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

 踏遍青山的中医 2017-02-23
  冀光宏

 (辽宁省喀左县农村经济局 122300) 

 鸡腿菇不仅营养丰富,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还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能的健康食品,具有益脾胃,助消化,增食欲,降血压等药用作用,深受城乡广大消费者欢迎。近年来,辽宁省喀左县日光温室鸡腿菇栽培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给菇农带来了客观的收益。现将鸡腿菇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装袋接种前的管理 

 1.1生产日期的确定:从鸡腿菇的自身需温耐湿特性看,其属于中温偏高型菌类,具体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生产设施条件相结合而定。利用日光温室生产的,可以全年生产。 

 1.2菌种来源的选择:在生产者不具备生产原种的情况下,一般应采取利用购买原种来扩繁生产种或直接到技术服务单位购买生产种的方式解决菌种来源。不论自产菌种还是外购菌种都要保证菌种质量。 

 1.3培养料的选择与配制:根据辽西原料来源和熟料栽培,培养料应选择玉米芯、玉米秸为主要原料的配方。用于栽培鸡腿菇的原料进行晾晒后,挑选、剔除其中严重霉变的部分。玉米秸等铡成5-8厘米的草段,玉米芯粉碎成直径5~7毫米的颗粒。 

 配方为:①玉米芯870/0、麸皮8%、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石灰2%、石膏粉1%;②麦秸80%、麸皮160、氮磷钾复合肥2%、石灰2%、石膏粉;③玉米秸80%、麸皮15%、氮磷钾复合肥2%、石膏2%、生石灰10%。 

 1.4培养料的发酵:采用堆积发酵,袋装栽培的方法较熟料栽培简便易行、省工省力、节约成本。将按配方比例和加工要求,培养料pH值13-15的石灰水拌匀,拌水的程度以手用力抓握培养料,手指间挤出水滴为宜,堆积发酵时略加拍打,料堆高度、宽度各1米。堆料时,每间隔50厘米直立1个高度1米,直径10厘米左右的玉米秸把,作用是保持料堆的透气性。在料堆内插入若干温度计,间隔距离为1.5~2米,然后从料堆两边盖上塑料薄膜保温,当堆内温度达到60℃右后,保持10~15个小时进行充分均匀翻堆。翻匀后,重新按初次堆积方法放置草把,插入温度计,从两边盖好塑料薄膜,当温度达到60℃左右时,再保持10-15小时。如发现发酵程度不一致,可再重新按前述方法翻堆。一般情况下,翻堆2次就可达到发酵要求。发酵结束后,将覆盖物揭开,收起温度计,将料堆扒散摊开晾晒。晾晒以达到含水量65%左右,pH值达到8左右即可,这时等待装袋接种。 

 1.5装袋接种:鸡腿菇装袋应选食用菌生产专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备用的菌种应用手掰或刀切成山枣核大小的菌种块。边装料边下种,先用橡皮筋扎好袋的一端做底,撒上1层菌种再装袋,装至1/3再放1层菌种,再继续装料至2/3,再撒1层菌种,即将装满,撒最后1层菌种,然后再用橡皮筋扎好袋口。装袋要边装边压实,菌种用量占培养料的20%左右,最高达25%。菌种用量过大则浪费菌种,但发菌快,可减少杂菌感染机会。 

2菌丝体培养管理 

 根据发菌环境条件要求,安排场地,如日光温室、闲置房屋、冷棚等,只要满足菌丝生产需要即可,温度控制在24~28℃,空气湿度控制在60%为宜。发菌期间室内必须保持黑暗或弱光,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在室内温度较低时通风1-2次,每次30分钟;温度较高时通风3~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码垛发菌,以'井'字型码垛堆积为宜,温度在适宜温度的低限时,码至7~8层高,室温和袋内温度达到适宜温度高限时,可码至5层高以下。及时翻垛:菌袋码垛后,前期10天左右翻垛1次,后期5~7天翻垛1次(翻垛方法:上变下、下变上,边变内、内变边)。整个菌丝体培养期需30~40天左右。菌丝在菌袋培养料长满、长齐后即可入床催菇。 

3菌袋入床3.1准备栽培床:在棚内、室内陆面以南北向做菌袋床,用于摆放菌袋,床深25-30厘米,床宽1米,床间留30~40厘米作业道。 

 3.2脱袋:做好菌床后,将长满菌丝的菌袋搬入栽培床,边脱袋边直立摆放入床(www.nczfj.com)。脱袋后的菌棒间距为3~4厘米,菌棒间隙填入准备好的覆盖用土,填土后浇透水,使菌柱间填足土壤。 

 3.3覆土:一般无虫卵、无杂草、疏松透气并在近年没有栽培食用菌的土壤都可以,但以透气性好、蓄水力强、松软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粗细不匀的,应用筛孔直径1厘米的粗筛过筛,然后消毒,一般采用石灰粉消毒法,即用总需土量的2%的石灰粉拌匀,用净水喷湿,含水量控制20%以下。处理的覆土材料要堆起密封备用,边入床,边在摆好的菌棒上覆土3厘米,用木板刮平,盖上塑料薄膜10天左右,提温保湿,促进菌丝生长。待覆土层长出大量菌丝后去掉塑料薄膜,即进入出菇管理阶段。 

4出菇管理 

 当有零星幼菇长出后,温度控制在17~24℃,此时应通过增减草帘或遮荫物结合通风来调节温度。严防高温引发死菇。出菇期空气湿度调控到85-90%为宜,如未达到理想空气湿度应采取在培养室空间清水喷雾的方法调控湿度。此阶段应根据温、湿度等因素调控空气,以适应鸡腿菇好氧性特点。阴、冷、凉天气通风1-2次,每次20~30分钟,晴天室温高应增加通风次数,延长通风时间。 

5采收管理 

 正常条件下,一般幼菇出土7天左右,子实体高度达6-7厘米即可随时采收,每天至少采收1次或2次。丛生的幼菇如果个体间差异过大应分次采收。采收幼菇后会出现覆土残缺现象,应及时补平。每采收1次都要进行菇床清理、补水、补土,适时加盖塑料薄膜促进菌丝恢复生长。一般每潮菇间隔10~15天。在出菇床面无菇期,适量喷洒石灰水调控pH值,同时适量喷0.5-1%浓度磷酸二氢钾等营养液补充床面土壤养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