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奔私”的公募基金经理们,你们都还好吗?

 hcmhmy 2017-02-23


  导语:近期一则关于公募元老王忠波从招商基金离职的消息被传的沸沸扬扬,有业内人士称王忠波或转投私募,如果消息属实,那么他将是今年继兴业全球基金杨东之后的第二位进军私募的公募基金元老。

  其实自私募行业发展以来,公募派基金经理转投私募的现象一直存在,最知名的当属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不过这些公募基金经理在投身私募之后,究竟是“如鱼得水”还是遭遇“水土不服”呢?他们是否能够再现当年的业绩传奇呢?

  “公募派”私募2016年的业绩征途究竟如何?

  

  2016“公募派”私募现状:成为私募行业的中流砥柱

  “公转私”现象早已成为私募行业的一种常态,如今“公募派”私募已经成为私募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纳入统计在内的、旗下至少管理2只产品的“公募派”私募共计75人,其中不乏众多如今的知名私募。

  比如:

  淡水泉的赵军、星石投资的江晖、博道投资的莫泰山、北京和聚投资的李泽刚、上海世诚投资的陈家琳、上海新方程股权投资的乐嘉庆、景泰利丰投资的张英飚、巨杉(上海)资产的齐东超、明曜投资的曾昭雄、从容投资的吕俊、鸿道投资的孙建冬、武当资产的田荣华、鼎萨投资的彭旭、博道投资的陈芳菲、银叶投资的许巳阳、明河投资的张翎、玖歌投资的邓跃辉、鼎诺投资的黄弢等一众私募大佬,都曾拥有公募背景。

  如今这些“公募派”私募早已成为私募行业的中流砥柱,资料显示,2016年纳入统计的75名“公募派”私募共管理1542只私募产品,其中以股票策略产品居多,共计达到1246只,占全年管理产品总量的8成以上。

  从管理数量来看,淡水泉的赵军旗下管理产品最多,高达142只,且均为股票策略产品;其次是星石投资的江晖,其管理产品数量也达到128只,也全部为股票策略产品;鸿道投资的孙建冬紧跟其后,管理产品数量也超过百只,达到106只。另外北京和聚投资的李泽刚和鼎萨投资的彭旭管理产品数量也均超过50只,分别达到99只和66只。

  

  2016公募派”私募业绩表现:近7成亏损

  在了解了2016年“公募派”私募的基本情况之后,投资者更加好奇的是去年这批私募大佬所管理的私募产品业绩究竟如何。

  数据显示,2016年纳入统计在内的75名“公募派”私募管理的1542只私募产品业绩未能翻红,且全年平均亏损达到-5.84%,旗下产品平均业绩为正的“公募派”基金经理则刚满3成。

  其中弘尚资产的于龙贡献了全年最佳业绩,其管理的3只股票策略产品2016年度平均业绩达到18.52%;聚睿投资的汲亚飞位居第二,其管理的2只产品也均为股票策略产品,2016年度的平均业绩为16.52%;东方点石投资的陈忠也表现不俗,2016年其管理的2只股票策略产品平均业绩也超过了10.00%。

  在2016年各大投资市场状况频出的情况下,对于管理产品数量较多的“公募派”私募、尤其是管理股票策略产品的私募而言,其旗下产品实现平均正收益的难度巨大。因此也可以理解上述排名结果,即位居前列的几位“公募派”私募旗下管理产品数量普遍较少,一般在5只左右。

  不过也偶有例外,如上海博道投资的陈芳菲2016年共管理17只私募产品,最终也实现了6.09%的平均业绩,不过其管理产品均为债券策略;另外上海银叶投资的许巳阳管理的34只私募产品平均业绩也达到了4.03%,不过产品均为宏观策略。

  

  实际上股票策略中也有表现突出者,如淡水泉的赵军管理的142只股票策略产品在2016年也成功翻红,实力十分不俗;此外上海玖歌投资的邓跃辉管理的28只股票策略产品和上海若愚资产的杨典管理的30只股票策略产品也表现突出,其平均业绩均为正值。

  但其他“公募派”私募却未能延续这样的幸运,尤其是旗下管理股票策略数量较多的基金经理,在2016年大多以亏损收尾。

  “公奔私”第一大派系:华夏系平均收益为-10.95%

  相关数据显示,拥有华夏系背景的私募高管或基金经理超过66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华夏系出身的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产品其平均收益为-10.95%,亏了一成多,只有一半的基金获得了正收益,投资者心里苦,可是说不出。

  不过,千合资本王亚伟的所管理的产品“千纸鹤1号”收益达8.82%,依然给是华夏系的蒙面。当然,之前我们早就报道过多次,王亚伟的产品也并非每只都表现出色,实际上这不过是他的代表作而已。

  

  博时系业绩表现最佳:2016年平均收益为-0.37%

  博时系为私募行业中仅次于华夏系的第二大派系,拥有博时系背景的私募高管或基金经理超过65人,仅比华夏系少一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博时系基金经理2016年平均收益为-0.37%,不到-1%,比华夏系强多了,他们在2016年各大派系收益比较中获得最高平均收益。其中,高毅资产邓晓峰所管理的产品2016年收益最高,达11.77%。

