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不透的人性之恶

 水生木219 2017-02-24

看不透的人性之恶

01

我们常说,人之初,性本善。

实际上,中国哲学在谈论人“性”时,大概有五种不同的声音。

孟子说人性本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这头话音刚落,荀子就直接开片了: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人性,当然是本恶了!

扬子和告子两位先秦老哲,一看这两大咖,哪边都得罪不起,干脆和起稀泥来,一个说善恶混杂,一个说性无善恶。

嘿嘿,机智,中庸之道。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受到两老的启发,也耍起小聪明,抛出一个“性分三品”论。

和咱们老祖宗热热闹闹的百家争鸣相比,西方的老外们,就显得太过死脑筋了,几乎一致认为人性本恶。

他不仅认为性本恶,还逢人就鼓吹“人生而有罪”,只有信上帝,你才能得救!

你好声好气地请教他:这是为啥子咧?

他的回答简直是又黄又暴力:傻逼,问啥子问!你只管信就得了,没道理可讲,也无法验证!

嘿,今时今日,你这是什么态度,咋还就没地说理去了呢?!

最讨厌的是那个一肚子坏水的马基雅维利,他以人性唯恶为逻辑,写下臭名昭著的《君主论》,向君主兜售那种利用人性弱点,来维护统治的所谓为君之道。

至于人性,他就说得更加赤裸裸了:

人的天性是欺软怕硬,得寸进尺。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人的欲望与教养无关,与环境无关。

得到的不想放弃,得不到的永远最美。

被人畏惧总比被人爱戴更安全,见利忘义者比比皆是。

…………

你瞧瞧,成何体统!这说的......咋还真有点道理呢??

看不透的人性之恶

02

其实不管人生而为善,还是生而为恶,一旦把你丢进这个充满欲望的七彩染缸里,染上点黑,或者染上点白,那都是不可避免的。

只不过有人染得深一点,有人浅一点,有人面积大一点,有人面积小一点而已。

所以甭管你是小人还是君子,在人性的善恶上,没有质的差别,只是量的不同。

或者说,是君子比小人更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并化恶为善而已。

就像罗曼·罗兰说的: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人性中的善与恶,就好像是同一块钱币的正反两面,并存共生。

在这里,我想把关注点,聚焦在人性的“恶”上。

因为,你只有首先发现了自己的恶,你才能主动地化恶为善;你只有知道了别人的恶,你才能制止或者躲避他的恶。

而事实上,要看清人性的恶绝非易事。

就像牛顿所感叹的那样: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

看不透的人性之恶

03

面对如此复杂的人性之“恶”,即使说理万千,不及案例一个。

各位观众,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隆重介绍,经过长达一年的全国海选,进入“年度最受欢迎‘恶人’”全国三强的候选人!

今晚,我们也将通过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投票选出“年度最受喜欢的‘恶人’” 。

首先,为大家介绍第一位候选人:费无极,该选手由人性导师团选送。

有关费无极先生的光荣事迹,大家请看大屏幕——

话说当年,楚平王任命伍奢、费无极两人为太子的老师。

由于费无极的品行不端,太子对他很是反感。对伍奢,太子则是十分的敬重和器重。

费无极为此暗自衔恨,老想找机会报复太子,以解心头之恨。

一日,费无极对楚平王说:太子年长,合当婚娶。

楚平王就派费无极,带着聘礼去秦国,秦国的秦哀公欣然答应,并把他的妹妹孟赢,许配给楚国太子。

迎亲队伍在回楚途中,费无极发现孟赢有绝世之色,孟赢的侍妾,也长得仪容端庄。

那一刻,一股邪恶之气,在费无极的心头升起:终于找到了报复太子的机会了!

于是费无极先走一步,自己提前入宫对楚平王说:“臣阅女无数,还没有见过比孟赢更美的。别说是楚王您的后宫,即使是苏坦己、骊姬再世,也比不上孟赢之万一啊!大王何不取之?

楚平王听完色心大起,就依费无极之计,自己偷偷拿下孟赢。

然后再将孟赢的侍妾,假扮孟赢,送与太子成亲。

费无极这招狸猫换太子,做得滴水不漏,满朝文武包括太子,都被他蒙在鼓里。

事后,费无极担心纸包不住火,就又跑去给楚平王出馊主意:如果大王想图霸天下,可让太子外出北边守城,大王则负责发展和巩固南边,两头兼顾,则天下可定。

楚平王听完,踌躇未答,费无极见机再泼一把油:秦婚之事,久则事泄。

楚平王听完,冷汗差点没飚出来,于是赶紧命令太子外出守城。

费无极的诡计得逞,成功把太子调离了国都,但他却依然惶惶不可终日。

因为他担心,今后自己的阴谋一旦暴露,而太子又继位为王的话......费无极不敢再想下去了!

于是,他又对楚平王说:臣听说太子与伍奢有谋叛之心,大王不可不备啊!

楚平王刚开始不信,费无极就捏造事实来恐吓楚平王:听说太子对大王当年暗夺孟赢之事,久怀怨恨,现在已经在他的守城里,厉兵秣马,不久就会造反!

楚平王听完再度紧张起来,于是想传令废掉太子。

费无极拦住楚平王说:太子握兵在外,大王若果传令废之,就会激起太子马上起兵。大王不如先招伍奢上朝,然后再迅速遣兵攻打太子,则大王之祸可除矣.......

就这样,费无极对太子和伍奢的迫害之心,就像一匹失去控制的野马,奔腾起来就停不下脚。

最终,费无极之恶,给楚国、楚王、太子、伍奢一家都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费无极,小人作恶,一而再再而三,永无停日。

太子建,无辜受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波波致命。

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太子退也退了,忍也忍了,但费无极依然不离不弃,生死相逼。

最终风不平浪不静,把太子逼成了天涯亡命!

