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烧明明冷到发抖,还说孩子不能捂汗退烧,为什么?

 曼来 2017-02-24




前两天北京毫无征兆地下了场大雪。下雪时常爸刚好在外面走,被冻感冒了,回家就发烧了。


常爸多年没发过烧,已经忘了发烧是怎样一种体验。这次病一来,顿时觉得浑身冷得直打寒战,把所有被子裹上才勉强觉得够暖和。



这时,常爸突然想起之前普及过的科学育儿知识:孩子发烧不能捂,反而要散热。


可是,当我裹在被单里瑟瑟发抖的时候,如果有人要把我的被子掀开,说要帮我散热,我会连杀人的心都有的!!!


难怪老人们一看到孩子发烧,就说要捂汗。也不能怪人家不懂科学育儿,大家都是以己度人,觉得孩子肯定冷得不行,所以才会去捂汗的呀!


那为啥大人发烧直打寒战,巴不得穿上三层棉袄,而孩子发烧却要少穿衣服来散热呢?



思来想去,想不明白。于是求知若渴的常爸,也顾不得发烧了,挣扎着起来给同仁医院的儿科大夫洪亮医生打了个电话,细细咨询了一下。下面把研究结果整理成文(文章发表前经洪医生审校)。




1为什么发烧会感觉冷呢?


我们先来看看发烧是怎么回事。



人类,作为一种恒温动物,天然拥有一种体温调节机制,叫做“体温调定点”机制。


在这一机制下,人体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智能空调,这个空调会设定一个人体的“体温调定点”,比如正常体温为37℃。


如果体温偏离这个数值,信息反馈到智能空调(下丘脑)上,它就立刻将体温与调定点进行比较,然后决定是产热还是放热:现有体温<调定点机体就产热,反之就放热。


 

(就像空调设定室温调节目标一样,健康状态下,下丘脑会自动体温的调节目标设定为“37左右。)


但是这个体温调定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我们受到一个致热原的刺激,比如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等的时候,这些病菌,以及人体细胞为了抵抗病菌产生的很多因子,会通知下丘脑,让它把“体温调定点”提高,比如设置成了39℃,因为它认为人体体温达到39℃时的代谢才能清除感染、对抗病菌(所以发热并不是坏事,是人体抵抗病菌的一种本能反应)。


 


然而此时,体温还处于正常的37℃状态,于是就出现了“体温<调定点”情况,人体必须启动升温模式,于是就开始“产热>散热”的进程。


在这一进程中,人体会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浅层皮肤血流减少,毛孔关闭,这些反应都是为了减少散热;而这些反应刺激到我们的冷热感觉神经,给我们带来的感觉就是一个字:


 


与此同时,立毛肌、骨骼肌也开始出现颤栗性的收缩,表现为起鸡皮疙瘩、打寒战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产热反应,所有反应的真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快把体温升到调定点的水平上


这是发烧的第一个阶段——体温上升期,也可以叫做发冷寒战期


我们有时候发烧初期冷得发抖,恨不得裹上三层被子才好,就是处在这一阶段。


此时,如果裹上被子能让你感觉更舒服,裹上也无妨。如果你能确认孩子处于这一阶段,也可以给孩子适当饮用热水;如果手脚很凉的话,可以在不出现烫伤的情况下,用温度较高的水泡手泡脚,缓解孩子的不适,也有利于后期的发汗。



2为什么孩子发烧不能捂?


既然裹上也无妨,那为什么孩子发烧就不能捂呢?


我们再来说一说发烧的第二个阶段——“高热持续期


当体温升至预先设定的“调定点”之后,就会逐渐稳定下来(具体视病因病情不同而定)。这时就进入了“高热持续期”。


在这一阶段,机体的散热与产热大致相当,所以第一阶段的那些“发冷寒战”的症状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皮肤发红、干热、呼吸加快变深等等,感觉体内一团热火无处发泄。此时,估计白送你三层被子你也不会裹了。



那么小孩发烧是什么情况呢?


首先,对于小小孩来说,语言表达能力不到位,当我们发现孩子发烧的时候,一般已经接近或处于第二阶段了,即体温已经升至高位。此时,即使是大人,也不宜捂热。而对于孩子来说,捂热还会导致一种专属于婴幼儿的临床疾病——“捂热综合征”。


“捂热综合征”又叫“蒙被综合症”。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且排汗散热功能弱。如果过度包裹捂热,会导致孩子身体无法散热,从而产生脱水、代谢性酸中毒,更严重的还会引起机体缺氧甚至循环衰竭,若抢救不及时,可能很快休克乃至死亡。


侥幸存活的患儿,由于脑部缺氧也可能遗留有智力低下等脑损伤后遗症。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特别是新生儿,即使没有发热性疾病,包裹过多也可能出现“捂热综合征”,危及生命


所以,当孩子发烧进入高热持续期时千万不能捂,不能捂,不能捂!



3捂汗对退烧真的没用吗?


