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关节调整推拿技术

 任金平 2017-02-24

本文摘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中医技术手册》,共十一篇,九十三章,涵盖中医各项技术。是为加强中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中医医疗技术发展和临床应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保障医疗安全。不断提升现有中医医疗技术水平,拓展中医医疗技术适用范围,并注重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开发一批技术水平高、临床疗效好的中医医疗技术,并逐步形成中医观念牢固、技术水平高、临床疗效好、创新能力强的中医医疗技术人才队伍。

编辑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协作组  

主编:王国强


关节调整推拿技术



关节调整推拿技术是以按压法、拔伸法、扳法等手法作用于关节,调整关节周围组织张力、关节位置、肢体力线,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状态,或使关节位置恢复正常的推拿医疗技术。具有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整复错位、松解粘连的功效。适用于全身各部关节,适应的病证包括常见的骨伤科病证和脊柱相关疾病等。


一、基本操作方法


1

拔伸法



固定关节或肢体的一端,沿纵轴牵拉另一端的手法。


1.颈椎拔伸法


(1)颈椎掌托拔伸法


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其后方。以双手拇指端及罗纹面分别顶抵住其枕骨下方的两侧风池穴处,两掌分置于两侧下颌部以托挟助力,两小臂置于其两侧肩上部的肩井穴内侧。两手臂部协调用力,即拇指上顶,双掌上托,同时前臂下压,缓慢地向上拔伸1~2分钟。


(2)颈椎肘托拔伸法


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其侧方。以一手扶于其枕后部以固定助力,另一侧上肢的肘弯部托住其下颏部,手掌则扶住对侧头顶以加强固定。两手协同用力,向上缓慢地拔伸1~2分钟。


颈椎拔伸亦可在患者仰卧位时操作。医者置方凳坐患者头端,一手扶托其枕后部,另一手托于其下颏部,两手协调施力,水平方向向其头端拔伸。


2.肩关节拔伸法


(1)肩关节对抗拔伸法


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其侧方。以两手分别握住其腕部和前臂上段,将肩关节外展45°~60°位时逐渐用力牵拉,同时嘱其身体向对侧倾斜或有助手协助固定其身体上半部,以与牵拉之力相对抗,持续拔伸1~2分钟。


(2)肩关节手牵足蹬拔伸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置方凳坐于其肩关节拔伸一侧的身侧。以近其身侧下肢的足跟部置于其腋窝下,双手分别握住其腕部和前臂部,将其上肢外展约20°左右,医者身体后倾,手足及身体协调相反施力,对肩关节作对抗牵引,持续一定时间后,再内收、内旋其肩关节。


3.肘关节拔伸法


患者坐位,医者位于其侧方。将其上肢置于外展位,助手两手握住其上臂上段以固定,医者一手握其腕部、另一手握其前臂下段进行拔伸。


4.腕关节拔伸法


患者坐位,医者位于其侧方。以一手握住其前臂中段,另一手握其手掌部,两手对抗施力进行拔伸。


5.腰椎拔伸法


患者俯卧位,双手抓住床头或助手固定其肩部,医者立于其足端。以双手分前握住其两下肢足踝部,身体宜后倾,逐渐向其足端拔伸。


6.髋关节拔伸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其侧方,助手以双手按于其两髂前上棘以固定。将其一侧下肢屈髋屈膝,医者以一手扶于膝部,另一侧上肢屈肘以前臂部托住其腘窝部,胸胁部抵住其小腿。两手及身体协调施力,将其髋关节向上拔伸。


7.膝关节拔伸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立其足端,助手以双手合握住其一侧下肢股部中段以固定。医者以两手分别握住其足踝部和小腿下段,身体后倾,向其足端方向拔伸膝关节。


8.踝关节拔伸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立其足端。以一手握其小腿下段,另一手握住跖趾部,两手对抗用力,持续拔伸踝关节。


2

扳法



医者用一手固定住施术关节的近端,另一手作用于关节的远端,然后双手作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用力,使关节慢慢被动活动至有阻力时,再作一短促的、稍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突发性的扳动。


1.胸背部扳法


(1)扩胸牵引扳法

患者坐位,两手十指交叉扣住并抱于枕后部,医者立于其后方。以一侧膝部抵住其背部胸椎病变处,两手分别握扶住两肘部。先嘱其做前俯后仰运动,并配合深呼吸。即前俯时呼气,后仰时吸气。如此活动数遍后,待身体后仰至最大限度时,将两肘部向后方做一短促的拉动,同时膝部突然向前顶抵,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


