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文孝经直解

 老河鱼的记忆 2017-02-23
今文孝经直解 (明 无名氏/著李福唐/校录)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1 这章开说孝经的宗本发明孝顺的义理仲尼是孔夫子的表德,居是闲居时节 曾子是孔夫子弟子 侍在夫子傍边 夫子说道:古先圣王有那至极的德行 切要的道理将来顺着天下的人心教化他 天下的人都和顺亲睦 在上的人在下的人都不相怨恨 这个道理你知道么 曾子离避了坐席起来称自的名说道 我不聪明何足以知得这个道理 夫子说道这个孝道是德行的根本 教化人的道理都从这孝道里面生将出来 夫子教曾子你再坐地我说与你 人的一身四体头发皮肤都是父母生下来做儿子的合当保护这个身己不敢毁辱了伤损了 这是行孝道起头的事 卓立自家的身己 行着好勾当传扬好名儿 后世人都知道 以光显那父母也有个好名儿 这是行孝道临了的事 说这个孝道起初在家里时孝顺奉侍父母 中间为官时尽忠服事君王忠孝两全直到了做个好人 这便是立身的道理 引<毛诗大雅>里说道 常常想着你的祖宗 要行好勾当 这便是为人子的孝道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2 这章说天子行的孝道夫子说道:天子爱自家的父母 见别个爱父母的人也不敢嫌恶他 天子敬自家的父母 见别个敬父母的人也不敢轻慢他 爱与敬这两般儿奉事父母都尽了 这德行教化却才加在百姓每身上 着四海的人都将来做法度 这便是天子行的孝道 引<尚书吕刑>篇说道 天子一个人行得好呵 天下的百姓托赖着君王 依着君王做法则 都行得好了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3 这章说诸侯行的孝道 诸侯是公侯伯子男诸侯在众人之上若不骄纵 虽在高位也不危险 能制财用之节 谨出入之度 虽是满盈也不泛溢 虽在高位也不危险却才能勾常常守得那爵禄在 虽是满盈不至泛溢却才能勾常常守得那财物在 诸侯能常守得那一身的贵 能常守得那一国的富 富与贵两般儿不离着身己 方才能勾保守得一国的社稷 和顺得一国的百姓 这便是诸侯行的孝道 社是土神稷是谷神诸侯祭祀一国的社稷 引<毛诗>说道做诸侯的长战战的恐惧兢兢的戒谨恰似在深水边头立 生怕跌下去 恰似在薄冰儿上行 生怕陷下去 说诸侯必要似这般谨慎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4 这章说卿大夫行的孝道卿和大夫是两等官说卿大夫的衣服言语德行都人依着在上的人 不是帝王制下合法度的衣服不敢做来穿 不是帝王说过合法度的言语不敢将来说 不是帝王行过的好德行不敢将来行 因这般上头不合法度的言语不说 不合道理的勾当不行 口里说的无可简择都是好言语 身己行的无可简择都是好德行 说的好言语传满在天下也无有差了的 行的好德行传满在天下也没有怨恶他 穿的衣服说的言语行的德行这三件儿都完备了 恰才能勾守得祖宗家庙祭祀在 这便是卿和大夫行的孝道 引<毛诗>来说道早起晚息常常小心不要怠慢了好生服事君王一个人   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5 这章说为士所行的孝道记曰 士者任事之称也将这奉事父亲的心奉事母亲 其间亲爱的心一般 将这奉事父亲的心奉事君王其间恭敬的心一般 因此上奉事母亲取能亲爱的心 服事君王取能恭敬的心 只有父亲根前爱与敬两件都兼了 事母亲不是不敬 只是爱的心多事君王不是不爱 只是敬的心多移那孝顺的心服事君王 便是忠的道理 移那恭敬的心服事长上 便是顺的道理 忠于君顺于长这两般儿都不失了 以此服事在上的人 却才能勾保得那俸禄爵位 又能勾守得那祖宗祭祀 这便是为士所行的孝道 引<毛诗>说道早朝起来夜里睡去思量行好勾当 成就做个好人 休教羞辱了你的父母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6 这章说庶人行的孝道庶人是众百姓百姓每做庄家顺着春生夏长秋敛冬藏的气候 这是用天之道 依着地土高下布种桑麻稻麦 这是分地之利 谨慎保守身己 撙节使用钱财 养得父母快活不教心里烦恼 这便是百姓每行的孝道 