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玉兰黄鹂》看于非闇艺术特色!

 伯乐书香小屋 2017-02-24


1956年于非闇在作画


作为20世纪工笔花鸟画两大家之一的于非闇,打破了之前中国工笔花鸟画大家空白格局!于非闇开始画写意花鸟山水,自知难以出人头地。开始画工笔花鸟,从宋画入手,几可乱真!其工谨明丽、重色浓妆的工笔画风,继宋画之周密不苟,扬现代之审美时尚,对现代工笔花鸟画产生了重要影响,堪称“于派”而连绵不绝。


《玉兰黄鹂》


《玉兰黄鹂》是于非阴最具代表性的工笔花鸟作品之一,从这幅他赠送给中国美术馆的这幅代表作不难看出他的艺术风格!整幅画面骨力强健,线条挺劲,色彩厚重,富力绚烂!画面底色为深蓝色,又题上金字。整体上不难看出作者力求创新,但是画面缺少了和谐感!


《玉兰黄鹂》局部


画面似乎更富丽绚烂,但却缺少古意,新意又不太强,为新而新往往缺少耐人寻味的东西,但也表现出他追求更加富丽堂皇的想法!


《玉兰黄鹂》局部


这幅画其变革并不多,不难看出其用笔精致,功力深厚,尤为佳作!


《玉兰黄鹂》局部


总而言之,就骨力浑厚的特色而论,于非闇也是20世纪工笔花鸟第一人!他在谈及审美观曾说:无论你画的是什么,只要用笔流利、泼辣、灵活。。。。。只要用笔淹润、苍秀、轻松‘爽朗。。。。。。就算一幅好画,因为首先是它做到了“雅”------雅人深致。我追求这“雅”追求了多少年,但似乎始终还没有追着。仅仅由使用墨与色当中,被人折中地称作“雅俗共赏”,我还不够满足,仍一味地不管物象,只追求着用笔,什么流利的游丝描,什么灵活的铁线描,什么苍老泼辣的丁头鼠尾描以及唐人、宋人等的描法,使得物象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脱节。在一幅画中,闭门造车地强调了一些不必要甚至令人难于接受的笔墨,对于这幅画究竟是对谁看的,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在旧社会所考虑的只是用它换柴米的问题。越话不来,越觉得你们不懂,只有我懂。如果不是自我表现戒慎,将不知骄傲自满到什么地步!但已阻滞了我的进步。实际上,中国画并不允许把全部抽空,只看笔墨。



从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的阐述了“笔墨”仅仅是中国画追求的一部分而已!


 

启迪·价值

| 你的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