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详细新解下小鬼子的“三八大盖” – 铁血网

 东方小城 2017-02-23

前天发这篇帖子时太晚了,没有写完且有很多笔误,对此又修改增补一下。同时对提出指教的朋友,诚恳地表示感谢。

“三八大盖”,小鬼子的最标志性武器。中国人没几个不知道“三八大盖”的,这款枪当年在小鬼子手里是最邪恶的杀人利器,我们无数的同胞死在了这款枪的刺刀和子弹下,但被我们缴获了却也堪称最经典的复仇利器,我们反过来曾用这款枪打死过数以万计的日本侵略者。“小鬼子的三八枪,小名儿三八大盖”,这句话大家都知道,但所说的“大盖”具体在哪是啥样的,估计很多人又都说不清楚。网上关于三八式步枪的资料,给出了解释仅为,“由于其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在中国一向被俗称为三八大盖”,但据此没能给出更为详细的解释。因此既然是要详细新解下“三八大盖”,有必要先说下关于这个“大盖”的事。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点击看大图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点击看大图

上图是有盖的三八式马步枪,实在没找到带防尘盖且平方的三八式步枪照片,大家包涵,不过造型和模样是一样的。下图是没有盖的毛瑟步枪。大家结合能对比的图片一看,想来很明了地就知道“大盖”是咋回事了。因为这是小鬼子三八式步枪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因此发张更直观的照片,再较为详细地给大家介绍下。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上面是三八式步枪防尘盖的近照。明显不像盖更像是套,可惜套字在当年没现在这么多含义,否则配上枪上的三八字样,取出来的名字可能更为生动。

图上的套形防尘盖,整个保住了枪栓后端固定在枪栓尾端,两边卡在枪身对应位置专门做出来的滑槽里,利用那个伸出枪栓的缺口,通过枪栓的带动来前后移动。大家再看一下上面第二张图,像二战时主要用的后拉式枪栓的手动步枪,枪机前段都必须留出段直接露出枪栓的缺口,以用来从上面装弹和射击时的抛壳。这个部位在枪膛的仅后面,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位。而这个部位不但是始终露在外边,而且枪栓又需要涂润滑油,又因枪栓是圆柱形状在两侧形成了两道沟槽,在有风沙尤其是在沙石尘烟**的战场上,这个部位很容易就粘上油性的污垢。如果这一部位沾上了污垢,在射击时枪栓前退后拉的活塞运动中,很容易就会将污垢带进枪膛里。子弹射击时枪膛里会高温高压,那么如果带油性的尘污垢被带进枪膛,必然在高温高压下对枪膛造成损害,同时也会降低射击的精准度。

需要再细说一下的是,拉枪栓时防尘盖也是要随枪栓后移的,否则就无法完成子弹的抛壳了,因此三八式步枪防尘盖的作用,防的不是拉枪栓时有尘土落入枪膛,而是保证枪膛后缺口位置的绝对清洁,防止在拉枪栓时把尘土推进枪膛里。在射击中拉推枪栓的动作是非常快的,对正规军人来说零下几秒就能完成的瞬间,有沙尘能飞进来的几率基本可认定为零,因此只要保证枪膛后缺口位置的绝对清洁,那么也就等于把枪膛进入污物的几率降到了零。网上的资料说,小鬼子给三八式步枪设计了防尘盖,是因为在日俄战期间,发现中国东北地区有一种特殊的细沙粒,很容易在推枪栓时进入枪膛起损害作用。其实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最多只能看做是原因之一,小鬼子给三八式步枪设计出防尘盖,更多的还是出于的实战目的。

还是较为形象地说一下,大家就能更直观得明白了。在不断炮弹飞来的战壕上,一颗炮弹飞过来训练有素的士兵虽能及时隐蔽,但难免被炸起的土飞溅到身上,而只要有土飞到身上,枪上难免也会粘上,而最容易粘上土的,则是因暴露在外涂有润滑油的枪膛后的缺口位置。但即使枪膛后的缺口位置粘上了土,在战斗的情况下也得拉开枪栓射击,也就难免会把尘土推进枪膛里。这样虽然当时不会造成炸膛,但是在战斗中连续射出多颗子弹后,无疑是会因此降低枪膛寿命的,更关键的是影响射击精度。而小鬼子的三八式步枪上装了防尘罩,那么即使这个小鬼子抱着枪被炸起的土埋到了底下,因为枪膛后的缺口位置有防尘罩罩着,里面也是绝对沾不上土的,因此从从土里马上就爬出来举起枪射击,在推拉枪栓的动作中也就不会把尘土推进枪膛里。