说道自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至庶人这五等人 若贫贱时行孝 富贵时不行孝 今日行孝 明日不行孝 这般有头没后的人 灾患不到他的身上不曾有来 这一段总结前五章的意思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7 三才是天地人这章说圣人因天地顺人心教人行孝因此唤作三才曾子见孔夫子说前面五等人行的孝道因叹息说道这个孝顺的道理好生广大 夫子答曾子说道这个孝经在天是经常的道理在地是人宜的道理在人是百行中为头一件事 天上运转日月星辰地上发生草木万物 不曾停住 人将天地做法则行的孝道也不长停住了 又说圣人准则天上日月的光明因地上发生的财利 将来顺着百姓自然的孝心因这般上头施的教化不待整肃自然成就行的政令不待严切自然平治古先圣王见将这孝道可以教化百姓因这般自家先行广爱众人百姓便自然不遗弃了父母 陈说着德行仁义百姓便自然都兴起来行好勾当 又先行恭敬谦让百姓便自然不相争斗 将礼与乐来开导着人心百姓便自然都和顺亲睦 圣王好的是善恶的是恶 将这个教百姓知道百姓 便自然不犯着禁令都为善不为恶了这几件儿只说自古圣王要教着人必自己先行得好 百姓便依着都行得好了孔夫子引<毛诗>来说道周朝的太师尹氏百姓都瞻望着他 这个正说在上面的人百姓都看着不可不先行孝道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8 这章说圣人将孝道去治天下孔夫子说道:古来圣明的君王将孝道去治天下 不敢遗弃了小国的臣子 何况那公侯伯子男五等有国的诸侯 更是不敢遗弃了他 因这般上头 得那万国的人都欢喜了 足可以奉事着先王 又说道诸侯治那一国虽是鳏夫寡妇也不敢欺侮他何况那士大夫与好百姓更是不敢欺侮他 因这般上头得那一国的百姓都欢喜了 足可以奉事着先君 又说道卿大夫治那一家虽是家臣婢妾也不敢欺侮他何况那妻与儿子更是不敢欺侮他 因这般上头得那一家的人都欢喜了足可以奉事着他的父母 这一段总结上面三节的意思说道天子 诸侯卿大夫都得人的欢心 因这般上头父母在生时受他的奉养 心里也安 父母亡殁了时他的鬼神好生享他的祭祀 因此上天下和顺平安 水旱饥荒这等灾害也不生军马盗贼这等祸乱也不作 灾害是天降的祸乱是人做的 天道和便灾害不生 人心顺便祸乱不作 圣明的君王将孝道去治天下他的效验是这般的孔夫子又引<毛诗>来说道 若是在上的人有这大德行 四方国土里人都顺从着君王行好勾当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9 这章说圣人治天下的道理曾子见孔夫子说那孝道可以治天下 又问道 古圣人行的德行更无有大如孝顺的道理么 孔夫子说道:天地的性生下万物只有人最贵 人的百行无有大似孝道的 于孝道中又无有大似尊严父亲的 尊严父亲无有大似祭天时节将父亲配天享祭的 古人有个周公 便是尊严父亲的人 孔夫子说道:在先周公制礼冬至日在南郊外祭天 尊着始祖后稷来配那上天九月里在明堂里祭上帝 又尊着父亲文王来配享那上帝 这是尊严父亲的道理 因此上四方的诸侯各各修着他的职事来助周家的祭祀 似这般看来 圣人的德行更无有大如孝道的 然则配天一节 本只说君王行的孝道 不说那常人 若常人僭想时颠倒陷入大不孝了 又说大凡人的儿子幼小时节 在父母的膝下便有那亲爱的心 尚未知有严敬的心 及到长成时 知道奉养父母方才逐日生将严敬的心出来 圣人因人子元有那严敬的心 教他去行恭敬 因人子元有那亲爱的心 教他去行亲爱 圣人教人行孝 只顺着人的天性 不是去勉强他 圣人行的教化不待整肃自然成就行的政令不待严切自然平治 如何能勾这般 只因这个孝道是那政教的根本来父慈子孝这个道理是天生下自然的性子 在父子便唤做亲 在君臣便唤做义 这君臣之义都从父子之亲上面生将出来 说大凡人父母生将他的身己所以接续祖宗 好生大焉 君王与父亲都临着在上头 恩义之厚好生重焉 爱与敬两件 人子本合在父母根前尽了方才推及他人 若是不爱自家的父母 却去爱别个人 这便是于德上悖了 不敬自家的父母 却去敬别个人 这便是于礼上悖了 顺是爱敬其亲以及人的亲 逆是不爱敬其亲而爱敬人的亲 顺便是善 逆便是凶 善是好勾当 凶是不好勾当圣人教人行孝 本是顺的勾当 今自家逆了 教百姓如何做法则 既是人的所为合行好勾当 却行不好的勾当 似这等人便能勾得富贵 则是侥幸 