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叫钓行程?和钓浮有何区别? 作钓时鱼在水皮到水底之间的水层吃饵,钓鱼人根据所钓对象鱼的觅食水层来决定鱼饵的所在位置,简单来讲,我们根据鱼在水皮到底部之间就饵的水层进行垂钓,就叫钓行程。我们将钓行程和钓浮作对比,进行讲解。 钓鱼新人很容易把“钓行程”和“钓浮”搞混,其实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钓浮”,首先要确定鱼的泳层,然后再相对定层施钓,而“钓行程”是指从浮漂入水翻身站立开始到浮漂下降到设定的钓目为止的全过程。形象地说,就是主抓鱼儿在水面到水底各个水体层面就饵时的“吃口”,叫“钓行程”。
2钓行程的适用范围 台钓中,由于饵料的雾化作用和味型等原因容易造成鱼儿上浮和乱层,鱼的泳层一时难以确定,导致鱼层不稳定,呈现出的就饵特点就是上、中、下水体都有鱼口,窝点鱼群密集,漂相杂乱;或者因天气等原因造成鱼儿上浮,底钓和定层浮钓都难以有满意的鱼获,出现上述情况后,建议考虑“钓行程”。 3线组搭配 钓行程对钓竿、线组搭配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按平常的适配原则和标准即可,但是有关子线的长度、漂型等方面有一定的讲究。
4饵料配置 ⑴、饵料比重要轻:比重轻的饵料浮力较大,下沉的阻力也就相对较大,挂钩后其下沉速度缓慢,能增加饵料在水体中的运行时间,从而增加鱼儿发现钓饵和吞钩的机率; ⑵、饵料状态要好:既不能太黏,又不能太散,既要有一定的附钩性,又要有较好的雾化状态,以钩饵到底后鱼钩上仍有残留饵料为宜。 5浮漂 “无钩调平水”是钓行程的常用调漂办法,其目的是充分利用浮漂浮力对钓组的有效控制功能,延长钩饵在水体中的钟摆时间,争取更多的时间让钓手捕捉鱼讯语言。 如果用竿较长或钓鱼人视力不佳,也可调1目左右,但只能调低目不能调高目,否则为了单反面满足你的用竿长度或视力,那么浮漂控制行程的过程就会缩短,钓行程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老手钓行程无需设定钓目,调好漂后直接找底,把浮漂从下向上撸至视目目尖平水即可施钓,新手可采取“调平水钓半目或1目”的办法施钓,便于新手有个参照,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 6鱼讯 “钓行程”应当主抓浮漂站立后和浮漂到位前的所有“鱼口”,在这个过程中浮漂出现“下顿、加速、停顿、点动、横移、上送”等六种标准鱼讯都应视为“吃口”,应果断扬竿。 7钓行程的技巧 1、宜拉饵钓,不宜搓饵钓,减轻饵重,延长饵在水中的运行时间; 2、宜悬坠钓,不宜传统钓,传统钓难以达到控层的目的; 3、宜短竿,不宜长竿,长竿钓不利捕捉鱼讯,同时手感重,易疲劳; 4、宜钓控层,不宜钓乱层;一旦中上层吃口减少、底层鱼口增多,要主动,尽量变拉饵为搓大饵把鱼控制在底层,毕竟“底钓”的鱼讯和吃口更容易把握。如果鱼的吃口在某一泳层较稳定,宜调整浮漂钓“定层”,减少钓组在无鱼层的滞留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