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的读书心法

 水生木219 2017-02-24


曾国藩家书的重点主要是两个:一是如何读书做学问,二是如何修身做人。看两人讨论如何读经典,如何作诗,恍然感觉这不是一对父子,而是一对笔友。

关于读书,曾国藩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独特观点。

一是谈到“读书四法”,认为读书和看书非常不同。关于此观点,我写过一篇短文,在此不再赘述。核心观点是:看书,用眼,入脑;读书,用口,入心。入脑,变成知识;入心,变成精神。

原文如下:

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史记》《汉书》《近思录》《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譬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矣,得地能守者也。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

二是谈到读书涵泳之法。认为应该视书如水,智者乐水。

原文如下:

汝读《四书》无甚心得,由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子教人读书之法,此二语最为精当……

涵泳二字,最不易识,余尝以意测之,曰: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中则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大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浡兴。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程子谓鱼跃于渊,活泼泼地;庄子言濠梁观鱼,安知非乐?此鱼水之快也。左太冲有“濯足万里流”之句,苏子瞻有夜卧濯足诗,有浴罢诗,亦人性乐水者之一快也。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尔读书易于解说文义,却不甚能深入,可就朱子涵泳”“体察二语悉心求之

三是认为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很多人引用曾国藩的这句话,劝大家读书。我认同这句话,但是根据曾国藩的原文,我总认为他要表达的重点是要立志、做事有恒。他后面紧接着就举了自己戒烟的例子。

原文如下:

字谕纪泽纪鸿儿:

尔近来写字,总失之薄弱,骨力不坚劲,墨气不丰腴,与尔身体向来轻字之弊正是一路毛病。尔当用油纸摹颜字之《郭家庙》、柳字之《琅瑘碑》、《元(玄)秘塔》,以药其病。日日留心,专从厚重二字上用工。否则字质太薄,即体质亦因之更轻矣。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即以余平生言之,三十岁前,最好吃烟,片刻不离,至道光壬寅十一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烟,至今不再吃;四十六岁以前做事无恒,近五年深以为戒,现在大小事均尚有恒。即此二端,可见无事不可变也。

涤生示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