君子人也不贵重他 说君子所为的勾当却不是这般 说的言语想着可以教人传道 行的勾当想着可以教人欢乐 道德仁义可以教人恭敬 所为的事可以做人的准则 容貌举止可以教人观瞻进退动静可以做人的法度君子行的这六件好处 在上面临着下面的百姓 百姓每都畏惧他 亲爱他 法则仿象他 因此上自然成得他的德行教化 行得他的政事号令 孔夫子引<毛诗>来说道 大凡善人君子 他的威仪动静不曾有差错了的   纪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10 这章纪录为人子行孝的勾当孔夫子说道: 孝顺的儿子奉养父母的道理 父母平常无事时则要小心奉承尽那恭敬 养父母时则要衣食饱暖尽那欢乐 父母有病患时则要调护医治尽那忧戚 父母亡殁了时则要思想哭泣尽那哀痛 时节祭祀时则要斋戒沐浴尽那严谨 上面说敬乐忧哀严五者 人子事亲始终都在里头 这五件儿都行得完备了 方才是能服事父母有一件儿不全便是不能了 这五件里人只是敬字最重 能行恭敬其他便都能了 又说服事父母的人在众人上面休要依势骄傲 在众人的下头休要犯上作乱在一般众人中休要与人争斗 在上的人若行骄傲必致坏了国家 在下的人若去作乱必致犯着刑法 在众人里头若与人争斗必致有兵戈之患 骄乱争这三件儿若不除去时 虽是每日间将牛羊猪三牲去养父母也只是不孝 这记孝行一章孔夫子说的孝道从帝王到小百姓都行得 前面说敬乐忧哀严五件儿教人尽力行着 后面说骄乱争三件儿教人休行着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11 五刑是墨劓剕宫大辟五等的刑法孔夫子说:五等刑法有三千条目 其间不孝的罪过最大 为臣的合当尽忠国家 若是将私己的勾当要求国家便是不敬上的人 圣人制立下法度教人 若是诲谤圣人 便是无法度的人 孝顺父母是为子合做的勾当 若诲谤孝顺的人 他便是无父母的人 说无上无法无亲这三件儿 都是逆天悖理大乱的勾当 孔夫子前面几章都是教人行孝 这一章警戒人休要不孝。   广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12 这章推广第一章里所说要道两字的意思孔夫子说道:要教百姓尽那亲爱的心 无有好似孝于亲的道理 人能孝于亲自然无有不亲爱处 要教百姓尽那礼顺的心 无有好似悌于兄的道理 人能悌于兄自然无有不礼顺处 要移易百姓不好的风俗做好的风俗 无过于那音乐可以化人 要奠安在上的人整治在下的人 无过于那礼节可以教人 礼的一个字只是一个恭敬 所以人能自家敬其父亲则凡为人子的心都欢喜 能自家敬其兄长则凡为人弟的心都欢喜 能自家敬其君王则凡为人臣的心都欢喜 敬其父敬其兄敬其君本只是敬一个人 凡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千万个人都喜欢了 所敬的人甚少 所喜欢的人甚多 这便是切要的道理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13 这章推广第一章里所说至德两个字的意思孔夫子说道:圣人教百姓行孝不是家家行到日日厮见 与他说只是自家行孝 百姓都化了 圣人教人行孝只是自家先敬父母 化得天下做儿子的都敬父母了 教人行悌只是自家先敬兄长 化得天下做下小的都敬长上了 教人为臣只是自家先敬君王 化得天下做臣宰的都敬君王了 孔夫子引<毛诗>来说 君子将和乐平易的道理化百姓 百姓都将做父母一般敬爱他 孔夫子又解说引诗的意思 若不是圣人有至好的德行 谁能勾化得天下百姓这般广大   广扬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14 这章推广第一章里所说扬名于后世的意思孔夫子说道:有德行的君子事父母尽孝了 移将这个心去服事君王便是尽忠 不曾有不孝父母却能忠于君王的 事哥哥尽弟了 移将这个心去服事长上便是和顺 不曾有不敬哥哥却能顺长上的 在家里整治得端正了 却移将这个道理去做官管百姓 便都平治 不曾有家不治却能治国 因这般上头 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这三件德行 自家身上都成就了 声名自然传流到后世   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15 