在炮火纷飞沙石飞溅的战场上,类似上面的情景自然是很多的,因此说小鬼子三八式步枪上的防尘盖,客观地说不失为一个从实战出发的经典独创。鬼子兵的枪打得准,和防尘盖的设计也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因为这样能让鬼子兵在射击时,避免了枪膛进入细小污物的可能,完全达到了理想击发状态,只要瞄准了就能打得准。在二战各国军队的枪械上,有防尘盖这一特殊部件的,也只有小鬼子的三八式步枪,因此咱的前辈将小鬼子标志性的枪称为“三八大盖”,实际上也是最为贴切不过的了。可惜在抗战时期,咱们士兵的文化水平都不高,能认识到防尘盖的重要作用的不多,缴获到了三八枪觉得有这么个零件瞄准碍事,出于以前用枪的习惯,大部分人把防尘盖都拆掉了。现在存下来的三八式步枪,有防尘盖的也很少,以至网上关于三八枪的图片有防尘盖的也很少,抗战题材的影视剧里更从没出现过带防尘盖的三八枪,以至于本人搜有防尘盖的三八枪图片,实在是费了好一番的功夫,有不妥的地方大家包涵。

大家应该都知道,虽然现在的步枪已发展到了全自动,但因旋转后拉式枪机式步枪精度更高,现在的狙击步枪很多仍采用的仍是和“三八大盖”一样的旋转后拉式枪机。因此为了保证射击时的绝对精度,现在的狙击步枪在枪膛后端的抛壳口位置,大部分也都有类“三八大盖”那样的防尘盖。所以从现在的眼光来说,小鬼子当年三八枪上的防尘盖,的确是一个相当超前的设计。

“三八大盖”除了独具岛国特色的这个盖,另外一个独特的特点是子弹口径小,仅为6.5毫米,比二中时其他国家的步枪均小了近1.5毫米。对此在网上看到过有人吐槽,“小日本因资源少,为节省原料连子弹的口径都缩小了,以至于降低了三八式步枪的杀伤力”。实际小鬼子三八式步枪的口径小的原因并非是因资源少,而是根据其士兵的身体特点针对性地缩小的口径,而且期间也经历了一个从大到小的演变过程。小日本最早的制式步枪,是1880年生产的十三年式步枪,其实就其设计者村田经芳去法国“考察”时,原封抄袭回来的法国夏斯波步枪,该枪使用的子弹口径达11毫米。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人是不吃肉的,再加上基因的原因,当时日本男人的平均身高仅一米五多点,为此明治天皇为提升国民身高,还下达过“举国食肉和与鼓励外国通婚”的圣谕。平均身高才一米五多点的鬼子兵,其中还不乏一米四多的,却背的是11毫米的大口径步枪,以至于被身材高大的法国水兵看见后,将其戏称为“能被后坐力弹飞的猴子”。小日本确实也意识到11毫米的大口径子弹,后坐力太大确实不适合其身体条件,在后来的二十二年式步枪里将口径缩为了8毫米,后来甚至还矫枉过正地缩到过6毫米。最终经历了数场侵略的战火的实际体验,终于找到了后坐力与其身体向适合的口径子弹,也就是三八式步枪的标准用弹6.5毫米的有坂步枪弹。

因此说三八式步枪使用的是6.5毫米口径子弹,是小日本经历了一段过程,最终得出最适合与小日本的小体格的小口径子弹。其实世界各国的步枪标准用弹,也都是经历了一个实战中的摸索过程,最后定型为一个标准口径的。而且世界各国在步枪的研制开发上,都是早在十九世纪末便定型了子弹口径,而之后半个多世纪的步枪研究,都是以早已定型的子弹为基础的,研制出来的步枪虽然越来越先进,但是用的子弹却始终都是用的几十年前就以确定好的。这里边有统一口径便于工业化生产的原因,但定型的子弹的后坐力最适合于本国人的身体特点,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因。

