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浪医药医药人系列专题第二期:刘谦

 刘捷斯 2017-02-23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写作几乎已经没有了门槛,这样就出现了很多谣言、流言商业化的东西,但好的东西依然稀缺,还需要读者去大浪淘沙。在这种情况下,刘谦仍然坚持随兴发挥,写作不断,他说这源于他的本能。写作不仅仅能让他对医药行业的热观察变成冷思考,还能让他以文会友。

2012年初他开始以“有魔心没魔术”的名字写新浪微博,在媒体建议下才开始写长文章,慢慢也积累了上万的粉丝,那时他还在国外的药企工作。而在他辞职离开药企后的九个月时间,才是作品高产的黄金期,一个人伏案写了近100篇文章,题材均为处方药营销和移动医疗,他在文章《写作是为了保留我所剩不多的本能》中说:“前者(处方药营销)我浸淫了20年,从代表到事业部总经理、从中国到外国、从内企到外企,还称得上懂行;后者(移动医疗)我接触不过半年多,写了一点个人感受的东西,借着移动医疗创业的火热居然也能走红。”

在采访中,他也提到曾经做过实验,发布一篇只署名“独角兽工作室”的文章,虽然也是自己写的,但是与署名“刘谦”的文章相比,却可以产生一倍以上的阅读量差异。说这话的刘谦仿佛眼神在放光。

正是写作,为他踏入移动医疗领域埋下了伏笔。他说离开药企时微信好友只有60多人,现在有5000+,95%都是别人主动加他,在这个过程中,也认识了春雨医生、好大夫、挂号网在内的医药营销圈和移动医疗圈几乎所有的高人,同时也让他惊醒到,人家那么有成就那么有见识还那么勤奋。

如果说写作是刘谦延续的本能,那么主持人的身份则是他创业之后的意外收获了,从临时客串到御用主持,刘谦的主持风格和写作风格一样睿智幽默,因为在医药圈摸爬滚打20余年,让他对内容驾轻就熟,可以将每一次主持的场面控制得像是跟一群老朋友围着火炉聊天一样,在high聊中自然把干货和包袱给抖出来。

2015年11月他曾成功策划了一场“跨越互联网医疗与公立医院的对话”,邀请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与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两位巅峰人物。这场“烧脑”的对话,不仅成为当时的劲爆话题,也成就了互联网+医疗探索道路上的一曲经典绝唱,作为跨界主持人的刘谦也收获了业内的肯定与掌声。

“如果大家不嫌弃我话多,即使不赚钱我也愿意主持,因为这是近距离跟行业顶尖人物学习的好机会,也不算完全背离创业的初心。在信息过剩的时代,很多会议其实没必要讲太多空洞的幻灯,拿出更多时间让嘉宾和观众互动,让嘉宾说些真话,让群众的声音也可以被听到。”刘谦说,这就是他做主持的一点小愿望。

所谓口说无凭,忠言逆耳,中国移动医疗的创业企业们正经历着艰难的困兽之斗,刘谦和他的独角兽工作室在这场混战之中以第三方的角色“冷热旁观”,希望可以让知识和信息产生价值。如何让知识产生价值,不仅需要客观专业的数据论证,还需要让听得见一线炮火的人做出分析指引,作家和主持人的身份无疑让作为观察家的刘谦和一线炮火离得更近,听得更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