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应尽量避开无效分析 | 价值投资

 言有物行有据 2017-02-23
     
所谓平庸可以定义为:努力不够或者付出的努力的相当部分部分是无效的。不难发现,只要1、付出比必要多一些的努力(基础);2、将努力中的无效成分降到足够低的程度(重点);3、最终有效努力达到必要程度(结果);你就能获得成功。进行有效而不足的努力的结果也比进行大量而无效的努力要好的多。在投资上有其如此,正如查理.芒格所言“巴菲特和我… …我们的日程不是那么紧张。”当然如果有人希望自己的任何努力都是100%的有效,那不可能。关键在于把无效成分尽可能的降低。这里的无效包括错误以及虽然不是错误,但效用相当低的东西。
做投资,肯定是需要分析的,如果投资者希望各种各样、天花乱坠的分析报告或者自己费时费力做出来的分析对自己的投资决策能有所帮助,那首先就应该学会毫不迟疑地抛弃那些无效的分析。
目前,最典型的无效分析就是那些到处可见,洋洋洒洒但观点大同小异的论述所谓中国特色的股市缺陷的这一大类分析。似乎,只要中国的股市什么时候“正常”了,所有买股票的人都能赚钱了。问题是有过“都赚钱的市场”吗?我们做投资买股票是要买入某个企业的生意的一部分。而这些文章噼里啪啦地扯上一大桶,却往往一家公司的名字也没有。
类似的就是所谓的宏观分析,同样,我们做投资买股票是要买入某个企业的生意的一部分。再好的医院也有庸医,再好的经济也有大堆不赚钱的企业。日本经济20年不增长,丰田依然在这20年里赚了大把的钱。企业生存的基础是基于社会大分工下的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企业之间竞争力的差异。企业因为外部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财务差异只是企业价值在不同季节的表象而已。如同不能认为只有谷穗有价值而秧苗没有价值一样。那种仅仅因为冬天树会落叶就把树砍了的人肯定是蠢货嘛。
还有那些不顾大数定律的例子。说创业板代表中国的未来。这话其实和说福彩一定会有中奖者是一样的。福彩一定会有中奖者和具体的某位购彩者能不能中奖,大部分购彩者能不能在财务上获得正收益都是本质不同的问题。在小企业中成长出未来的巨型公司,那是一将成敏万古枯的比例。那么投资者购买哪家能成功呢?除非投资者具备特别的眼光,否则,不就是摸奖票吗?
可靠的分析首先应建立在经过长时间检验的可靠的原则之上。人类并不掌握绝对真理,但就相对真理而言,普世性越强的
越可靠。那些中国特色的股市真理,可靠性就相当成疑。
投资当然不如实验物理那么严谨,但也绝对不是建立在传说基础上的神话。例如,大量研究已经可以证明,人类行为的基础依然遵循生物进化模式,在类似股票市场的竞争领域尤为明显,因此,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远比任何道德论更可靠。
其次,这些原则应该能兼顾若干不同学科,能够相互印证。例如,关于市场行为的说法能否与心理学理论印证。某种关于市场心里的说法是否有统计学的支持。某种统计结论,其样本设计是否合理。
分析者应该利用这些原则建立分析模型。分析模型是分析者的工具,人类没有工具几乎做不了什么事。看分析报告,可以先看报告所使用的模型。那种没什么模型的洋洋大论,很可能最后什么可靠结论也没有。
可靠的分析模型应当能够在若干条件发生变化时依然适用,或者说分析模式应当考虑到不同条件下的适用性。投资者如果不够专业或者经验不足,应该使用经典模型。当然,任何模型都有局限,投资者必须主要到他所适用模型的局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