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明病腑证

 古道岐黄 2017-02-23

  阳明病腑证

  临床表现:身热汗出,日晡潮热,满腹疼痛拒按,烦躁谵语,甚则神志不清,或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大便燥结不通,舌苔黄燥或苔黄起芒刺,脉沉滑实有力。

  里热蒸腾,则身热汗出,日哺(傍晚)正值阳明气旺,与邪相争则发潮热;燥屎内结,腑气不利,则腹满胀痛拒按,大便秘结不通;胃之燥热上扰心神,则烦躁谵语,重则神志不清,或循衣摸床,惕而不安;脉沉滑实,舌苔黄燥或苔黄起芒刺,主燥热内结。

  治法:苦寒通降,荡涤燥结。

  方药:用三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伤寒论》):大黄10克、芒硝12克、甘草6克。

  小承气汤(《伤寒论》):大黄12克、厚朴6克、枳实9克。

  大承气汤《伤寒论》):大黄10克、芒硝15克、厚朴10克、枳实10克。

  调胃大黄泄热,芒硝软坚,甘草和中,为阳明泄下实热的轻缓剂,小承气汤较大承气汤少芒硝,枳、朴用量亦减,药力比大承气汤轻,主要用以宣气除滞,清热通便,大承气汤以枳实苦寒,散结除满,厚朴苦温,泄满通气,芒硝咸寒,润燥软坚,大黄苦寒,荡涤结热,故为去实热,通积滞,除燥结的峻剂。肠胃燥热成实,正气郁滞不通,三方均能承顺胃气下行,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承气”。

  承气汤用于热结阳明之腑,为攻下里热代表方。三承气汤在临床上的运用,概括地说,燥结重于气滞的可用调胃承气汤。气滞重于燥结的宜用小承气汤。燥结气滞俱盛的,应急用 大承气汤。总之,临证用方不大过,亦不可不及。大过有过病所,反伤其正,不及则邪不去,留邪为患,极宜斟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