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茂年谈“智慧加勤奋”

 沛纳海005 2017-02-24

没有“勤奋”二字出不了智慧

“智慧加勤奋”,基础是勤奋,没有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是天天8小时工作制的。我谈“智慧加勤奋”,这不是随便一说的,偷懒的年代毕竟已经过去,你不绞尽脑汁去思考,不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代价有时甚至是超常规的脑力和体力是不行的,没有“勤奋”二字是出不了智慧的,更谈不上大智慧。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讲过:“睡也想、醒也想、持续强烈的愿望最重要。废寝忘食,思考、思考、再思考、透彻地思考,这可不是简单的行为,必须持续抱有不同寻常的、强烈的愿望,乃至不知不觉中让这种愿望渗透到潜意识之中。要将不可能变为可能,首先需要达到‘痴狂’程度的强烈愿望,坚信目标一定能实现并付出不懈努力,朝着目标奋勇前进。不管是人生还是经营,这才是达到目的地的唯一方法。”稻盛和夫的这些观点,也能说明要创新,要“琢磨”成一件大事,要破解一个难题,没有一天24小时的反复思考是不行的,这需要“智慧加勤奋”的功夫。

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也曾讲过:“成功永远属于一天工作十二小时,一周工作七天的人”。尽管我们不可能每天都工作十二小时,每周都工作七天,但与勤奋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有不少的增长点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必须要到位地做好“智慧加勤奋”

抓工作不是没有捷径,不是没有技巧,智慧本身实际上就是一种技巧、一种捷径,但有一点必须认识到,偷工减料是不行的,不研究透问题存在的原因,不到位地去抓落实是不行的。好的结果肯定有一个好的过程。

企业的各项目标任务有一部分是可以轻松完成的,但另一部分目标完成难度较大,有的目标实际上就是一场攻坚战,没有智慧不行,有了智慧不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代价去组织、去落实也不行。该8小时工作制的时候可以8小时,该12小时、24小时的付出时就要有这种激情、有这种奉献精神。每天按一样的工作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不行。“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是绝大多数人的一种共识,就像我们华联的今天是靠我们从上到下一班人“对岗位的热爱、工作的激情与奉献精神”一样。我们要在经济整体下行中有条件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其中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智慧加勤奋”。我们每一个团队都要把多年积累的全部智慧挖掘出来,再加上我们华联人多年来形成的勤劳、勤奋、吃苦精神,把“智慧加勤奋”充分运用到再上新台阶的工作中。

 “智慧加勤奋”是我们从工作方法上必须要到位地做好的一件事情。





1.新浪微博用户:

@济南嘉华购物广场集团;

2.微信公众平台:查找公众账号【济南嘉华购物广场集团】或搜号码jinanhualianjituan

3.济南华联集团微信公众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