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上听懂了,考试却不会,老师,你们班也这样吗?

 星辉斑斓之星星 2017-02-24

,作者:小磊哥,图:互联网,如有转载,请联系并注明原出处!

教师:“上课的时候问学生听懂了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听懂了,考试却很少全能做对”

学生:“我上课明明听懂了老师讲的知识点,为什么考试还是出错?”

家长:“为什么孩子上课都听懂了,作业也会做了,但是考试就不行了?”

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经常会遇到这种困惑:为什么讲的全都懂,考试的时候却不会了?小磊哥认为原因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这个问题,是由于上课和考试逻辑根本不同造成的。

上课的逻辑一般是:知识点-例题-练习题。一堂课老师首先讲知识点,然后配合讲解例题,学生总结“成功秘诀”,依葫芦画瓢做练习题,很容易就做出来了,所以,上课听懂是非常容易的。(马上点标题下方蓝字加入教师帮,与全国70万教师交流学习!)

而考试的逻辑是综合每堂课所学的知识点来出题,题目相对灵活。考试卷上,没有“请用xx知识解决问题”的提示,难度一下子就增大了。学生很容易利用每堂课的知识点来解决相对应的练习题,却很难去整合所有的知识点去解决综合性问题,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解决办法:

第一,在复习的时候,不能把知识点做的太细。应该从大的逻辑上 复习。老师在给学生复习知识的时候,要从大块往下分解,不要一上来就讲一个很小的知识点。很多孩子说几何不好,总是想不到辅助线,这就是典型的上课逻辑而非考试逻辑。上课逻辑是,今天讲的辅助线是做垂直,所以所有的题目都是做垂线;明天会讲中位线,所以所有的应该都是中位线,根本不看题目。正确的逻辑是什么?这道题要证两条线段相等,那么立即问自己: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有什么方法?

第二,日常教学中老师要大力表扬那些没用上课讲的知识点做出课堂练习题的同学。用老师所讲知识点做出练习题可能是最简单的方法,但从来不是最高效的方法,只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学习能力。

第二
学生的时间观念淡薄

有的学生老师讲的都会,也懂得整合运用知识点,可是还是考不好,就是因为对考试时间把握不合理。对于考试的题目,如果出题的老师出得比较符合中高考模式。卷中难题的数目也就1-2题。也就是说,这里面的题目几乎都是能做出来的,但是能让你用一天来做一道题吗?显然不可能。所以,考试的时候如果时间分配不合理,做前半面试卷用了三分之二的时间,那么做后半面试卷的时候就会产生焦虑情绪,导致做不完或者本来会做的也没做对的后果。

解决办法:

在平时自习时间做数学,就应该强迫自己做题的时间。大约为:选择、填空题2-3分钟,前3道大题15-16分钟,后面的大题20-22分钟。只有平时这样做,才能在考试中成功应对,并且这也为卷中的难题腾出足够的时间做。

懂得暂时的放弃。我所说得放弃并不是不做,而是在遇到自己不懂的题目的时候,用1-2分钟也想不出解题方法,就要把这题先放下来,做个记号,在做好后面的题目的时候再回头做,避免影响心情,从而浪费时间。(很多时候,在你做下面的题目的时候会突然来灵感,就瞬间做出那做了标号的题目哟)

要有一种特殊的触觉。对于每一道数学题来说,做出来的方法可谓是多种多样,有的方法显得愚蠢,而有的却十分巧妙。这嘴上说是触觉,其实也就需要我们做多些题目,那么多的方法不可能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更多的是借鉴同学,老师,习题书,参考书……

第三
没有做到正确的学习步骤

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

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虽然不预习也能听懂课,但预习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听,不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节课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打无准备之仗。

2、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积极思考。

听课时学生学习的关键步骤,教材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来源。既不预习又不认真听课就失去了解题的基础。

3、做作业时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学生在做作业、解题时,急于完成任务,往往只满足于问题的答案,对于推理、计算的严密性、解法的简洁性和合理性不够重视,把作业当成负担。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因此作业不认真做,偷工减料,课后训练少。

4、不懂装懂,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学生能“听得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是对“懂”的理解上有误,有的学生的“懂”只是懂得了了解题的每一步,是在老师讲解下的懂,自己想不到的地方,老师讲课时有提示,有诱导,能想起来,认为自己懂了。同样的问题,没有老师的提示,就不能想起来,说明学生的“懂”不是真懂,爱面子,不愿说不懂,看老师的面子,不敢说不懂。

5、不能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结构不完整,对知识缺乏系统性的归纳和吸收。

很多同学几乎是学过即忘,以至于看到题目就产生畏惧感,不愿解题,对课本的基本知识、定理、定律熟练程度不够,平时不注重知识结构的整理和归纳,做起题来自然也就困难重重。

解决办法:

1、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做到心中有数,为听好老师的讲课做准备。

2、好学好问,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学学习。自觉培养学习兴趣,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一分收获,就有一个进步。

3、牢牢抓住上课这一重要环节,真正听懂每一个知识点。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且重点内容、方法、技巧要记住,即使一时不能记住也要做好笔记,以备复习时再用。

4、课上课下积极思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自觉复习的好习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知识是要靠积累的,前面的知识就是后面的基础。

5、要重视知识结构,系统掌握知识结构,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成体系。要学会从简单的学习方法过渡到系统学习法,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体系,要自己真正的学透、学通。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学习也是这样,绝不仅仅是老师的“单恋”,只有找到问题,锲而不舍地解决问题,才能最终明察秋毫,豁然领悟贯通,功到事成。当然,分数也自然不成问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