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崧樵医案—卵巢囊肿

 一葉一如来 2017-02-24


苏XX,女,30岁,惠安县郊区赤脚医生。

患者有三个孩子,已放节育环,自觉几月来,经水不调,来只点滴,头眩胸满,食欲不振,腰肢酸软,终日昏昏欲睡,少腹疼,按之有硬块,乃往县医院检查为卵巢囊肿,大如鸡蛋,劝其摘除。患者欲避免手术,求诊于余。余观其面青而晦,按其脉沉而弦。此属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冲任阻滞,气血不行,而成癥瘕之类。先以丹栀逍遥散加陈皮、鸡内金各二钱,服三剂。

再诊:头眩胸满减,胃纳稍进。处方:丹参、槟榔各六钱,香附、灵脂、枳壳、白术、茯苓各三钱;青皮、木香各二钱,肉桂三分,以消瘀逐水,令服六剂。  

三诊:食量恢复,少腹不痛,上方加苡米一两,六神丸十五粒,再服六剂。并嘱其重往县医院检查。

四诊:一星期后,患者一见面即喜形于色,曰“昨日检查,仅如乒乓球,缩少过半矣”。嘱其又服三剂。

五诊:自觉症状全部消失,面色转红嫩,脉亦缓和,上方去槟榔、苡米,加党参、黄芪各五钱,当归、白芍各三钱,服三剂。

六诊:患者自谓囊肿己摸不著,经县医院详细检查。确己完全消散矣。最后改用济生肾气丸,嘱服半个月。

--本文摘自《老中医医案医话选》(广州中医学院《新中医》编辑室编  广州中医学院出版社  1977年10月第1版)

(临床方剂)按:“现代女性生活、工作压力空前,饮食辛辣生冷普遍,易生囊肿肌瘤;又因当今妇科检查普及,囊肿肌瘤多被查见。选此案,示例一囊肿治法。其实,该病古代多在痛经、癥瘕、月经不调范畴,治法仍遵中医辨证。

本案患者有‘经少’、‘痛经’病见;并伴‘头眩胸闷、食欲不振、腰肢酸软、终日昏昏欲睡’等症见。孙氏从其‘面青而晦’、‘脉沉而弦’,结合医院检查、病见症见,断病是‘癥瘕’,病机是‘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冲任阻滞,气血不行’。该患的诊病、辨证不难。

方药选用丹栀逍遥加陈皮、内金略有疗效而已,药力不足;二诊自拟行气止痛、消瘀逐水方六剂,大效;自此孙氏已得该病症治疗要旨,继续增强健脾行气、活血利湿,加入薏仁、六神丸(注:此处六神丸该是《普济方》中引《保婴方》之六神丸或是《妇科良方》六神丸),九剂后症状全消;五诊时,孙氏适时减去槟榔、薏仁,加入党参、黄芪、当归、白芍,是于攻伐之后补养气血之举,深有临床经验;囊肿消失后又嘱服济生肾气丸半月,是以补肾利水收尾。确是一个成功的病案范例。

(临床方剂)注:

《普济方》卷三九一引《保婴方》:六神丸

处方:芦荟3钱,大槟榔半两,血竭(别研)半两,使君子(另捣极细)半两,肉豆蔻半两(面裹烧熟,去面不用),京三棱1两。

制法:上除京三棱外,为细末,用乌鸡1个,去肚肠净,将京三棱装在肚内,缝合煮熟为度。不用鸡肉,只用京三棱切作片子,晒干,同前药一处为细末,枣肉为丸,如黄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久患脾癖,面黄肌瘦,肚大腹胀;或有瘦虫,服诸药不效者。


《妇人良方》卷八:六神丸

处方:神曲(别为末,留作糊)、麦芽、茯苓、枳壳、木香(煨,白痢倍之)、黄连(赤痢倍之)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用神曲末作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食积兼热,赤白痢疾,或腹痛不食,或久而不止。



孙崧樵简介


孙崧樵(1902~1987),男,汉族,福建省惠安县人,惠安县螺城医院副主任中医师,省著名老中医。曾任螺城医院院长。从事中医妇科专业,擅治经、带、胎、产诸病。学术上宗傅青主、陈修园,受张锡纯中西汇通学说的影响尤深。

在医术上他主张“西为中用”,“中西汇通”。长期以来,他坚持理论探索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中医妇科的研究,有独到之处,与孙朗川、孙浩铭并称“福建妇科三孙”。

曾主编《鹭声医药杂志》(厦门)、《医铎》(马来西亚)、《惠安医药》等杂志。撰有《张锡纯方歌诀》、《樵叟医话》、《妇科辑要》等著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