口径跟二战时其他国家的步枪比起来是最小的,但“三八大盖”的枪长度,跟其他国家的步枪比起来却是最长的。标准枪长为127.6厘米,装上刺刀的长度为166.3毫米。据说“三八大盖”上了刺刀的长度,是根据当时的天皇仪仗队的平均身高制定的。会见外国元首摆出来充门面的三军仪仗队,平均身高才166,看来小鬼子那时候矮得真够可怜的。当然这应该是个贬损小日本的笑话,大家看看一乐就完了别较真,不过可以在网上搜一下小鬼子兵的真实照片,很明显几乎没一个比装了刺刀的步枪高的。小日本的部队,在本土都是专门有个驻防地,且兵员固定来自于驻扎地区,由此导致了至今为美国二战老兵津津乐道的搞笑场景。驻扎地区的人相对更矮的日军部队,到了二战后期因身材较高先当了兵都死光了,不得不招更矮的上前线,以至于有些鬼子部队的平均身高仅一米四五,这样身高的小鬼子拿着上了刺刀的三八枪,确实是真跟猴子抗枪没啥区别。

“小鬼子,爹矬娘矮地瓜秧,还非要扛杆大长枪。头大脖儿短罗圈腿,迈不过门槛窜不上墙……”这是二十前本人上二三年级的时候,班上的女生们跳皮筋唱过的儿歌,大致是以叙事性的方式,讲述的抗日英雄李向阳,打死鬼子缴获三八枪的一段战斗故事。记得这段儿歌特别长,跳着皮筋能唱全了的女同学,当年在班上并不太多。本人现在仅能记起开头的这么几句,不过结合上面的分析,想想现在孩子都该上小学了的那些个女同学们,还扎着羊角辫时唱过的这段儿歌,把扛着几乎均超过其身高三八步枪的小鬼子,形容地实在是太生动贴近了。

在前边的帖子里细分析过“王八盒子”和“歪把子”,那两款武器因为在外型上独一无二的怪异设计,被本人称之为了充分体现AV岛国的变态式特色的武器。那么在这篇帖子结合上面的分析,请大家先联系下“三八大盖”口径最小却枪身最长的特点,再想象下当年小鬼子兵的实际身高,那么很自然地应该能感觉到,“三八大盖”其实也是一款充分体现了AV岛国的特色的武器。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比地瓜高不多少的小鬼子

也算是客观地贬损了一顿小日本,那么客观地咱也必须得承认,小日本在“三八大盖”上体现出的枪械设计理念,确实也是体现出了相当高的水平的。有资料上说“三八大盖”的设计者为南部麟次郎,也有的说“三八大盖”设计者应该是有坂成章,南部麟次郎只是在有坂成章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良。反正不管到底设计者应该是上边这俩老鬼子中的哪一个,在“三八大盖”问世的1905年,这款步枪体现出来的设计理念是相当先进的。从现在的军事思想上来看,“三八大盖”体现出来的设计理念,应该是制式步枪狙击化原则。

大家都知道,狙击步枪增加射程和精度,相比于使用同口径子弹的普通步枪,枪管长度和口径比是要大着许多的,形象地说就是要把枪管做得更长。上面分析了小日本的制式步枪子弹口径仅为6.5毫米的原因,比其他国家的步制式步枪子弹的口径小了近三分之一,根据子弹为圆柱体的体积换算,以及直径缩小长度也要相对地所要,整体上则是小了足三分之一,那么也就是子弹的火药量少了足三分之一。如果还是按照正常标准设计步枪的话,那么因子弹整体上小了三分之一,对应的必然是步枪的射程和威力也小了三分之一。为了避免因制式子弹口径小带来步枪威力也小的情况,上面说的那俩老鬼子中的某一位在设计“三八大盖”时,采用了增长枪管的设计出狙击型步枪的套路,以设计狙击型步枪射程远的特性,弥补了因子弹火药量少而导致的射程不足,又以狙击型步枪精度高的特性,在增加出来的射速上以精准度平衡了威力。联系下前面说的“三八大盖”的防尘盖,至今仍未现代化的狙击步枪所采用,虽然在“三八大盖”问世的1905年,还没有出现真正的狙击步枪概念,但通过“三八大盖”超前性地体现出来的狙击步枪性能,可以上面说的那俩老鬼子中的某一位,在设计需大批量装备鬼子部队的制式步枪时,至少是很大程度地采用了狙击步枪标准的。而小鬼子使用“三八大盖”作战时,确实也本着设计上的制式步枪狙击化原则,把“三八大盖”当做了狙击步枪来使用。抗战初期精锐的鬼子兵,很多都能在600米的距离射中目标,这是现在使用配备了瞄准镜的步枪大多数士兵都难做到的。