都说发烧不能捂汗,可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出一身汗就退烧了?


其实,并非是“捂出汗来能帮助退烧”;事实上,因果关系正好相反,正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已经击退了病毒细菌致病狂魔,人体已经在退热了,所以才会出汗。


这就是发烧的第三个阶段——体温下降期,也可以称之为“退热发汗期”


当我们的免疫系统与病魔经过数小时或数天的激战后,细菌病毒等都被初步击退,我们就开始步入“退热期”。


此时,体温调定点重新回归正常水平,身体开始进入放热模式,散热>产热的进程开始了。


这一阶段的表现就是:毛孔舒张、全身出汗,身体感觉好极了。


 


所以,汗是自己出的,并不是靠捂着捂出来的;如果是在第一阶段,再捂可能也捂不出汗来。



4发烧了,大人和小孩的处理有什么异同?


其实看过上面的解释,大家应该都大体弄懂了发烧时身体的整个反应过程。


发烧了,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处理:


第一,多补充水分。发烧时,人体内水分的消耗更快,必须及时补充水份,小孩不爱喝水也可以补充水果煮的水或稀释的果汁,防止脱水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第二,体温上升期可以适当保暖,饮用热水,热水泡手泡脚,缓解不适,体温升起来以后,不要捂!要及时散热,如少穿衣服、温水擦拭、增加室内空气流通适当降低室内温度等。


第三,注意退烧药的用法。


一般来说,发烧是不需要用药的。但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对高体温的忍耐程度也不同,如果长时间温度过高,会发生惊厥、呕吐等不良反应,所以退烧药的作用就是防止体温过高带来其他不良反应,让患者更舒服。


第四,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长时间高热不退都应及时就医。发热只是一种症状,具体病因繁杂众多,如果常规处理后仍然高热不退,则应及时就医。


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在此引用美国儿科学会(AAP)的处理意见再补充几条:


(1)选择相对安全的退烧药物。一般来说,布洛芬和对乙酰胺基酚都是对儿童来说相对安全的退烧药,布洛芬只能用于 6 个月以上的孩子,对乙酰胺基酚可用于 3 个月以上的孩子。(一般体温到38.5度以上才考虑用退烧药。)


(2)可以给孩子洗温水澡,或用温毛巾轻轻擦拭来物理降温。但一定注意不要使用冷水,冷水会引起寒战,反而增加体温;


(3)不要用酒精擦身体;


(4)体温上升期不要用冰袋降温;


(5)如果2岁以下的孩子发烧超过24小时,2岁以上孩子发烧超过72小时,情况不见好转,应该去看医生。


目前很多新的理念是不建议物理降温,原因是可能增加患者不适,各国的发热指南也各有不同,但是在药物退热效果欠佳,或者体温上升期,家长很难做到袖手旁观,如果要做物理降温的话,一定要采取孩子不是很抵触的方式,不要过多增加孩子的不适感觉!



常爸说

写完这篇文章,我发现自己进入了发热的第二阶段:高热持续期。这时候,前面几个小时我抱得紧紧的被子,被我弃之如敝屐,因为裹得实在太热太不舒服了。


用简单的话总结一下:


1)发热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会觉得冷,第二个阶段会觉得热,第三个阶段会出汗退热。

2)传统观念说发烧要捂,主要是基于第一阶段冷得打寒战的经验;而事实上,因为孩子小的时候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我们发现他们发烧的时候,往往已经到了第二阶段:高热持续期,在这个时期是万万不能捂的,因为孩子的体温调节能力弱,一捂容易捂出毛病来。

3)捂出汗就退烧是个因果颠倒的结论:实际上是我们的免疫系统战胜病菌,在退烧的过程中出的汗,而不是出了汗才退的烧。


最后加一句:别总怪老人不科学育儿,我们自己也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去说服老人 - 比如,老人说明明发烧冷得打寒战,为什么不能捂,你如果不知道发烧的原理,怎么去说服他们给孩子合理降温?


所以,还是要以科学育儿的知识来武装自己,才能说服别人,避免家庭矛盾。当然,把常爸的文章转给老人看,也是说服他们,避免矛盾的好办法。^_^




 
 
 
 
 
 
 
 




关注公众号后,在公众号输入相关关键词,看优质原创文章:

热门文章

“初心”,看《为什么我辞掉百万年薪的工作做早教》

智商,看《提高幼儿智商最有效的办法》

“自控力”,看《提高幼儿自控力的五个方法》

英语启蒙相关文章

“双语”,看《双语的孩子数学好?!-儿童学外语的8大好处》

“英语启蒙”,看《幼儿英语启蒙的迷思系列》

“英文绘本”,看《史上最有心的英文绘本书单(幼儿启蒙第一辑) & 耶鲁奶爸精心研发的英文亲子阅读助手APP和绘本音乐》

金卡会员招募

“会员”《让孩子听很low的儿歌?还是用高品质的音频开启英语、国学启蒙之门?“常青藤爸爸”会员俱乐部会员招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