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球绕太阳公转

 cshui88 2017-02-24

地球绕太阳公转指地球绕太阳做周期性转动。

基本信息

公转速度

平均角速度是每年360度,即每日59分。平均线速度为每年940,000,000公里,即约每秒29.79公里。即时角速度和即时线速度有季节变化,在能量守恒的前提下,离太阳越近,位能越小,动能则越大,即时线速度和即时角速度就越大。在角动量守恒的前提下,即在相等长度的时间内,地球、太阳连线所扫过的面积是恒定的。

公转夹角

地球的自转轴与其公转的轨道面成66°34′的倾斜。这个角度同人们拿铅笔书写时笔杆与桌面的倾斜相仿。人们有时形象地比喻为地球“斜着身体”绕太阳公转。

地球的自转同它公转之间的这种关系,天文学和地理学上通常用它的余角(23°26′),即赤道面与轨道面的交角来表示;而在地心天球上,则表现为黄道与天赤道的交角,并被称为黄赤交角,又称'黄赤大距'。黄道与天赤道的两个交点,叫白羊宫(白羊座)第一点和天秤宫(天秤座)第一点,在北半球分别称为春分点和秋分点,合称二分点。黄道上距天赤道最远的两点,叫巨蟹宫(巨蟹座)第一点和摩羯宫(摩羯座)第一点,即北半球的夏至点和冬至点,合称二至点。二至点距天赤道23°26′,称黄赤大距,是黄角交角在地心天球上的表现。

黄赤交角在天球上也表现为南北天极对于南北黄极的偏离。天轴垂直于赤道面,黄轴垂直于黄道面,既然黄赤交角是23°26′,那么,天极对于黄极的偏离,必然也是23°26′

黄赤交角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义。前已述及,黄赤交角是地轴进动的成因之一;它还是视太阳日长度周年变化的主要原因。下节还将要说明,黄赤交角是地球上四季变化和五带区分的根本原因。

轨道直径

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让17世纪初天文学家眼中的太阳系与其真实面貌达到了空前的一致。太阳位于中心;当时已知的六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还有土星由内到外依次在各自的椭圆轨道上围绕着太阳运动。然而这幅太阳系的“全家福”之中还有一个重大的缺憾,它是没有比例尺的,因为当时的天文学家不知道任何一颗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他们所知道的只是这些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其中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被定为一个天文单位,以此类推最内侧的水星与太阳的距离便为0.3871个天文单位,而最外侧的土星则在距离太阳9.5388的轨道上缓慢运行。

由于“天文单位”是天文学,特别是天文测量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天文数值,因此准确的测量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便成为了“最为崇高的天文问题”之一。

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太阳高高地挂在空中、遥不可及,显然不能像测量你家房间大小那样直接用皮尺去量,而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去测定。天文学家们很快便想到了“视差”,所谓的“视差”是指在两个不同的点上观察同一个目标时所产生的方向差异,这种方向差异可以通过目标在遥远背景上的移动计算出来,如果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已知的,利用中学所学的几何学知识就能够计算出目标到观测点的距离。我们很容易想到,目标的距离越远,它的视差就越小,当物体的距离非常遥远的时候,它的视差便可以忽略不计了,而被当作观测的背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视差,便是当你分别用左右眼看同一个物体时,它在你的眼中相对于其他物体所发生的移动。

但是要测定太阳的视差却同样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首先它的距离太远,即使分别在地球的两端来测量,它的视差还是很小,这就需要非常精密的仪器;更为糟糕的是太阳实在是太亮了,它把可以作为背景的星空完全淹没了,因此我们也就没有了标尺,这使得直接测量它的视差几乎成为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幅没有比例尺的太阳系地图也就一直使用到了18世纪初。

1716年,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哈雷彗星的发现者,埃德蒙多·哈雷提出了一种间接测定太阳视差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利用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金星凌日”,也就是金星制造的微小“日食”,当这种现象发生的时候,在地球上可以看到有一个小黑点儿,也就是金星的影子,从太阳表面经过。哈雷的方法就是通过测定不同观测地点,这个小黑点经过太阳表面的时间,然后再经过一系列计算,就可以得到太阳的视差。

但是很遗憾的是哈雷没有等到下次金星凌日的出现便去世了。德国天文学机恩克利用1761年和1769年的两次金星凌日时的观测结果,于1824年计算出了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1.53亿公里。后来的天文学家又利用随后两次发生在1874和1882年的金星凌日现象,把这个数字精确到了1.4934亿±9.6万公里,这已经非常接近现代的数值1.49597870亿公里。

当然这个数值是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也就是几何学中椭圆的半长轴。不过地球轨道非常接近正园,它目前的偏心率只有0.0174,也就是它与太阳之间最远的距离只比这个平均距离远1.74%,大约是260万公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