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了解XRD样本的要求、制备过程并细心的制作XRD样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本末倒置,急于得到衍射图谱而粗心准备样品,这样往往引起实验数据误差,从而给结果分析带来困难,浪费大量的分析时间。 1、XRD运用对象 X射线衍射仪技术可以获得材料的晶体结构、结晶状态等参数,这些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大致如下: X 射线衍射技术可以分析研究金属固溶体、合金相结构、氧化物相合成、材料结晶状态、金属合金化、金属合金薄膜与取向焊接金属相、各种纤维结构与取相、结晶度、原料的晶型结构检验、金属的氧化、各种陶瓷与合金的相变、晶格参数测定、非晶态结构、纳米材料粒度、矿物原料结构、建筑材料相分析、水泥的物相分析等。 非金属材料的X射线衍射技术可以分析材料合成结构、氧化物固相相转变、电化学材料结构变化、纳米材料掺杂、催化剂材料掺杂、晶体材料结构、金属非金属氧化膜、高分子材料结晶度、各种沉积物、挥发物、化学产物、氧化膜相分析、化学镀电镀层相分析等。 2、XRD样品制样要求 Xrd可以测量块状和粉末状的样品,对于不同的样品尺寸和样品性质有不同的要求,下面对分别对其作简要的介绍: 图1 XRD样品制备 (a)块状样品的要求及制备
(b) 粉末样品的要求及制备
对粉末样品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仪分析时,适宜的晶粒大小应在320目粒度(约40um)的数量级内,这样可以避免衍射线的宽化,得到良好的衍射线。 原因:任何一种粉末衍射技术都要求样品是十分细小的粉末颗粒,使试样在受光照的体积中有足够多数目的晶粒。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获得正确的粉末衍射图谱数据的条件:即试样受光照体积中晶粒的取向是完全随机的。这样才能保证用照相法获得相片上的衍射环是连续的线条;或者,才能保证用衍射仪法获得的衍射强度值有很好的重现性。
在X射线衍射时,虽然样品平面不与衍射仪轴重合、聚焦圆相切会引起衍射线的宽化、位移及强度发生复杂的变化,但在实际试验中,如要求准确测量强度时,一般首先考虑如何避免择优取向的产生而不是平整度。 图2 (来源:education.mrsec.wisc.edu) 避免择优取向的措施:
图3 各种样品试片
研磨(球墨)和过筛:对固体颗粒采用研钵(球磨机)进行研磨,一般对粉末进行持续的研磨至<> 注意: 1.在研磨过程中,需要不断过筛,分出已经细化的颗粒。 2.对于软而不便于研磨的物质,可采用液氮或干冰使其变脆,在进行研磨。 3.有些样品需要用整形锉刀制得金属细屑,此时需要对制得的挫屑进行退火处理消除锉刀带来的点阵应力。 图4 制粉流程操作流程 涂片法:把粉末撒在一片大小约 25×35×1mm3的显微镜载片上(撒粉的位置要相当于制样框窗孔位置),然后加上足够量的丙酮或酒精(假如样品在其中不溶解),使粉末成为薄层浆液状,均匀地涂布开来,粉末的量只需能够形成一个单颗粒层的厚度就可以,待丙酮蒸发后,粉末粘附在玻璃片上,可供衍射仪使用,若样品试片需要永久保存,可滴上一滴稀的胶粘剂。 压片法:如图4把样品粉末尽可能均匀地洒入(最好是用细筛子—360目筛入)制样框的窗口中,再用小抹刀的刀口轻轻剁紧,使粉末在窗孔内摊匀堆好,然后用小抹刀把粉末轻轻压紧,最后用保险刀片(或载玻片的断口)把多余凸出的粉末削去,然后,小心地把制样框从玻璃平面上拿起,便能得到一个很平的样品粉末的平面。 注意:涂片法采用样品粉末量最少,根据实际粉末量多少选择不同的方法。 图5 压片法操作流程 3、X射线衍射仪的使用方法 (a)装填样品 按下衍射仪面板上的Door按钮,指示灯闪烁、蜂鸣器发出报警声,缓慢的向右拉开衍射仪保护门。 将样品表面朝上安装到样品台上,此时注意尽可能的将样品置于载物台的中心位置。 向左轻拉右侧门,两门自动吸住后报警声停止。 图6 XRD衍射示意图 (b)设置仪器参数 点击桌面Right Measurement System图标,进入到软件控制界面 双击Condition下面的1,进入到测量条件的设置界面,根据所测试样品要求,设置Start Angle(起始角)、Stop Angle(终止角)、Scan speed(扫描速度)等参数(注意:一般扫描电压和扫描电流这些参数不要更改) 条件设置好以后,关闭条件设置界面,返回主界面(注意:在设置参数的时候,XRD的起始角一般是大于3°,终止角小于140°,否则会使测角仪的旋转臂撞到其他部件,使测角仪受到损坏。) 点击Browse按钮,进入到保存文件对话框,设置文件保存位置和样品名称后,返回主界面 (c)开始测试 在主界面上点击Executement,系统开始调整KV、MA值,此时弹出新的测量窗口,直到测量完成,测量数据自动保存在所设置为保存位置。 (d)数据存盘 一般为了防止U盘存在病毒,拷取实验数据需要光盘,下面是一个光盘流程 (e)关闭系统 在测试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如果后面仍有学需要测试,在完成自己样品测试后,将自己的样品取出即可。如果没有人测试,则按照下面的流程来关闭X射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