如果带上一把现在各国军队装备的全自动步枪,穿越回二战时期拿给二战士兵看,那么二战时的士兵看了一定会说,这是一支将轻机枪和狙击步枪综合到了一起的枪。二战时的连发冲锋枪最大射程仅200米,而且使用的不是步枪弹而是手枪弹,二战时的轻机枪则是能把自动火力延伸到在步枪的整个射程的,而且使用的是和步枪同样的子弹。因此说现在已在步枪整个射程内实现了全自动现代化步枪,虽然外形上已制作得和二战时的冲锋枪一样短小灵活,但实际上却是符合于二战时轻机枪的标准。同时现在各国军队装备的全自动步枪,基本上都是配备上了瞄准镜的,在远距离单发射击时则实现了二战时的狙击步枪标准。结合上面的分析,大家回想下本人在上篇介绍“歪把子”时,说到的小日本设计机枪时执行的“自动式步枪理念”,再联系下这篇介绍“三八大盖”的帖子里,说到的小日本设计步枪时执行的“制式步枪狙击化原则”,那么别带主观情绪地想一下,应该能意识到现代化的步枪理念,与当年小日本设计轻机枪、步枪时的理念很相似吧。因此客观性地必须承认,当年小日本在武器设计上的理念,确实是具备了超前性的先进水平的。

下面在说下“三八大盖”的杀伤力问题。很多带有民间性的说法里,对“三八大盖”的评价是打得准穿透力强但杀伤力弱,也就常说的“一枪一个眼,挨一枪没几天就能养好”。这一源于老电影传统评书的说法,其实是过于片面很不正确的,而且是误导没经历过抗战时期的好几代人。根据抗战时国军兵工署经试验,给出的具有科学性的结论是这样的,“近距离章动明显,杀伤力等于79弹,而在远距离弹道很稳”。据国外用“三八大盖”打猎的人称,“该款枪150米足能击毙一头棕熊”。因此说“三八大盖”的杀伤力并不能认定为弱,而且在较近距离的杀伤力还是相当恐怖的,“一枪一个眼”的情况仅限于较远距离中枪。其实小日本在设计“三八大盖”时,在杀伤力上正也是如此设计的,而且完全地从实战目的出发,将瞄准具设计得非常特比,以配合这种特殊杀伤力的。

打一枪要拉一下枪栓的步枪,有一个基于本质的特性,适合于远距离作战,而不适合于近距离作战。形象一点解释下很好理解。手动步枪打的远精度高,但体积大射速慢,近距离交火紧急激烈难有瞄准的机会,打的远精度高的优点难以发挥,体积大射速慢却完全暴露了出来。而较远距离交火时不时太激烈,可以有瞄准了再打的时间。因此上面说的那俩老鬼子设计“三八大盖”时,肯定是充分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所用子弹口径较小的情况下,将“三八大盖”的近距离杀伤力进来设计到了最大程度,并专门设计出了能提高近距离射速的特殊瞄准具。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上图是“三八大盖”的标尺,中间是一个长条形的方框。当年小鬼子兵使用“三八大盖”射击时,不光是远距离要竖起表尺,近距离同样也要竖起表尺,通过标尺上的长条形的方框直接来瞄准。对于当年精锐的小鬼子来说,只要是端平步枪并保持视线与枪身平行,只要将100米内的人形目标套入方框内,几乎是枪枪都能命中目标。这样的射击方式无疑是速度相当快的,自然也就将单发步枪在近战中的威力发挥到了最大。而这样的射击方式虽能做到枪枪中目标,却难以做到枪枪中要害,因此小日本“三八大盖”在近距离的杀伤力设计的相当恐怖,以达到打中一枪既造成致命伤害的效果。

文章最后总得评论下。作为当年小日本最早研究出来的最佳武器,“三八大盖”开启并延续下去的武器设计思路,对小日本所有的武器设计都有着重大影响。单纯地从武器设计上来说,从“三八大盖”开启的理念确实堪称经典,但从全局上来说却有着致命弱点。以这种思路设计出的武器,只有在最精锐的军队手中才能发挥出设计效果。从“三八大盖”体现得也最为明显,从37年抗战爆发到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四年里咱中国军队几乎是完全凭自己浴血奋战,让精锐的小鬼子多一半都损失在了抗日战场,等到41年太平洋战争面对美军时小鬼子精锐之色大减,近距离射击打不出上述那种快速射击的杀伤力,远距离射击打不出来狙击步枪的水准,拿着单发的“三八大盖”成了美军自动火力的靶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