………..

人性导师团对费无极的评语——人性之恶,竟然可以如此漫无边际,实在令人动容!

看不透的人性之恶

04

下面,为大家介绍第二位候选人:晋惠公,该选手也是由人性导师团选送。

请看大屏幕——

战国时期,晋献公去世,晋国朝政大乱。

晋国的几位公子为了争夺王位,纷纷找强国当靠山。

公子夷吾找到秦穆公,并对秦穆公许诺:若果能够假借秦穆公之力,入主社稷,将来愿意割河西的五座城,报答秦穆公。

秦穆公欣然同意,于是派出兵车三百乘,护送公子夷吾回晋争位。

后来,公子夷吾真的依靠秦国之力,夺取了王位,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即位后,却背信弃义,不肯将河西五城送给秦国。

秦穆公为此勃然大怒曰:今被此贼所欺!

后来的连续几年,晋国接连遇上天灾,麦禾不熟,粮食欠收。

到了第五年,晋过发生了全国饥荒,导致仓廪空虚 ,百姓无食。

危急之际,晋惠公厚起脸皮,又去找秦穆公借粮食!

秦穆公发扬高风亮节的人道主义风格,不计前嫌,通过渭水把粮食送去晋国,以救晋之饥,晋国人无不感悦,史称:泛舟之役。

不料,第二年冬天,竟然轮到秦国遇上饥荒!

而晋国这边则是粮食大收,仓廪充盈。

秦穆公十分庆幸地感叹到:哎呀,果然是风水轮流、丰凶互有啊,幸亏上年我们借给了晋国粮食,否则,今日想向晋国借梁可就难了!

秦穆公发完感叹后,安排大批的运粮队伍,到晋国去借粮。

但是万万没想到,晋惠公非但不肯借粮,反而联合梁国,共同兴兵伐秦!

晋惠公的这招趁你病夺你命,差点没把秦穆公气吐血:人之无道,出于意料若此……..

秦穆公一为善,晋惠公得利却忘义。

秦穆公再为善,晋惠公厚脸来纳粮。

秦穆公终有难,晋惠公不救反夺命!

…………

人性导师团评语:晋惠公之无道如此,实在是人间一股难得的清流。

看不透的人性之恶

05

最后,为大家介绍第三位候选人:无名乞丐,由朝阳区刘大爷选送。

请看大屏幕——

朝阳区市场边上,有一常驻无名乞丐,衣衫褴褛,十分可怜。

刘大爷每次路过,都忍不住要给他放个十来块钱。

起初,无名乞丐对刘大爷也是十分感激,夸奖刘大爷是一等一的大好人。

不过时间长了,无名乞丐对刘大爷的善举,也就习以为常,不以为意了。

后来有那么一两次,刘大爷因为赶着回家给孙子做饭,从无名乞丐面前匆匆而过,没给钱。

没想到,无名乞丐当时竟然瞪了刘大爷一眼,嘴里还在小声地骂骂咧咧。

年轻时曾在道上混过的刘大爷,当时是差点没被气炸!

后来再去市场的时候,刘大爷一想到无名乞丐恶毒的眼神,心里就窝火,于是就再也不给他钱了。

谁曾想,无名乞丐见刘大爷不再给钱了,就怨恨起来。

还在背后说刘大爷是吝啬鬼,最离谱的是,他还造谣说:在月黑风高的夜晚,他还看见刘大爷搂着妙龄女郎.....

刘大爷知道后,暴脾气瞬间爆发,直冲冲跑去菜市场,狠狠地给了无名乞丐一巴掌!

刘大爷这火辣辣的一掌,似乎把无名乞丐的三观给抽回来了。

从此,无名乞丐再也没有不敢造谣生非了,每回看见刘大爷路过,他还主动问好。

事后,刘大爷冷静下来,想想心里不落忍,为自己当日的冲动后悔不迭。

于是他又开始在无名乞丐的铁盆里放钱了,不过,放的钱数比以前少了。

刘大爷重拾义举,把无名乞丐感动得呀,那是一个稀里哗啦,泪流成河啊!

无名乞丐激情澎湃,每天就像当年的红卫兵宣传革命道理一样,满市场转悠,夸赞刘大爷是多么的义薄云天。

………..

刘大爷点评:无名乞丐,善恶不分,欠扁找抽,我也是醉了。

以上就是三位候选人的光辉事迹,现在请大家拿起手中的投票器……

看不透的人性之恶

06

看完这三位牛人的辉煌经历,世界似乎瞬间灰暗了。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悲观,前面已提,世界是善恶并存的,善才是世界的主流。

我们只是暂时把目光聚焦到恶上来而已,聚焦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看清人性恶的一面,以便控制自身的恶和防范他人的恶。

那么,在这个善恶相杂、人性飘忽的世界里,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与人交往呢?

由于篇幅已长,三言两语又难以把事说清,我就直接送给大家一段话吧: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

以势相交,势败则倾;

以权相交,权失则弃;

以情相交,情断则伤;

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什么叫“以心相交”?

以心相交,就是孔子讲的“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叽里呱啦听不懂,能说人话吗?

用适当的惩罚来回馈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以心相交是一种相对理性的交往方式,也是一种较优的交往方式,但却不是最佳。

因为当你以心相交时,也会有时困于情,时乱于心的时候,所以,它只是较优,而非最佳。

那请问最佳的交往方式是什么呢?

腰酸肩膀痛,下回再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