  对于2016年,邓晓峰感叹如下:“我自己的体会,去年是我做绝对收益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年初在熔断发生了之后,我就想我们怎么去应对。我还是比较喜欢下跌的市场,尤其是整体下跌的市场,它一定会有个股的机会。但是我们又没法承受净值继续下跌的风险,所以只能通过一方面开股指期货空仓,一方面买正股的方法去应对这个市场。以期指对冲部分市场系统性的风险,通过精选的个股的正收益,不仅弥补了对冲成本,还逐渐积累了正收益。

  这是一个可以应对市场系统风险的办法,但也是成本非常高的办法。2016年3月后,市场整体处于缓慢上涨的状态,一方面有指数的上涨,一方面还有基差的损失,持续对冲的成本非常高。如果以后交易所能把每天开的手数放开一些,对冲的成本可以降低不少。虽然这个办法很笨,使用的条件也比较差,但还是应付过来了,这里面有经验、有教训。”

  

  嘉实系2016年平均收益-0.76%

  相关数据显示,私募公司高管及基金经理中拥有嘉实基金从业背景的共56人,从业绩来看,嘉实系2016年平均收益为-0.76%,比博时系略差。在嘉实系基金经理中,泓澄投资张弢所管理的“泓澄投资”业绩最好。截至2016年12月31日,“泓澄投资”2016年收益8.88%。

  

  三个系的业绩老大比较,最佳的是博时系出身的邓晓峰,他管理的产品2016年收益达11.77%。其次是嘉实系出身的张弢,他所管理的产品2016年收益是8.88%。当年最为风光的基金一哥王亚伟,只能屈居第三,收益为8.82%,或许真是廉颇老矣。

  公募奔私后为何水土不服?

  除去牛熊市因素外,同样的市场,为何由公转私后的明星基金经理,会出现所谓的“水土不服”的状况呢?这就需要我们好好了解公私募基金之间的差异了。

  众所周知,私募基金投研等配套制度大部分不如公募。在公募基金时,基金经理只要自己专心做好投资即可,后台的市场、运营等都有专门团队负责。而私募基金大多是基金经理们孤军奋战,是真刀真枪的厮杀。

  如果产品亏得多了,客户可能直接上门找到投资经理。那些习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懂搞投研的基金经理遇上这种情况,心里压力过大,也往往会导致收益下降。

  下面,A股君就借“公募奔私后水土不服”这个话题,从募集方式与主体、商业模式、信息披露、人员架构、投资限制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一下公私募基金的不同之处。

  1

  募集方式与主体

  顾名思义,公募就是公开募集的意思,其募集的对象为不特定的投资者,是广大社会大众;而私募,则采用非公开的方式,募集的对象是特定合格投资者,包括个人和机构,投资公募基金门槛较低。而私募基金主要面向高净值用户。

  二者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客户,其风险承受能力完全不同。

  2

  商业模式

  公募和私募基金在商业模式上有本质的区别,公募基金经理的收入主要是以赚取管理费为主以及其他各种渠道的服务费而私募基金经理收益则更多来自于业绩的提成。也就是说,公私募基金商业模式的差异,注定了公募基金更多以追求规模目标为主,在收益上则追求的是相对收益。在追求相对收益的商业模式下,公募基金无论亏损还是盈利,只要自己的亏损比别人少,排名靠前,就能获得业界的认可。因此,公募历来靠排名作为激励。

  私募基金追求的是基金的绝对收益,只要把产品净值做上去,才有获得更高的业绩提成。而且,私募不仅在团队建设、场地费用等都需要自己承担,如果未能取得良好收益,就有可能入不敷出。

  除了来自业绩压力,私募基金来自客户的压力同样不小。私募客户很多时候都是公募基金中传统意义上的大户,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而且,很多客户对投资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有的甚至是企业家,他们对企业经营管理有着更加落地的理解,基金经理光靠投资理论未必能打动或说服他们。

  对公募基金来说,业绩仅仅是排名时的荣誉,而对私募基金来说,业绩则是报酬的基础,这句话,便能很好地诠释两者的区别。

  3

  人员架构

  在人员配置上,公募人员往往是私募的几倍,特别是在投研团队上。比如说,有的公募基金属于银行系,背后大股东能提供资源支持。而私募基金很多时候则是看自己所招来的研究人员的实力。这也很好地解释了很多明星公募基金经理奔私后光环为何无法延续,因为奔私后初期,投研团队的实力无法跟上,业绩难以避免出现下滑。因此,公募基金在研究实力上,大多比私募基金要强很多。

  4

  投资限制

  公募基金在投资品种、投资比例、投资与基金类型的匹配上,都有着严格的限制,而私募基金的投资限制完全由协议约定,受到的约束较少。在仓位上,公募基金必须有80%的仓位,因此,在操作上,私募基金要灵活得多。

  5

  商业模式

  公募基金对信息披露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其投资目标、投资组合等信息都要想公众披露。但私募则相反,私募基金则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很低,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市场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关于私募的报道,但大都带有神秘色彩,无法确认报道的真实性,甚至有的报道也仅仅是传闻。

  今日A股君借“前公募一哥一姐奔私后冰火两重天”的新闻做了一下公私募基金的对比,相信投资者对私募和公募基金都有进一步的了解和甄别。如果您还想对私募有更深的了解,还请继续关注玄甲资管不定期推出的解密私募系列文章。

  基金圈综合自:排排网官微、私募工厂、A股研究院

基金圈精选文章,建议你也读一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