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儒学的发源地,每个中国人都是在儒学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不少人将中国等其他儒学国家的经济发展归因为儒学,中国更将孔子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全世界范围建立孔子学院,阐述中国的文化。 但是中国的经济成就真的能归因于儒学?那么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是不是也可以在儒学中寻找?恐怕很难,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应该遵循的规律是经济学,中国经济的成就也是因为遵循经济学规律的结果。 英国杰出经济学家曾为经济学作了一个精辟的定义:经济学就是对于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的利用的研究。具体的说,一国关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其他资源在生产中的使用的决策决定了该国的生活水平,而经济学研究的就是这些决定可能产生的结果。配置这些资源--就是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最有效的手段是?市场,但是要让市场经济能够发挥有效作用却需要几个方面的条件。第一,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必须是公民,个体的公民,不能是帝王的臣民或者是抽象的人民。只有作为公民,彼此是平等的,公平交易才能实现,否则强势对弱势的巧取豪夺将不可避免,市场也会因此不能有效运作。第二,因为公平交易对市场的如此重要,所以公民的平等关系必须得到法律和国家强制力的保障。第三,法律伴有高昂的社会成本,协调的是社会人群之间的活动,同时法律也有漏洞有盲区,自由市场经济还需要指向个人的伦理道德约束。千年积淀的伦理道德是保障秩序的补充,但也仅仅是虚弱的补充。 市场经济没有属性,只是经济运作的方式。它不能天然地避免人性的“恶”,如果没有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他甚至会强化这种“恶”。所以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但是政府的角色和作用,是经济学上的难题,西方学者也一直对此争 论不休。身负重压的人们都有深刻的领 教,更加透彻的理解。政府的一些出于善意的政策有时施加在市场上却得到和初衷完全相反的结果。不管政府应该处于什么角色,政府都不能是财富的掠夺者,公平与正义是政府的主要职能。 经济学绝不仅仅是一种观察各种模式或是揭开各种令人疑惑的反常 现象的方法。它关注的主要是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这个生活水 平是怎样受到个人和机构的某些决定影响的。实现这个目的的方法之一 就是在看待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时,不要仅仅简单地看它们所追求的目 标,还要看它们所创造的各种激励机制。这也就是说,结果比目的重 要——而且不仅是短期的结果,还要看这些决定、政策和体制所带来的 较长期的影响。在分析所有这些决定以及检査它们所引起 的结果的证据时,一定要时刻记得我们所使用的资源同时具有稀缺和多种用途的性质,这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把机会成本考虑进决定的制定中来,才能更清楚的判断决定的优劣。 要了解什么是经济学,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一个经济体。也许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会认为一个经济体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和 服务的生产与分配体系。这种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但还不够完 整。伊甸园也是一个物品与服务的生产和分配系统,但它并不是一个经 济体,因为一切都可以得到无限制的供给。没有稀缺性,也就没有节约 的必要,因此也就没有了经济学存在的必要。 ”稀缺“是什么意思呢?它是指每个人需求的总量超过了实际存在量。这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改革初期,稀缺的是商品和其生产技术,后来稀缺的是基础建设,现在稀缺的是商品的品质和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