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人40%血脂异常,降脂5个关键点,价值千金!

 铁兵88 2017-02-25


心脑血管是人体的生命之河,

但作为“三高”之一的高血脂,

已经开始慢慢阻塞这条生命之河的畅通。


国人40%血脂异常

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调查显示,我国血脂异常患者数量已经高达1.6亿,但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指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儿童青少年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首席专家高润霖表示,近十年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发病增加有密切关系。我国面临双重疾病负担,即与高血压相关的脑卒中还没得到有效控制,与高胆固醇相关的心肌梗死又在快速增加。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胆固醇,可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等致死、致残性疾病的风险。


老百姓经常会误认为“高血脂”就仅仅指“高甘油三酯”。其实,“高血脂”这个叫法是不准确的,真正的名字应该是血脂异常,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


从临床上,血脂异常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四类:


  • 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

  • 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与TG水平均增高;

  • 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

  •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



血脂异常的蛛丝马迹

血脂异常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温柔”的杀手,很多人没有明显的不舒服,但血管已经慢慢被其“侵蚀”。


数据显示,血脂异常在中老年群体中更为普遍,主要发生在40岁以上群体。男性从50岁开始,血脂异常检出率有所下降;女性则从50岁开始检出率出现大幅上升。但近年来,血脂异常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那么,如何及时发现自己是否存在血脂异常呢?专家建议,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就应赶紧去医院检查血脂了。


  1. 常出现头昏脑涨,或与人讲话间隙容易睡着。早晨起床后感觉头脑不清醒,早餐后可改善,午后极易犯困,但夜晚很清醒。

  2. 睑黄疣是中老年妇女血脂增高的信号,表现为眼睑上出现淡黄色小皮疹,刚开始为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严重时布满整个眼睑。

  3. 腿肚经常抽筋,并常感到刺痛,这是胆固醇积聚在腿部肌肉中的表现。

  4. 短时间内在面部、手部出现很多黑斑,斑块较老年斑略大,颜色较深。记忆力和反应力明显减退。

  5. 看东西一阵阵模糊,这是血液变黏稠,流速减缓,视神经或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所致。


男性20岁后,血脂会渐渐升高,70岁基本是顶峰。女性一般在绝经后血脂容易突然增高。因此,男性45岁、女性50岁后,要重视每年一次的血脂检查。


5种好习惯,控制血脂好帮手

年轻时,绝大多数人身体代谢正常,只要不过分暴饮暴食,即便吃些甜食、高脂食物,血脂也不会马上升高。但随着年龄增长,原来肌肉偏少的人,如果再加上久坐、不爱运动、饮食习惯不合理,就容易出现轻度脂肪肝或甘油三酯上升。 饮食方面的调理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减少烧菜油,不喝含脂肪的汤

吃蔬菜时,如果同时吃进去大量炒菜油或沙拉酱,那蔬菜的健康好处就会打折。炒菜油的甘油三酯含量高达99%以上,吃太多对控制血脂不可能有好处。 


2戒掉甜品,减少精白米面的摄入量

戒掉甜食是好的,但精白米面升高血脂的能力也相当强。一方面,淀粉本身变成葡萄糖被吸收后会合成甘油三酯;另一方面,精白淀粉摄入后,引起餐后血糖上升,又会降低身体分解脂肪的能力。建议将一半白米、白面换成杂粮,比如,早上吃燕麦片,晚上喝不加糖的八宝粥。 


3正餐要有含蛋白质的菜

正餐要有蔬菜,也要有含蛋白质的菜肴,不能只是少量蔬菜配主食,可以吃点烹调比较清淡的肉类,比如去皮的鸡肉,清蒸或少油烤的鱼。此外,还要适当增加奶类和豆制品,保证膳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 


4蔬菜要吃足

很多人认为,自己注意吃蔬菜了,比如吃了一碗蔬菜沙拉,其实总量仍然偏少,每天要保证吃够500克蔬菜。 


5吃水果要扣减主食

不要吃了主食后再吃很多水果,水果中的糖分多了也会变成脂肪。如果一天已经吃超过400克的水果,一定要减少精白米面等主食的摄入量。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健康饮食只是调节甘油三酯的辅助手段,无法替代正规的治疗与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