游离在外,自然而然血糖值就上去了。

单纯减少糖的摄入量而不去调理脾胃,只会让原本虚弱的脾胃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变等更加虚弱,这也是为什么吃了降糖药腿脚就发软的原因。

而服用的小建中汤在一定程度上补了脾胃,使脾胃功能恢复,能够吸收转化更多的糖分为能量,自然就腿脚有力而血糖值更低了。

 


说了这些例子

只是想让大家重新思考一下


应该以怎样的眼光来看待指标

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疾病

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养护你的身体


身体舒服与否是只有自己能体会的

指标永远只是辅助的手段

我们是活人

不应该被指标牵着鼻子走


这些也许与你平时接触的信息

有所不同

甚至

大相径庭

但是冷静下来

换一种思维模式去体会

又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



花 少

一名普通中医大夫,同时在方寸山中医乐知社打工。

坐诊于上海民营诊所,靠诊费维持生计,轻度自闭,但靠谱活好,不吹牛,不忽悠。

擅经方,思路奇葩,以平定奇症为乐。

星座金牛,性取向女。对面而坐的那位是他基友,他俩没什么。



一起来

跟着花少换换思路

学习中医吧

花少的《辅行诀》网课正在招生哦

有一定中医基础的你

欢迎加入



(文中图片部分素材来自网络)

方寸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