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长在2016年的年末从未想过,过去的这两个月不到,我看的最多的不是书,而是国内综艺。从台长一直在推荐的《见字如面》到刷爆朋友圈的《中国诗词大会》,更有如今豆瓣评分9·4的《朗读者》。 有人质疑,这和【读书台】有什么关系? 关系?当然是大大的有关系,书信、诗词、某一段文字,那些打动我们的,不正是我们阅读时才能产生的情感共鸣吗?与其说,台长在说综艺节目,我觉得更贴切的说法是,这是一种全民阅读。 有多少人和台长一样,才看个序幕,就被董卿那由内至外的、极具知性的魅力所吸引(我差点就弯掉了)。 朗读是传播文字 而人则是展现生命 将值得关注的生命 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 就是我们的《朗读者》 打开一本书,节选一段文字,把它朗读出来。 看似简单的形式,其中包含无穷的故事。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读书,更属于每一个人。 这一期节目的主题是“遇见”,而“遇见”这个词,也当真妙到不可言说。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见一些人、一些事。而这些人、这些事让每个人的人生走向了不同的路,也迸发出了不同的火花。 在书中 可以和优秀的人物为伴 思想共舞 读书,不正是为了让我们“遇见”这个世界? “遇见生死,不悔付出” 蒋励,妇产科医生,志愿远赴阿富汗,帮助战火中的孕妇接生,挽救了三千多名婴儿的性命。 在阿富汗危险的医院内,她能清楚听到外面的炮弹轰鸣声。 虽然围墙外头 他们时时刻刻会有这种生命的威胁 但是在我们医院围墙里头 我们却能够给他们提供这种 生的希望 一个人要有多少只耳朵 才能听见人们的悲泣 要牺牲多少条生命 才能知道太多的人 已经死去 蒋励遇见阿富汗的妇女和婴儿,从中明白了战争的种种不人道。 张梓琳遇见女儿,从中体悟到一名女性应有的成长,以及专属于她们的母性魅力。 “希望给予孩子的是最简单的快乐” 张梓琳分享了自己人生中两次最美丽的遇见,十年前,一个美丽的意外,自己获得了世界小姐总冠军。这是最美的开始,也是所有美好的起点。 十年后,她遇见了自己新的角色:一位母亲。 愿你慢慢长大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不得不承认,张梓琳的美与恬淡让我动容。第一期节目的每位嘉宾,甚至董卿本人,全都那么优雅。 他们是怎样做到的? 而答案,就是节目最核心的主题:人遇见文字,即“阅读”。归根结底,台长最近在看的这些国内优秀综艺节目,都是在倡导阅读。 “生命不是你度过了多少日子, 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96岁的许渊冲,被医生诊断患了癌症,生命仅剩7年。 然而10年之后,他依然奋战在凌晨3点的书桌前,翻阅《莎士比亚》大全集。 当谈论自己热爱的翻译事业时依旧滔滔不绝,说到动情时刻依旧是热泪盈眶,每一个眼神中都流淌出智慧的光辉。 先生说 The best of all ways (一切办法中最好的办法) To lengthen our days (延长我们的白天) To steal some hours from the night (从夜晚偷几小时) 在许渊冲先生口中 熬夜被翻译出了哲学的味道 台长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篇幅来推荐《朗读者》这个节目,它又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感染力? 因为我相信,这一刻关注了【读书台】的你,一定和我一样,在倡导——读书。 你相信世上有善,是因为懂得墨子的无私;你相信世上有恶,是因为懂得纳粹的残暴;你相信世上有礼,是因为懂得儒家的宽容;你相信世上有神,是因为懂得圣经的真义。 你的三观,不再受自身所处时代与环境的束缚,而是经过思辨再突破后的,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意识”。 《朗读者》之所以如此打动我们,归根结底一句话——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 ▼ 随文传送门 第1期《朗读者》完整版 ■■■ 选题策划丨金陵读书台 作者 | 静哥 来源 | 整理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