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档案: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的前世今生,外界质疑真品已被砸碎

 gudian386 2017-02-23
  相传乾隆帝到景德镇微服私访的时候,对一位老瓷工说:“可惜这里没有会动的瓶子”。老瓷工听了此话之后冥思苦想,受到了走马灯启发,终于创制出了一种会转的瓷瓶——镂空转心瓶。

  镂空转心瓶,网络配图,真假不得而知,外界质疑真品已被王刚砸碎

  清朝乾隆时期,出现了一种精美的陈设瓷器——镂空转心瓶。顾名思义,转心瓶就是中心部位能转动的瓶子。它由外瓶和内瓶两个瓶子套在一起组成。外瓶采用镂空和雕刻技法,在瓷胎上镂雕出各种花纹和图案,能够透视瓶子内部;内瓶绘有精美的图案,可以转动。转动内瓶时,人们可以通过外瓶的镂空部分看到内瓶上转动的画面,仿佛画面能够活动一般,十分精巧有趣。由于转心瓶的制作难度极大,流传下来的精品不多,其中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一只颈肩部位有万年历的镂空粉彩转心瓶,堪称经典之作。

  网友收藏的仿品

  这只转心瓶高41.5厘米,口径19.5厘米,足径21厘米,底部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瓶口外撇,颈部短粗,瓶肩下垂,瓶腹鼓起,下为圈足,瓶颈两侧塑有象耳,整体造型沉稳大方、雍容华贵。外瓶采用粉彩绘制,图案以复杂精致的缠枝花纹为主,色彩鲜艳明媚。外瓶口沿、瓶颈象耳和景窗边缘部位都施以金彩,具有典型的皇家风格。外瓶腹部有4个镂空的开光景窗,其图案是四季的花卉风景,采用镂空雕刻的手法,非常精巧。

  网友收藏的仿品

  透过镂空的景窗可以看到里面的内瓶,上面为粉彩绘制的婴戏图。一群可爱的孩子有的骑马、有的举着伞盖、还有的在击鼓或提着灯笼,形象千姿百态。当内瓶转动的时候,画面上的孩子们仿佛有了生命一般,纷纷活动起来。这只转心瓶尤为特别的地方在于,在瓶颈与肩部两个部位,各绘有12个开光。颈部的开光中写有楷书的“万年”、“甲子”及篆书的10个天干名称,肩部的开光中写有篆书的12个地支名称。当颈部旋转的时候,颈部和肩部的两组开光对合变化,就可以组成一部万年历。将转心瓶旋转的特性用来完成天干地支的组合,可谓是别出心裁,巧夺天工。

  王刚砸碎的乾隆镂空转心瓶

  经专家考证,转心瓶为乾隆初期的督窑官唐英供奉皇帝观赏的作品,此前从未见过这类器型。乾隆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享年89岁,在位60年,其执政的时期是清朝最为繁盛的阶段。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建立了卓越功勋,还十分热爱文学艺术,对工艺品也有很高的鉴赏力。乾隆时期涌现出了大量工艺极为精湛的手工艺制品,无论是金银器、玉器还是瓷器,都具有“新奇精巧”的特点。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才出现了镂空转心瓶这一鬼斧神工的巅峰之作。

  外界评论截图,摘自天涯

  转心瓶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它的内瓶是一个独立的小瓶子,外瓶分为颈、腹和底座三个部分,其中腹部是镂空的,以便于观看内瓶的图画。把这四部分分别烧制成型之后,先将内瓶套入外瓶之内,与外瓶的底座组合好,再用一种特制的黏合剂把内瓶上沿与外瓶的颈部黏合,这样内瓶就可以随着外瓶自由旋转了。当转动外瓶的瓶颈时,从外面看,内瓶上的画面就变得活动起来。

  王刚砸碎的乾隆镂空转心瓶,网络配图

  制造转心瓶的难度极大,首先内外瓶的设计尺寸要合理,内瓶的绘画位置要得当,同时还需要控制好各部位的收缩比例,烧成之后不能变形。如果比例尺寸稍有差池,就会导致无法组装或者转不起来。镂空转心瓶的工艺之复杂精巧,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其设计制作的很多方面甚至采用今天高度发达的科技仍然难以实现,很难想象在完全依靠手工制造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精确把握其尺寸和比例的。这种挑战制瓷工艺极限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当时工匠们的聪明才智与精湛技艺,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永恒的传奇。

  另外,外界质疑:一件开门见山的真品乾隆珐琅彩官窑转心瓶被王刚一伙砸掉了,虽然有人说是假的,但没人敢出来理论,也没人敢上机器检测数据。现在真品还存世吗?不得而知。

  文章选自/信昶银艺术品鉴定资料库(公众号gzxinchang),每天更新相关收藏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