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朗读者》遇见“名家散文典藏”,一场美丽的邂逅

 玉峰牛 2017-02-24

遇见

濮存昕遇见【老舍


董卿遇见濮存昕

遇见董卿,才明白什么叫气质如兰。



2017年春节期间,主持了十三年央视春晚的董卿因“口红”登上热搜。随后,她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刷屏朋友圈,让观众领略了她“以诗词为心”的文化气质。


《中国诗词大会》刚刚落下帷幕,才女董卿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文学的盛宴——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朗读者》是董卿20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情绽放,她不仅担纲节目的主持工作,还首次担当制作人。


今天你朗读了吗?朗读是学生时代的事吗?或者只属于小部分人,比如主持人、朗诵家。董卿说,朗读属于每一个人,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她的《朗读者》。


《朗读者》于2月18日首播,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朗读者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还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一个个有故事的人通过声音传达文字,通过文字传达情感。


首位朗读者濮存昕深情朗读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宗月大师》感恩生命中遇到的贵人荣国威大夫。荣大夫之于濮存昕就像宗月大师之于老舍。没有荣大夫的救治,濮存昕也许一辈子被喊“濮瘸子”。没有宗月大师的资助,老舍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


濮存昕手执的这本书,正是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名家散文典藏”书系之《可喜的寂寞——老舍散文》。央视《朗读者》遇见浙江文艺出版社“名家散文典藏”,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濮存昕的朗读,契合了老舍先生的文字,情感饱满,娓娓道来,平静如水,却让人心起波澜。浙江文艺出版社对读者的情感也是如此,越是平淡越是深刻,感恩相伴,诚心相随!



-濮存昕深情朗读《宗月大师》,感恩生命中的贵人-




濮存昕手捧浙版《老舍散文》

图片回顾













原文链接




    zong yue da shi        
. ?~?..?
宗月大师
老舍

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


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着任何人,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一个十多岁的贫而不识字的孩子,很自然的去作个小买卖——弄个小筐,卖些花生、煮豌豆,或樱桃什么的。要不然就是去学徒。母亲很爱我,但是假若我能去作学徒,或提篮沿街卖樱桃而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者就不会坚决的反对。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


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庙不甚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一进山门先有一股大烟味,紧跟着便是糖精味(有一家熬制糖球糖块的作坊),再往里,是厕所味,与别的臭味。

学校是在大殿里。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道士的家眷。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这是“改良”私塾。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李老师“嚷”了一顿,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自从作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教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可是,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的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作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在我的心里,我很明白:放粮放钱不过只是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拦住死亡。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是往往能战败理智的。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和小姐入庵为尼。由他的性格来说,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禅的一途。但是由他的生活习惯上来说,大家总以为他不过能念念经,布施布施僧道而已,而绝对不会受戒出家。他居然出了家。

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他也嫖也赌。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我却真知道他是个好和尚,他知道一点便去作一点,能作一点便作一点。他的学问也许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都能见诸实行。


出家以后,他不久就作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作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的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作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等慈善事业。

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他的庙里不应佛事,赶到有人来请,他便领着僧众给人家去唪真经,不要报酬。他整天不在庙里,但是他并没忘了修持;他持戒越来越严,对经义也深有所获。他白天在各处筹钱办事,晚间在小室里作工夫。谁见到这位破和尚也不曾想到他曾是个在金子里长起来的阔大爷。


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他是宗月大师。


名家散文典藏


除了《老舍散文》,还有50本名家散文


51种美丽人生  期待与你相遇



名家散文典藏系列 第一辑


希望——鲁迅散文

春底林野——许地山散文

劳者自歌——丰子恺散文

匆匆——朱自清散文

水样的春愁——郁达夫散文

可喜的寂寞——老舍散文

往事——冰心散文

重抵桃源——沈从文散文

学问与趣味——梁实秋散文

怀念萧珊——巴金散文

天雨曼陀罗——季羡林散文

随遇而安——汪曾祺散文

凡·高的向日葵——余光中散文

念你们的名字——张晓风散文

灵魂的巢——冯骥才散文

忍受快乐——毕淑敏散文

丑石——平凹散文

纪念——叶兆言散文

露天电影——苏童散文

年画与蟋蟀——迟子建散文


名家散文典藏系列 第二辑


新生活——胡适散文

牵牛花——叶圣陶散文

沙滩上的脚迹——茅盾散文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散文

陶然亭的雪——俞平伯散文

天真与经验——梁遇春散文

临渊而不羡鱼——张中行散文

戏外看戏——柯灵散文

又是春天——萧红散文

粽子里的乡愁——琦君散文

云在青天——宗璞散文

难得明白——王蒙散文

昙花的哲学——尤今散文

城中天籁——赵丽宏散文

闲聊——方方散文


名家散文典藏系列 第三辑


采蒲台的苇——孙犁散文

外婆的旱烟管——苏青散文

英子的乡愁——林海音散文

人之于味——陆文夫散文

无花果——肖复兴散文

花儿与少年——梁晓声散文

想念地坛——史铁生散文

木刻猴子——林文义散文

白银的水罐——鲍尔吉·原野散文

生命中的琐碎时光——吴淡如散文



名家散文典藏系列 第四辑

打一把人生的钥匙——刘墉散文

等花落下来——王旭烽散文

捡麦穗——张洁散文

繁华的荒凉——张贤亮散文

一个平常的故事——何其芳散文

我是一只草萤——梅娘散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