(2)胸椎对抗复位法


患者坐位,两手抱于枕后部并交叉扣住,医者立其后方。两手臂自其腋下伸入并握住其两前臂下段,一侧膝部抵顶病变胸椎棘突处。然后握住前臂的两手用力下压,两前臂则用力上抬,使颈椎前屈并将其脊柱向上向后牵引,而抵顶病变胸椎的膝部也同时向前向下用力,与前臂的上抬形成对抗牵引。持续牵引片刻后,两手、两臂与膝部协同用力,做一短促的扳动,常可闻及“喀”的弹响声。


(3)扳肩式胸椎扳法


患者俯卧位,全身放松,医者立于其患侧。一手以掌根抵住病变胸椎的棘突旁,另一手扳住对侧肩前上部,将其肩部扳向后上方,两手协调,作相对抗作用力,当遇到阻力时,略停片刻,随即做一短促的扳动,常可闻及“喀”的弹响声。


2.腰部斜扳法


患者侧卧位,在上一侧的下肢屈髋屈膝,在下一侧的下肢自然伸直。医者站在其面向侧的床边,以位于患者头向侧的肘或手抵住其肩前部,另一肘部或手抵于其臀部,两肘或两手做相反方向协调施力。施术时,应先做数次腰部小幅度的扭转活动,即按于肩部的肘或手同按于臀部的肘或手同时施用较小的力使其肩部向后方、臀部向前方按压,一压一松,使腰部形成连续的小幅度扭转而放松。待腰部完全放松后,再使腰部扭转至有明显阻力位时,略停片刻,然后做一短促的扳动,常可闻及“喀”的弹响声。


3.肩关节扳法


(1)肩关节外展扳法


患者坐位,医者半蹲于侧。将患者手臂外展45°左右,然后将其肘关节上方处搁置于一侧肩上,以两手从其肩部两侧扣住锁紧。医者缓缓立起,使其肩关节外展,至有阻力时,略停片刻,医者双手与身体及肩部协同施力,做一肩关节外展位增大幅度的扳动。


(2)肩关节内收扳法


患者坐位,一侧手臂屈肘置于胸前,手搭扶于对侧肩部,医者立于其身体后侧。以一手扶按于其肩部以固定,另一手托握于肘部并缓慢地向对侧胸前上托,至有阻力时,做一增大幅度的内收位的扳动。


(3)肩关节旋内扳法


患者坐位,一侧上肢的手与前臂屈肘置于腰部后侧,医者立于其侧后方,以一手扶按其肩部以固定,另一手握住其腕部将其小臂沿其腰背部缓缓上抬,以使其肩关节逐渐内旋,至有阻力时,做有控制的上抬其小臂动作,以使其肩关节产生内旋位的扳动。


(4)肩关节上举扳法


患者坐位,两臂自然下垂,医者立于其后方,以一手握住其一侧上肢的前臂下段,并自前屈位或外展位缓缓向上抬起,至120°~140°时,以另一手握住其前臂近腕关节处。两手协调施力,向上逐渐拔伸牵引,至有阻力时,做一有控制的向上方向扳动。


4.肘关节扳法


患者仰卧位,一侧上肢的上臂平放于床面,医者置方凳坐于其侧。以一手托握其肘关节上部,另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先使肘关节做缓慢的屈伸活动,然后视其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扳法的施用。如系肘关节屈曲功能受限,则在其屈伸活动后,将肘关节置于屈曲位,缓慢地施加压力,使其进一步屈曲,向功能位靠近。当遇到明显阻力时,以握前臂一手施加一个稳定而持续压力,达到一定时间后,两手协调用力,做一个短促的扳动。如为肘关节伸直功能受限,则向反方向依法扳动。


5.腕关节扳法


(1)屈腕扳法


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其对面。以一手握住前臂下端以固定,另一手握住指掌部,先反复做腕关节的屈伸活动,然后将腕关节置于屈曲位加压,至有阻力时,做一短促的扳动,可反复为之。


(2)伸腕扳法


患者坐位,医者立其对面。以两手握住指掌部,两拇指按于腕关节背侧,先做拔伸摇转数次,然后将腕关节置于背伸位,不断加压背伸,至有阻力时,做一稍增大幅度的扳动,可反复为之。


6.髋关节扳法


(1)屈髋屈膝扳法


患者仰卧位,一侧下肢屈髋屈膝,另一侧下肢自然伸直,医者立于其侧。以一手按压伸直侧下肢的膝部以固定,另一手扶按屈曲侧的膝部,前胸部贴近其小腿部以助力。两手臂及身体协调施力,将屈曲侧下肢向前下方施压,使其股前侧靠近胸腹部,至最大限度时,可略停片刻,然后做一稍增大幅度的加压扳动。


(2)髋关节后伸扳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其侧,以一手按于其一侧臀部以固定,另一手托住其同侧下肢的膝上部,两手协调用力,使其髋关节尽力过伸,至最大阻力位时,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过伸扳动。