这章说父母有行的差了为子的合当去谏诤曾子闻孔夫子说许多行孝的事了又问道 这慈爱父母恭敬长上安父母的心扬后世的名 这几般儿前面已听夫子教训了再问道父母有要行的事为子的便依着行 可以唤做孝么 夫子答曾子道 这是甚的言语这是甚的言语 再三道曾子说的不是 古时帝王有七个谏争的朝臣 便行的无道也得他救正 不致差了事务 诸侯有五个谏争的陪臣 便行的无道也得他救正不致失了一国 大夫有三个谏争的家臣便行的无道也得他救正不致失了一家 士无臣因此上教朋友谏争 说为士的有谏争朋友 方能勾身己上不失了好名儿 为父的有谏争儿子方能勾不陷了身己做歹的勾当 因这般上头 父亲有行不合宜的事 为子的不可不谏 君王有不合义的事 为臣的不可不谏 因此上有不合宜的事为子的必须谏争若顺着父亲的言语 怎生唤做孝?这一章说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与凡做父母的都要人谏诤 若为臣的不谏君便是不忠 若为子的不谏父便是不孝 这是孔夫子好生戒曾子的意   感应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16 这章说帝王行孝能感应天地的意思孔夫子说道:古时圣明的君王能孝父亲 便省得奉事天的道理 能孝母亲便省得奉事地的道理 盖因君王将天做父地做母 将宗庙里享父母的诚心去郊天祭地则是一般 君王能敬长上慈爱幼小 这家道和顺了便正得君臣上下的分限国事也都平治 君王能明晓了事天地的道理 至诚感动得神明自然彰显了 说君王虽是最大 又有大似君王的人 盖因君王必有父也 君王虽是最贵 又有先似君王的人 盖因君王必有兄也 说君王的父母虽是亡殁了 四时去太庙里祭祀 必尽恭敬的心 不敢忘了 又修整身己谨慎行好勾当 恐怕废坏了国家 羞辱了祖宗 若是君王在宗庙里能尽诚敬的心 祖宗的魂魄便都来享他的祭祀 前面说敬宗庙便是孝的道理 顺长幼便是悌的道理 若是这两件儿行的尽了 既可以感格于神明又可以光显于四海无有不通达处 孔夫子又引<毛诗>来说 东西南北的人无有不思想来从服的 这是正说无所不通的意思 这一章说一个孝 字可以上通天地下化人民 君王行孝到这般分际 方是尽了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17 这章说为臣服事君王的道理   孔夫子说道:君子人服事君王的道理 进在朝廷时则思竭尽忠正的心 退在家里时则思补益君王的过失 君王有美好的勾当即便依从着行 君王有过恶的勾当即便救正着休行 这四件事都能行了 因此上为臣的既能尽忠为君的又肯从谏 上下同心 自然相亲相爱 孔夫子又引将<毛诗>来说 为臣的心里常爱君王 虽是身己离了左右 心里不曾道远便不思想君王 常常藏着爱君的心 那个日头忘得 说臣子爱君的心是这般 这一章是为子的出去服事君王 移孝为忠的道理   丧亲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18这章说父母亡殁了为子居丧的道理   孔夫子说道:孝顺的儿子在父母丧服中 哭泣时不要作长声 行礼时不要修容貌 言语时不要说文谈 穿美衣则身上不安 闻音乐则心里不喜 吃美食则口里不甜 这六件儿都是孝子哀痛的真心发见处 父母才殁 三日不吃饮食 三日后方许吃稀粥 圣人教人不因为死的又伤了活的 为人子的虽是悲哀毁坏形貌 却不要灭了性命 这是圣人行的政令 若居丧过哀毁坏身己 颠倒亏了孝也 行丧服不过三个周年长 教百姓知孝子的心无穷而法制有限 想儿子小时三岁方离父母怀抱 因此上立为中制定做三年的丧礼 说父母初殁时 做棺椁衣服被子收敛了 陈设器皿悲哀祭奠了至出殡时又擗踊哭泣以尽送终之礼 出殡了时 拣好坟穴安葬 立神主在家庙里 用鬼神之道以供养之 到那春秋祭祀随时生起思想的心 不忘了 父母在生时似前几章里说的这般亲爱恭敬 父母殁了时又似这一章里说的这般哀痛忧戚 孝子都行了着 父母是生身的根本 养生送死的道理都完备了 虽有那孝心 更无可用力处 只尽那终身思慕父母的心 更无以加于此矣   (此经河东金舜臣于正德甲戌重刊 不知解者名氏)   (今文《孝经》无第十九章。《古文孝经·闺门章第十九》:“子曰:闺门之内,具礼矣乎!严亲严兄。妻子臣妾,犹百姓徒役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