(3)“4”字扳法


患者仰卧位,将其一侧下肢屈膝,外踝稍上方的小腿下段置于对侧下肢的股前部,摆成“4”字形。医者立于其侧,以一手按于屈曲侧的膝部,另一手按于对侧的髂前上棘处,两手协调用力,缓慢下压,至有明显阻力时,做一稍增大幅度的快速的下压扳动。


(4)髋关节外展扳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其侧方,以一手按于其对侧下肢的膝部以固定,另一手握住其靠医者侧的下肢小腿部或足踝部,两手及身体协调用力,使其该侧下肢外展,至有明显阻力时,做一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


(5)直腿抬高扳法


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医者立于其侧方。助手站在其对侧方,以双手按于其一侧膝部固定。医者将其近身一侧的下肢缓缓抬起,待其小腿抬高至医者肩部时,肩将其膝部抵住,两手将其膝关节上部锁紧、扣住。肩部与两手臂协调用力,再将其逐渐上抬,使其在膝关节伸直位的状态下屈髋,当遇到明显阻力时,略停片刻,然后做一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为加强对腰部神经根的牵拉,可在其下肢上抬到最大阻力位时,以一手握足掌前部,突然向下拉扳,使其踝关节尽量背伸。对于患侧下肢直腿抬高受限较轻者,可以一手下拉前足掌,使其踝关节持续背伸,另一手扶按膝部以保证患肢的伸直,然后进行增大幅度的上抬。坐骨神经痛急性期疼痛明显者慎用。


7.膝关节扳法


(1)膝关节伸膝扳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其侧方。一手按于其一侧下肢膝部,一手置于其小腿下端后侧,两手相对协调用力,至有阻力时,做一稍增大幅度的伸膝扳动。


(2)膝关节屈膝扳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其侧方。一手扶于股后部以固定,另一手握住足踝部,使其膝关节屈曲,至阻力位时,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下压。膝关节扳法亦可一手抵按膝关节内侧或外侧,另一手拉足踝部,向其内侧或外侧进行扳动。


8.踝关节扳法


(1)踝关节背伸扳法


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医者置方凳坐于其足端。医者以一手托住其足跟部,另一手握住其跖趾部,两手协调用力,尽量使踝关节背伸,至有明显阻力时,做一增大幅度的背伸扳动。


(2)踝关节跖屈扳法


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医者置方凳坐于其足端。医者以一手托足跟部,另一手握住跖趾部,两手协调用力,尽量使踝关节跖屈,至有明显阻力时,做一增大幅度的跖屈扳动。踝关节扳法还可一手握足跟,另一手握足跗部,进行内翻或外翻扳动。


关节调整推拿技术种类繁多,在临床治疗的实际运用中,上述这些基本操作方法常常在皮部经筋推拿技术施用后使用,可以单独或组合运用,也可以选用属于关节调整推拿技术的其他手法,比如按压法(含交叉按压、冲击按压等)、脊柱微调手法、端提法、旋提法、背法、牵扳法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常见疾病的关节调整推拿技术

1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常发生于青壮年。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化瘀。


【操作步骤】:

1.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患者俯卧位。医者以轻柔的滚法、按法操作于患侧腰臀及下肢。

2.腰椎拔伸法。患者双手抓住床头或助手固定其肩部,医者立于其足端,以双手分前握住其两下肢足踝部,身体宜后倾,逐渐向其足端拔伸。

3.腰部斜扳法:患者侧卧位,医者施以腰部斜扳法。

4.促使损伤的神经恢复功能。医者沿受损伤神经支配区域施用滚法、按法、点法、揉法、拿法等手法。


特别提示】治疗期间,患者宜卧硬板床休息,并注意腰部保暖;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推拿治疗操作时宜慎重;治疗前,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要明确。


2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活血通络,化瘀止痛。


【操作步骤】:

1.患者坐位。先施以皮部经筋推拿技术。

2.患者坐位。施以肩关节对抗拔伸法。

3.患者仰卧位。施以肩关节手牵足蹬拔伸法。

4.患者坐位。施以肩关节外展扳法。

5.患者坐位。施以肩关节内收扳法。

6.患者坐位。施以肩关节旋内扳法。


3

禁忌症


1.关节炎症、肿瘤、结核。

2.关节骨折、脱位。

3.关节周围软组织出血、水肿,韧带、肌肉撕裂或断裂。

4.严重的骨质疏松。


4

注意事项


1.关节调整推拿技术有一定的难度,在临床应用时应优先考虑手法的安全性。手法操作前的诊断应以影像学资料作为参考。

2.关节调整一定顺势而为,不要暴力拉伸及推扳。

3.患者同时应该配合功能锻炼,以保持关节稳定。

4.皮部经筋推拿技术常常与关节调整推拿技术配合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